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瓷器闻名天下,在西方,同样有梅森瓷器驰名欧陆。历史上,中国与欧洲诸国有商路相连,在东西方互通有无的过程中,萨克森选帝侯对中国的瓷器爱不释手,遂命人仿造中国瓷器。经过不断尝试,西方人也掌握了烧瓷的技艺,并在1710年成立了“梅森(Mei8sen)”国立瓷器制造厂。由此,德国的梅森瓷成为了欧洲瓷器的代表,全欧洲的瓷器制造业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梅森瓷也成为了世界闻名的瓷器。梅森瓷的标志,就是两把交锋的蓝剑。  相似文献   

2.
①我国是瓷器的诞生地,享有“世界瓷国”的美称。我国江西东北部的景德镇以产瓷器名扬天下,有“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此”的美名。  相似文献   

3.
曾照静 《焦作大学学报》2012,(4):1+133-F0002,F0003
宋代“曜变”天目瓷被尊为宋八大名瓷之首而享誉世界!(宋八大名瓷——天目瓷、汝瓷、定瓷、官瓷、哥瓷、秘色瓷、青花瓷、建白瓷)。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导读》2013,(9):F0002-F0002
中国素有“瓷国”之誉,英文China既指中国.又指“瓷器”。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史上,古代工匠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瓷器传奇,宋瓷便是其一。宋代的五大名窑的形成和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文明史上崭露头角的开始.这个时期奠定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陶瓷     
<正>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以产瓷器驰名中外,有“瓷都”之称。景德镇陶瓷有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品种曾达3000多种。请找出图中瓷器上9个不应该出现的图形。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大量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对欧洲文化的发展和陶瓷工业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17世纪起,大批瓷器销往欧洲。1604—1656年,仅荷兰就从中国买走300多万件瓷器。这些瓷器运到欧洲后,价格昂贵,可与黄金相比。当时欧洲的报刊上说:“瓷器精美而昂贵,只有达官显贵才买得起。”为了安放这些珍品,各国皇室、贵族往往设有专门房间陈列。如法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内设的瓷器室,德国慕尼黑旧王宫中的“镜厅”,德国安斯巴哈宫的“明镜沙龙”和“士绅瓷室”,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在宫内设玻璃柜专门陈列瓷器等。 18世纪初,中国瓷器普及到欧洲一般家庭,其淡雅的色调,柔和的曲线,清新的图案吸引着人们,形成了以使用中国瓷器、模仿中国式样为时尚的中国趣味,以致社会上出现了一股“中国热”。发表于18世纪初的一首诗中写道:“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在当时欧洲人的概念中,瓷器就是中国。这种中国情调在处于启蒙时代的欧洲,直接影响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罗可可风格的产生。于是,在绘画、建筑、园艺、家用器具等诸方面,别致、自然、温雅的罗可可风格取代了以豪华、宏伟著称的巴罗克风格。  相似文献   

7.
宋代瓷器     
编辑这张挂图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教学.通过图中的几件瓷器,帮助学生了解宋代制瓷手工业方面的高度成就.北宋时农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商品贸易的发达,为制瓷手工业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宋代制瓷手工业有巨大的进步.宋代瓷窑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以开封、杭州及东南沿海这一带地方最为集中,目前经过调查在我国一百三十个县内都发现了宋代窑址.定、钧、汝、官、哥是当时的五大名窑.各地瓷窑生产的瓷器有着不同的特点与风格,图中选的几件瓷器反映了宋代几个著名瓷窑生产成就,下面对几个主要瓷窑的一般情况做简略的介绍.定窑:以主要窑场在宋代定州而得名,其遗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等地.据记载和调查,定窑自唐朝晚期开始烧瓷,经五代的发展,到北宋时瓷器的烧制达到高度成就,定窑的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其萌芽于商代,真正形成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唐代的瓷器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在元代,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明清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制技术都远远地超过了前代;尤其彩瓷得到了很大发展,器…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0,(9):72-73
瓷器与丝绸是中国的两大金字招牌,是古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独门绝学”,既赚来成箱的黄金白银,也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可惜,丝绸与瓷器作为国之瑰宝的技术绝密,先后失守。中国也从当时的技术强国、生产强国和经济强国的地位滑落下来。那么,这两项国家级绝密技术,是怎样失守的呢?  相似文献   

