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道门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结社。建国前,它们遍布城乡各地,通常被称作“文坛”。会道门的组织者领导信众烧香拜神,还常常表演“降神附体”之术,为人们医病指迷。在新中国的缔造者眼中,它们带有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时常还很“反动”。清理会道门的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开始了。随着国民党的节节败退,各解放区政府先后颁布了取缔命令,但真正大规模的清理运动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一年秋天以后,我国许多地方陆续出现了“广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其它革命书籍,出版物上标明的社址为:“广州昌兴马路二十六号”。实际上都是在上海出版的。当时我国处于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控制之下,当政者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洪水猛兽”,有些曾出版过进步书刊的民间出版机构,均被反动当局扣上“宣传过激进主义”的罪名而遭查封。  相似文献   

3.
许多同志反映,经过去冬今春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好书较从前好卖了,书刊市场干净多了。的确,作为“扫黄”、“打非”重点的反动书刊、淫秽色情书刊,在市场上少了。但是,用各种形式宣扬封建迷信的出版物,不知是否因为“扫帚” 未到,近一个时期以来,却大有成灾之势。  相似文献   

4.
目前正在全国深入开展的揭批“法轮功”的严重政治斗争是一件关系到共产党人根本信仰。关系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一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这场斗争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就是,思想政治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无神论不去占领.那么非马克思主义、唯心主义、有神论必然会去占领、李洪志和我们斗争的焦点正在于争夺思想阵地.争夺群众。正是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利用群众强身健体的善良愿望.大肆兜售和传播封建迷信和伪科学一鼓吹歪理邪说.欺骗蒙蔽以致控制练功者的思想精神.制造思想混乱,策划反政府、…  相似文献   

5.
中央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响应,全国为之一振。几天来,通过专家讲,群众批,以及“法轮功”受害者的血泪控诉,“法轮功”反科学、反社会、反人民的丑恶面貌昭然若揭。“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宣扬封建迷信,宣扬伪科学,愚弄群众,而且蛊惑人心,进行政治煽动,矛头直指人民政府,直接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与“法轮功”的这场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思想政治斗争,通过这场斗争,不仅要割除“法轮功”这个社会毒瘤,更重要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一种最古老的精神交往形态。根据费尔巴哈的考证,“宗教”一词的拉丁文本意即“联系”。联系本身即是一种传播现象。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移动和变迁是宗教的存在方式,静止不动的宗教体系是不存在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中,宗教传播分为自发传播和人为传播两大类。从这个角度,恩格斯曾把宗教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自发宗教主要指原始宗教和早期自然宗教,一般来说,它们没有明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是人们早已熟悉的问题。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歪曲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时至今日,有的同志还提出这样的疑问: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不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一些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政治传播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其中,非常引入注目的是宗教因素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这使我们不由得反思我们对政治传播的研究.我们现在的政治传播研究中虽然也有关注宗教的,但是,一般是把宗教作为一种“对外文化交流”或”文化外交”的“载体”、“途径”来分析论述,这显然不足以表达宗教在政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拟侧重于理论层面对政治传播中的宗教因素做一考察.  相似文献   

9.
求神拜佛、打卦问卜、神汉驱“鬼”、巫医显“灵”……,曾一度在我国销声匿迹的封建迷信活动,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宽松,而死灰复燃,并且历十余年不衰。与旧社会不同的是,当今的许多封建迷信活动,或以“气功”为幌子,或披科学作外衣,猖獗于电子媒介,肆虐于出版市场,对人民身心、社会发展造成很大危害。 这是一股反历史、反科学的恶风。此风不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便无从谈起,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也将大受冲击。  相似文献   

10.
大众是古典戏曲最具典型性、最大量的观众,他们的戏剧意识体现了一种民族范围的“集体无意识”,对于戏剧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元代大众的杂剧意识于其中更具典型性,有三大特点:首先具有浓烈的世俗之气,元杂剧内容和人物显示了对情色趣味的孜孜追求及其反动;其次,宗教观念于其中影响极大,民间戏剧产生得力于宗教的呵护,但娱神之目的实在娱人;其三,戏剧本位意识很芜杂,元杂剧和其他杂艺同演于一台上,形式上极为散漫和随意。  相似文献   

11.
讲政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近几年来,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讲政治。”同时明确指出,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有理论上的坚定,政治上才能坚定”。江泽民同志认为:“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目的是...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说:“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五大把科技宣传摆在重要位置上,作为我们县级电台,怎样学习  相似文献   

13.
冯克 《军事记者》2006,(10):48-49
历史进入21世纪,也许没有人会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倾向性而拒绝承认其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力。但是,囿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在许多国家里,马克思的著作是被禁止的”。并且因之产生许多对立的认识。李·本森在承认“马克思是一切时代中的最有影响的社会理论家”的前提下,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对立:“在所有方面,关于马克思的‘巨大争论’强烈地带有意识形态的倾向,而不是科学的倾向。”这一现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由于过分强调其政治倾向,而低估、忽略甚至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对于世界各种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  相似文献   

14.
(一) 有所为,有所不为鲁迅先生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当时中国的出版物,基本上有五种类型:其一是反动型。这是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涂脂抹粉,而对爱国者、革命者进行“讨伐”、“围剿”的反动出版物。这类由反动统治者豢养的“才子+流氓”式的洋场恶少所泡制的光怪陆离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15.
四、进行暴露与批评。暴露与批评是党报的锐利武器,自党报创立起,就注意使用这个武器。但在党报史上,揭露、暴露手段,主要用于同国内外敌对势力作斗争,同那些动摇于革命阵营的今日是同道、朋友,明日可能是敌人的敌对倾向作斗争。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发刊词中即明确指出:“要尽量揭破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及一切反动政治派别进攻革命欺骗工农的阴谋,与反动统治的内部冲突崩溃,及一切政治内幕。”作为该报的任务之一。“9·18”事变后,党报上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政治媒介为研究视角,在“绝地天通”的传统中探寻陶器媒介的诞生及其功能展演,把握华夏媒介的文化深层脉络。在古人的早期政治媒介实践中,天命和血统的传统观念为政治合法性提供了一条以宗教为媒的进路,进而塑造了礼器的媒介形态和信息传递方式。宗教和礼器所生产的政治规范“王权神授”和“藏礼于器”又成为政治生活中的新传统,从而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媒介态度和政治观念。以“政治-传统-主体”作为维度,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媒介的政治偏向和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7.
罗竹风在《宗教》1984年3月号上发表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一文中认为,长期以来流传着“宗教是鸦片”这样一句话,好象这就是马克思对宗教所下的定义,还有人在“鸦片”之后又加上一个“烟”字,那就走得更远了。其实,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宗教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  相似文献   

18.
调查总结:这次调查走下来,我的总体感受是南疆特别是和田地区的宗教形态并没有所传的那么严重,但也不可忽视。保守主义和原教旨主义意思基本一样,瓦哈比派是原教旨主义的一部分,而宗教极端主义与它们有明显区别。极端主义虽然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但它并不是宗教,而是一个反动的政治活动,这一点必须要定义清楚。  相似文献   

19.
“耳目”与“喉舌”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是对无产阶级党报作用、功能的传统概括。当第一张马克思主义报纸——《新莱茵报》在1848年欧洲民主革命高潮中诞生时,马克思就提出:报刊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千呼万应的喉舌”。即对反动统治的罪恶进行“孜孜不倦”的揭露,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奋起;对革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愿望、呼声作热情的表达,鼓舞他们英勇地投入斗争。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告诉我们:“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也就是说,它是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社会生活的错误和虚妄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