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虽然取材于日常生活,写的是小人物、小场面,但由于作者成功地运用矛盾对比的美学原则,通过对人物、事件和场景的纵向与横向、虚与实的对比描写.小中见大,突出了人物性格,增强了生活事件的重大社会意义,凸现了作品的主题,收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有关社会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或热点人物方面的短文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人物的小传记或摘录该人物一些典型事件,如人生的起伏、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等,考生可以得到激励或受到启发,同时也可以了解这些人物所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王亚莉 《语文知识》2003,(10):F003-F003
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社会背景,诸如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分析小说的环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情节分析包含对事件、人物和场景的分析。情节单元在时间的线条上展开,占据一定的空间,容纳事件、人物和场景,是组成情节的最小单位。人物关系的演变体现了事件的发展,反映了场景的变更。基于人物关系演变的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情节自动分析方法通过场景和事件对情节单元进行切片,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在历时的层面上推理叙事过程的开端、发展演变和结局。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人物关系演变的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情节自动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一定程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职能的文体。它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它反映作者对社会生活某个方面的理解和评价并以此来感染读者。因此,记叙文总少不了要写到一些人物事件。要把人物事件的概貌记叙得清楚明白,就必须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称之为“事件经过”)、原因、结果有明白交代。这时、地、人、事、因、果便是记叙的六要素。  相似文献   

7.
与新媒体事件中官民对立的抗争性事件不同的是,“最美人物”的建构体现了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协商.网民建构“最美人物”的立场多来自于社会关怀,而传统媒体则将“最美人物”纳入典型人物报道的框架.新媒体事件的参与性促使典型人物报道发生了变化,在宣传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注重对人物本身和公共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历史小说”通过两种类型的小说,即书写被正史排斥的人物、事件和重写正史已写的人物、事件,用复数小写的“小历史”改写了单一大写的“大历史”,从而质疑颠覆了传统的历史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人物大多采用了漫画式、动画式的渲染与夸张,以突出其性格的某一侧面。小说人物众多,事件繁复,头绪纷纭,却没有一条完整的情节发展线索。但是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一番梳理.一副荒谬阴暗的美国社会图景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0.
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叫生活环境,它有大小之分,大到社会发展形势、社会风尚,小到一街一市、一院一室;自然环境,主要指气候、地理和各种自然景象变化。环境描写,就是围绕人物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的环境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所进行  相似文献   

11.
裴巨刚 《成才之路》2009,(33):55-55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注重历史人物或事件带给今天社会的思考。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远离现在。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蔷 《甘肃教育》2011,(1):62-62
历史教学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整个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在于通过认识历史人物,进而认识其所处的时代,以古鉴今,促进当前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离不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事件和人物都是由有血有肉的细节构成的。为了真实地、形象鲜明地再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面貌特征和本质,不可缺少细节——“小零件”。三十多年来,我比较注意“小零件”的收集,给教科书每个章节都配备上一些“小零件”,并在教学中选用之。下面略举数例加以说明: 前几年,登上月球的美国宇宙航行员,在月球上看到地球上有一条很长的带子连绵起伏,特别触目,照经纬度计算,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这是从月球上能够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建筑物。这位宇宙航行员赞叹道:“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4.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二册,涉及很多的历史人物。正确地讲评这些历史人物,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步具备全面评价古代历史人物的能力。初中学生年纪小,分析理解能力有限,针对此种情况,初一年级的历史课上,对于历史人物的讲评不宜过多、过深,要注意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进程、历史事件中,而不应孤立地去讲评。在初一历史教学中,我在讲评古代历史人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同时,以教材的基本线索和史实为依据,根据历史人物的身份、活动、时代背景以及他们对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小物件、细微事件的描写,我们把它叫做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刻划,有利于作品中心思想的突出,是  相似文献   

16.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因而,它不是简单地记载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反映社会现实。这种借助形象反映社会人生的手法与文学是趋于一致的。但作为历史著作,《左传》仍然具有不同于文学的叙事角度,即作者只能从旁观者这个固定的视点客观地叙述事物,描写人物的外在语言、行动,只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而不能像文学家那样,主观地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直接剖析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细节,是指记叙文中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中的“细枝末节”。通常,人们最为注重的是刻画人物时的细节描写,即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的具体人微的描绘。  相似文献   

18.
让爱回来     
《家教世界》2013,(12):16-17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学生李志敏在北京市通州区贵友大厦前救助乞丐这一助人为乐事件,引起网友、市民、媒体的高度关注,她不仅在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建院15周年校庆典礼上荣获“感动北音奖”,还当选为“2011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候选人。有网友评价说,李志敏在闹市街头为救乞丐一跪惊天下,特别是在“小悦悦”事件之后,她的行为击碎了社会中“形同陌路”的冷漠。  相似文献   

19.
在《左传》中提取的人物、事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Pajek,建立起春秋时期社会网络,定性、定量的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社会网络做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历史观指人们对历史总的看法,而历史人物观指的是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人物在社会和事件中的表现和作用。将《汉书》放在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去清晰地把握整部《汉书》所反映出的"人物观",是比较有意义的。整体来说,在《汉书》中作者描写了几千个历史人物,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表现对历史人物主体性的认识和重视,着重评判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主要体现了智愚、善恶、事功并论的历史人物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