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法治环境作为投资环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改善投资环境,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依法行政则是构筑良好的法治环境的关键。应对入世,改善法治环境,必须切实做到依法行政,至少应从如下四方面着手:适应WT0要求,转变和更新行政法治观念;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实现行政行为方式的多样化;严格依法行政,实现行政行为的公开化;加强政府法制,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依法行政思想是推进我国政府工作的行动指南。该文从邓小平关于依法行政对实现行政管理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性思想入手,论述了邓小平从加强行政立法与法制教育、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实现党政关系法制化等三个方面来推进依法行政的思想,提出了邓小平依法行政思想的三点现实意义:强化政府责任,建立责任政府;加强行政立法;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  相似文献   

3.
推进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执政的切入点,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推进依法行政。本文在界定依法行政定义的基础上,阐明了其指导思想和目标及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并围绕推进依法行政的问题,提出了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执政党依法领导、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强化公开透明观念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改革行政法制体制,强化行政执法及行政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法制国家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当前的大事,也是我们走向法制社会的必经之路,本文就此展开讨论,意义深刻,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对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促进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保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依法行政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县级政府在依法行政意识、基础、奖惩、人员素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个依法行政的实施进展。造成这种现实困境的关键性缘由是其依法行政动力不足。笔者从县级政府与依法行政的内在关联入手,认为依法行政的动力构成为利益型动力和内压型动力。以动力作用机制为突破口,提出提升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作用对策及建议:深植理念、改进评估和实践机理。  相似文献   

7.
政府管理创新离不开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设计。政府应该遵循公共利益至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依法行政等原则,在创建有限政府、法制政府、服务政府、高效政府等方面实现管理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8.
法治化国家首先是行政的法治化,依法行政是行政法治化的前提,当前依法行政存在着法律意识不足、法律依据不规范、监督不力、违法行政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与长期的传统法治意识有关,其中缺乏法律制衡观念尤为突出,致使在行政领域违法操作屡见不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加大在法律的宣传教育方面、行政立法规范方面、执法监督方面、法制机构权威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落实。  相似文献   

9.
迟玉华 《职业技术》2007,(3):104-105
法治化国家首先是行政的法治化,依法行政是行政法治化的前提,当前依法行政存在着法律意识不足、法律依据不规范、监督不力、违法行政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与长期的传统法治意识有关,其中缺乏法律制衡观念尤为突出,致使在行政领域违法操作屡见不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加大在法律的宣传教育方面、行政立法规范方面、执法监督方面、法制机构权威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落实.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05年8月30日上午,自治区教育厅举办“行政执法知识培训班”,教育厅副厅长黄宇主持,厅内各处室负责人以及其他行政执法人员约80人参加培训。自治区法制办公室政府法制监督处处长覃安作了关于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等有关知识的专题讲座。参加培训的行政执法人员初步了解了依法行政的有关内容,为今后在教育工作中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为今年底参加全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统考、获得行政执法资格奠定了基础。自治区教育厅举办行政执法知识培训班@刘策 @王颖  相似文献   

11.
法律体系对一国的法制及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科学地构建法律体系,关系到我国法制体系的完善程度,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及基本制度的根本价值取向。从法律体系的部门法体系含义入手,可以分析出当前法律体系即部门法体系划分标准的缺陷,希望建立一种符合社会需要的、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二元结构,同时,以法律的调整方法又可以具体地将国内法细化为公法、私法及社会法的法律体系框架,以期更好地为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培育行政法治文化,是实现行政法治的根本,行政法治文化的形成,与政府的行政执法实践密切相关。而政府的行政执法实践,又是由每一个公务员具体实施的,政府公务员是行政法得以运转的运作者、操纵者,是行政法律职能实现的承担者。政府公务员的素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行政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树立和行政法治文化的形成。笔者以为,崇法是公务员应有的精神信念,知法是公务员应有的岗位要求,守法是公务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行,依法行权是公务员应尽的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13.
法治政府是政府管控社会的一种善治模式。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法治和法治政府的基本概念,其次应是了解我国经历了从依法治国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政策演变。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了治国理念的与时俱进、行政权力的行使法定等四个方面。在我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过程中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以党的十八大为新起点,力争早日实现我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4.
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有关于人权保障和诚信政府的建立,因此意义不凡。追溯历史,大陆法系国家的信赖保护原则及其制度出现较早,在行政程序法中比较完善,与之对仿的是英美国家中有"合法期待"原则和"正当程序"的要求,它们也都强调对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因此有异曲同工之处;行政信赖保护原则体现了现代行政法对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价值追求,有益于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权,有利于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互动、合作关系的形成;我国立法中正逐步确立该原则,但还很不完善,司法实践中对信赖保护原则的把握和适用仍显得不足;我国应明确界定信赖保护原则适用的条件并通过完善立法,建立起相关制度,从而对信赖保护原则提供制度性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由于高校的法律地位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在行使管理权的过程中,经常与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发生冲突,这显然与依法治校、建立和谐校园的理念不相符。因此,研究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发生冲突的本质及衡平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核心是明确高校的法律地位及自主管理权限,完善学生权益的保护与救济途径。这些措施对于保证高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行政性垄断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有目共睹,有学者主张应学习德日等国的经济法发展轨迹,首先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卡特尔应基本上采用放任态度,最后回归到反对限制竞争上,这虽然是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我国行政区域的广阔,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极不规范,以及人们意识中对行政权的过分依赖,导致我国不可能照搬德日的经验,而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重法的本土化运用.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法律地位是教育法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教育法治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是学生法律地位的体现。基于现行教育法律关于学生权利义务的规定,可将学生的法律地位归纳概括为民法上的特殊民事主体和行政法上的特殊行政相对人。但当前学生受教育权的可诉性、程序性、公正性不足,有必要将受教育权的救济纳入行政司法审查的范围,对学生权利进行全面救济,并兼顾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高杭 《教育研究》2021,42(2):123-130
教育行政权责清单是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教背景下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具备教育法治建设与教育治理变革两大方面的制度功能。解决教育行政执法领域执法需求与执法能力之间的突出矛盾对执法活动的跨部门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实践中教育行政权责清单制度存在的"碎片化"问题严重制约跨部门协同目标的实现。为了提升教育行政执法协同效能,应适度拓展教育行政权力清单的规范性依据层级,充分发挥教育行政权责清单的行政组织法功能,创新教育行政责任清单编制模式,推动教育行政权责清单制度在新时代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推进必须弱化威权、强化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优化我国基础教育的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政府部门应发挥积极作用。但政府部门的威权主义行为和权威不足非但未使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加剧了应试倾向与学生素质发展间的对立,抑制了广大校长和教师的教改愿望,并使素质教育形式化了。而政府部门要在推进素质教育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依法行政和增强学校的组织性以弱化威权,必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加大合法权力的投入和实行权、责统一以强化权威。  相似文献   

20.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投资动力亟待实现由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转换。但是,我国民间投资存在所有制歧视、产权关系不明晰、行政违法审查机制和司法救济机制缺乏等法制环境障碍,这迫切要求加速法制环境建设步伐,营造公正、公平的社会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