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朕宇 《新闻爱好者》2008,(11):132-132
新闻要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好的采编设备不行,光有新鲜的素材也不够,只有辅之以鲜活的笔法,字斟句酌,才能让新闻变得轻松宜人,让新闻带着微笑,得到受众的欢迎与喜爱,真正让受众在新闻中感受到“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新闻消息写作具有影视视听语言中明显的镜头特征,它以文字语言的形式将镜头语言中的不同景别贯穿于消息写作中,这种景别运用形象地为读者还原了新闻发生的事实和情景。同时,这种景别的运用又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通过景别的大全景、全景、中景、特写及大特写五大种类展现于读者面前,使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相似文献   

3.
才政  刘威 《新闻传播》2004,(6):36-36
广播小说是深受听众喜爱的一种广播节目样式。优秀的播讲者会以其独具特色的声音和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感染听众,而这种独具特色的声音和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最终塑造的是广播小说的叙述人形象。每一个优秀的播讲者,其之所以称之为优秀,正是由于其经过一部又一部成功的广播小说,塑造出了自己富有个性的叙述人形象。  相似文献   

4.
现场短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现场感。他能够把读者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因此,要写好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5.
现场短新闻,是“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活动或现场情景、气氛的形象化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具有典型性、现场感的传播。现场短新闻采制的基本特点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集中地描绘,要求报道得有情有景,绘声绘色,使已经发生过的事实重现在受众面前,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其中,如临其境,是文字现场报道达到的要求;如闻其声,是广播现场报道达到的要求;如见其人.则是电视现场报道达到的要求。因此,不同的传播媒介.其采制现场短新闻的要求与特点是各有区别的。广播现场短新闻在运用音响再现现场方面,类似…  相似文献   

6.
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办的小说连续广播节目(有的叫故事节目,有的叫评书连续广播节目),是颇受广大听众欢迎的一个节目,从懂事的儿童到年迈的老人,都很喜欢收听。正因为收听这个节目的人特别多,各地电台办这个节目的同志,就更要特别注意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它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作用。我认为有的电台办的这个节目,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就是播讲古代小说比较多,播讲现代小说比较少。比如有的电台连续播讲《杨家将》上下集、《大隋  相似文献   

7.
现场短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现场感。他能够把读者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因此,要写好现场短新闻,除了抓取新闻价值较高的事件和注意稿件篇幅之外,关键是要写好现场。  相似文献   

8.
2007年,张作霖之孙、张学浚之子张闾实以台商的身份来到沈阳,他想在东北发展高尔夫球产业。但东北漫长的冬天里,球场都被冰封了,无奈的他坐上出租车,却听到了嗓音嘶哑的单田芳在播讲评书《乱世枭雄》。张闾实心里一动,因为书中讲的正是他爷爷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郭光华 《今传媒》2010,18(9):20-21
在电视媒体诞生之前,文字的纪实功能很少被人怀疑过。通过文字符号的信息编码,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有了广播特别是有了电视媒体后,文字的纪实就明显不及图像、音响来得直观。这不得不让人们重新  相似文献   

10.
谈起新闻写作,有的同志说,写新闻,不像写小说,把一件事情告诉读者就够了,不必讲究写出什么形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是叙述事实,有些新闻可以这样写,但是要把它写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做不到了。有的同行又说,“新闻报道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千姿百态的。要把这个千姿百态夏映出来。真是难上加难啊!”当然,也有的同行掌握了一套“看家”的本事:写戏剧演出是“婉转动人,妙不可言”;写音乐演奏是“美妙的乐章。动人的旋律”;写现场又是“场面极为壮观,实属罕见”……这些形容词虽然是前人创造的结晶,但毕竟没有具体描写出报道对象的形象,而且用得多  相似文献   

11.
一说到播讲小说,有的同志会觉得很难;但也有的同志会觉得没什么,特别是已经具备了一些表达技巧的同志。但,真的播讲起来,与别人的播讲比较一下,认为不难的人自己也会觉得不行。这说明,对某种技巧的掌握,是要有一个学习、实践过程的。  相似文献   

12.
广播小说是运用广播元素对文学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它不仅要求播讲者熟练掌握诸如感情重音、逻辑重音、停顿、连接及抑扬顿挫等基本播音技能,而且还要求播讲者具备较深的思想理论水平、鉴赏能力和丰富的学识修养,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有色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3.
关于小说的长篇连播冯骥才作家往往是最敏锐的,论古说今,深请小说与播讲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小说连播》节目的独特价值。我们期待着早日有专门为《小说连播》节目写作的作家群。小说与播讲有着深远的血缘关系。尤其在我国,宋元时代就非常流行了。那时没有电台与...  相似文献   

14.
黄泳 《新闻实践》2007,(7):33-33
广播要想吸引听众,就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即运用广播的特殊表现手法,通过听觉形象的“展现”,唤起听众脑海中存储的记忆和想象,进而形成事物的立体感、画面感和活动感的传输效果,让听众获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一、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音响,发挥听觉的“传真性”  相似文献   

15.
阎安 《新闻导刊》2004,(6):24-25
优秀的新闻往往有共同之妙。人们谈到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时,常津津乐道于它们的生动和形象,说它们“栩栩如生”;说读过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说“连字都带有了风景的特色”。这些形象的说法揭示出蕴藏在字背后的视觉之美,即新闻语言的画面感和可观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的“视觉化”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安 《军事记者》2004,(3):23-25
优秀的新闻往往有共同之妙。人们谈到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时,常津津乐道于它们的生动和形象,说它们“栩栩如生”;说读过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说“连字都带有了风景的特色”。这些形象的说法揭示出蕴藏在字背后的视觉之美,即新闻语言的画面感和可观性。  相似文献   

17.
以“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新闻特写,被人们称之为形象化的报道。然而,如何真正地让新闻特写具有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染力,却非一件易事,需要新  相似文献   

18.
彭洁 《新闻前哨》2003,(9):33-33
在实践中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笔者认为,现场短新闻是截取生活中的横断面,最忌贪大求全,要求集中突出,有强烈的现场感,让读者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具体说来,要抓好以下四要素。 1、转变作风,深入现场,细心观察。 记者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离不开对报道一线  相似文献   

19.
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身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而广播是听觉艺术.要让广播具有强烈的“可视性”.就应在文字和音响上下工夫,让听众听出画面、听出意境、听出美感。而要增强广播新闻的“可税性”.就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重视音响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正>广播中播出的长篇连播大致有传统评书型、现代小说型、广播剧型、影视录音剪辑型等。传统评书型是长篇连播的主要形式之一,但长篇连播发展的方向却应该是文学小说的路子,小说演播成为能与传统评书一争上下的重要演播形式。现代小说的播讲没有过多传统说唱文艺的功底要求,话剧、电影演员和广播电视业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比较适合播讲,本文仅就后者即现代小说的演播制作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