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近代 ,伴随着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与迅猛而来的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兴起的中国近代女学 ,不是传统女学的自然延伸 ,而是西方女学传入的结果。近代西方女学的传入对中国近代女学不仅有催生之功 ,而且有助长之绩。因此 ,研究西方女学的传入是我们深入认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乃至妇女解放运动的路标和门径。一、西方女学传入的肇端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孕育清末 ,依仗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 ,几乎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经过改良的宗教派别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已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宗教中 ,因此 ,《剑桥中国晚清史》一…  相似文献   

2.
刘立红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3):81-82,88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从创办到发展,经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学模式。虽然传教士创办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以造就为其服务的知识界,但教会女学在客观上不仅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女性,还推动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产生,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3.
赵静 《华章》2011,(36)
本文试探析从清末到民初十年间,国人自办女学的历史进程.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戊戌维新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明确提出了兴办女学的主张,论证了兴女学是提高国民素质,进而达到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戊戌维新时期女子教育思想对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清末民初是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重要时期。1892年,郑观应在《女教》一文中呼吁效仿他国,兴办女学;梁启超曾经在《论女学》一文中写道:"欲强国,非造国民不可;欲造国民,非兴女学不可!"这几乎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先觉者的共识。1898年,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经正女学堂创办。1902年,蔡元培等人创立了上海爱国女学。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外国教会女学也在中国兴起,女子学校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教会女学是中国近代女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中国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教会女学的设置目的既与普通教会学校有相同之处又有殊异之处;教会女学建构了显性宗教课程和隐性英美文化场域用以进行教育控制,但女传教士群体对课程进行了"知识加工";其客观上对中国女性的主体建构进行了一定的启蒙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晚清女子教育与女子职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虽然在外资、官办和民办的缫丝、棉纺等轻工企业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女工的使用,但这些女工与明清传统社会时期的女工在性质上并无二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女学在中国大地的产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步出困门、走向社会,通过接受新式教育,成为职业女性。至此,伴随着女子教育的发展,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女子职业才得以产生且逐渐扩大,并成为当时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之一。1898年5月,由维新派参与创办的以培养贤妻良母、保国保种为目的的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经正女学在上海诞生。不幸的是,她随着戊…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教育的跨世纪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没有女校,但有女学的女性教育传统 与19世纪中期开始的近代相比,中国处于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历史要长得多。在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没有专门的女性教育机构,但是以女性为对象的广义的女学却相当发达。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提倡“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形成了不利于女性学校教育发展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同时也形成了严格约束女性,对女性进行教化的社会规范与网络。没有女校,但有女学是中国近代以前女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女性学校教育的发展常常是在传统势力较为薄弱的地区或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女子教育,到近代,女子教育问题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教会女学的影响,女子教育问题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被提上日程.维新派同守旧派围绕是否开女禁、对贤妻良母的看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维新派和守旧派关于女子教育的论争是近代女子教育史上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为女子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晚清新政是指1901-1911年,清王朝旨在维持岌岌可危的统治,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迎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改变一贯冥顽不化的政治态度,进行的一场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此次新政是中国近代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中的一些改革措施如除陋习禁缠足,解放女性身心;兴女学办教育,解除精神枷锁;组建各种团体,凝聚女性合力等,唤起了近代女性的觉醒,加速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肇端、形成和发展成熟三个阶段。从戊戌时期强国保种的时代需求中萌生的倡兴女学的思想,到辛亥革命时期对培养女子国民教育理想的追求,再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女性独立人格的思考和如何真正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的探索。纵观其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女子教育思想的演变总是与时代的主题紧密相联,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近代教会女学与中国传统女教──兼及中国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育目的、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教育效果等各方面对近代教会女学与中国传统女教进行比较论述,提出:中国传统女教是建立在摧残和压抑女性、牺牲妇女权益的基础之上,导致中国妇女盲从卑弱的性格,进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代教会女学从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出发,以传授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不仅解放了妇女的思想,而且塑造了中国新一代女性自强自立的个性,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的戒缠足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较早地关注女子教育,提倡和创办女学。为了更好地兴办女学,他积极鼓吹戒缠足,把缠足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兴亡的高度。在实践上设立不缠足会,在报刊上发表言论以此来推动中国近代戒缠足运动的发展。同时把不缠足的实践纳入自己的生活中,不仅要求女儿不缠足,还主张妻子放足。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的不缠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敢良 《文教资料》2006,(21):28-29
中国古代虽有女教,但无女学,没有正式的女子学校教育。到了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兴办教会女学,在其启蒙下,妇女的教育权利及其自身价值逐步被国人关注。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缓慢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端。  相似文献   

15.
女子教育问题被埋没了数千年,直到近代维新运动时期才被提上日程,真正开始受到国人的重视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即掀起了一股兴办女学运动的浪潮。然而女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必然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极力反对与破坏。所以在维新时期,主张发展女子教育的维新派与阻止发展女子教育的顽固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争。这一论争的结果客观上有利于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子褒是我国近代广东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倡男女平等教育、小学教育权归于女子等教育思想,他招收士生、兴办女学、编写妇女读物等教育实践活动,在当时教育领域具有先驱者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我们当前的女子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任春艳在《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变迁与传教士密切相关。传教士对女子教育观念的宣传,给中国近代思想界以很大的冲击。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女学的重要性;传教士对男女平等教育思想的宣传,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女校,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妇女解放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女子教育思潮随之兴起。由于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及近代女学的发展,女教师这一职业群体开始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近代女教师自诞生之日起就显现出自身力量薄弱、常和社会运动结合在一起、时常受到学潮冲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时期,张耀曾以"崇实"为笔名在《云南》杂志上发表了《滇省宜急兴公学》、《论滇省当兴女学》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其旨在通过教育救云南救中国的教育思想。张耀曾的教育思想包括:提高云南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社会智识,急兴公学,兴办女学,创办半日学堂、夜学堂、学会等,对唤醒云南人民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以及普及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晚清西方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的目的:一是作为传教的辅助手段,二是传播西方的近代科学知识。教会女学的创办开创了中国女子接受教育的先河、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教育观;晚清教会医学校的创办促进了中国西医学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培养了早期的西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