10.
产生于明清期间的克拉克瓷,是中国古代对外出口的瓷器。该瓷器源于16世纪葡萄牙一艘克拉克商船的沉船——出水——考古事件,其原产地在福建平和县,以青花瓷为主打出口产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遗存。文章以克拉克瓷为切入点,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探寻克拉克瓷之所以能够潮水般地涌入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市场的原因,分析其历史沿革、文化效应与文化元素,梳理其错综复杂的文化脉络,指出王阳明对克拉克瓷文化的提携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越窑青瓷莲花碗,系1973年浙江省宁波市遵义路唐宋时代渔浦门城门遗址出土的700多件唐代瓷器中一件,其上为莲花碗,下承以荷叶形托盘,是晚唐越窑青瓷器中极为珍贵的代表作之一。 越窑肇始于商周,青瓷成熟于东汉,历经三国、晋、南北朝至宋代结束。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越瓷类玉,……越瓷青而茶色绿”。可见越瓷在唐代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后世所青睐,叹服为“李唐越器人间无”。晚唐,五代,是越窑的大发展时期,出现了余姚上林湖、上虞窑寺前等越窑制瓷中心,这一带创烧的青瓷器炉火纯青,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徐鹏 《中国培训》2023,(8):31-32
<正>一、雕琢春秋,不负时光瓷刻又名刻瓷,是用特种刀具和色彩在出窑成型的瓷上“绣花”,故被称之为“瓷上锦绣”,属陶瓷装饰的一种。大丰瓷刻源于18世纪民间,以钨钢刀或金刚石刀在素面成品瓷器上或瓷板上錾刻书画或图案,成为一种工艺美术制品。因家庭的影响,陈银付成为大丰瓷刻第五代传承人。为了让瓷刻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重新认识瓷刻,感受瓷刻线条、色彩、光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金代和南方南宋墓葬及其他有明确纪年的遗址中定瓷的不断发现,金代定窑瓷器的生产情况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金代定窑瓷器进行了研究,为我们研究金代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瓷器素被世界各国所珍视。唐以来它跟茶都以新兴的商品挤入国际市场。即以後世闻名的景德镇所在地——浮梁县来说,不但产瓷,而且出茶,大家一定念过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中不是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句子吗?当时瓷器的输出,东到日本,西达印度、波斯和埃及。据两个阿剌伯人的游记,八五一年苏莱曼(Sulayman) 记“汉府”(Hanfu即广州),八六四年伊本库达第伯(Ibn Khordadebeh) 记(劳京)(El-Wakin或Loukin即交州)两海口,都有大量的瓷器待运。宋代在广州设的市舶司,也以“杂色帛、精粗瓷器”为出口货的大宗。朱彧萍洲可谈卷二记停泊广州的外国商船,深阔各数十丈,“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又记广人囤积居奇,放高利贷,也是用丝织品和瓷器,“富者乘时畜绘帛陶货,加其值与求债计息,何啻倍蓰”由此可见:瓷器在海外市场上的地位是如何重要了。唐宋时代尚且如此,那么到了“海运大开”的明代,不用说是更兴盛的了,何况明又是瓷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有了陶车镟刀代替以前的竹刀镟坯,吹釉代替以前的蘸釉、以“苏泥”(产苏门答剌)、“渤青”(产槟榔屿)等酸化钴、锰金属元素的氧化焰和还元焰,制造出绚丽的青花瓷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金代和南方南宋墓葬及其他有明确纪年的遗址中定瓷的不断发现,金代定窑瓷器的生产情况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金代定窑瓷器进行了研究,为我们研究金代文化发展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最美不过青花瓷 最美的瓷器是响誉世界的中国传统瓷品——青花瓷.青花瓷器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有蓝地白花、白地蓝花,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青花五彩、青花红彩、哥釉青花等各种品种. 青花瓷上的青白色彩给人干净清爽的感觉,就像小朋友们纯净的心灵. 瓷器上的青花、白花 青花瓷器装饰方法以刻花、划花和印花为主. 青花瓷器中官窑胎质浑厚粗重,发色艳丽,釉面莹润.胎质洁白,坚实细腻.姜轮美奂的明清两代官窑青花瓷代表着景德镇每一时期最高的烧造水平.  相似文献   

17.
解读 China     
英语中的China是汉语“昌南”一词的音译。“昌南”指的是昌南镇,即瓷都景德镇的旧称。18世纪以前,欧洲还不会制造瓷器,故中国瓷器,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欧洲人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这样欧洲人把“昌南China”作为“瓷器”和生产瓷器的“中国”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把China的本义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和“中国”。下面,我们来寻觅英语中含有China的  相似文献   

18.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选用了两幅反映景德镇制瓷业的插图,一幅是彩色图《明五彩龙纹六棱罐》,一幅是《景德镇的瓷器制造工场》(第115页),现就这两幅插图作一简略介绍。景德镇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早在汉代,这里便有制陶业。东晋时,在这个地区设立新平镇。因为有条名为昌江的河水流经此地,镇的治所又在昌江南岸,故新平镇也叫昌南镇。唐代时,昌南镇已成为江西地区有名的烧瓷重镇,制瓷技术发展很快,当时已能烧制“莹缜如玉”的高质量瓷器。宋景德间(公元1004~1007年),真宗赵恒命昌南镇烧制御用瓷器,并在器底书“景德年制”四个字,由于那种御用瓷器“光致茂美,四方则效”,于是天下都称之为景德镇瓷器。此后,“景德镇之名著,而昌南镇之名遂微”(篮浦:《景德镇陶录》)。明朝建立后,景德镇的制瓷业有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天歌 《小学生时代》2012,(10):30-32
瓷器对于中国,就像姓名对于人类。在英语中,"中国"是"China","瓷器"也叫"china"。可见,在西欧语系中,"瓷器"与"中国"有着多么紧密的联系。很久以来,在欧洲人的意识里,瓷器就是中国的象征,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这种温婉清澈的器物,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大发明与艺术创造,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坚韧与精妙,为世界文明增添了一抹温润的色调。中国的瓷器品类很多,声名远播的就有青瓷、白瓷、青白瓷、青花瓷、黑瓷、彩饰瓷,等等。在这些或清冷沉吟或温润自矜或纷繁明艳的瓷器中,青瓷以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艺术独特而独树一帜,在中国瓷器中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古瓷铭文是陶瓷考古研究的重要依据,对于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以及时代风貌,都有重要意义。我国早在八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战国时期,浙江境内已出现原始瓷器的生产,经过西汉到东汉中后期约300年的发展,终于烧造出瓷器,从此陶、瓷分家,取得了我国陶瓷生产上划时代的伟大成就。我国现存最早有铭文的瓷器是“东汉青瓷壶”,它的外形颇似战国时代楚国的陶壶,肩部有半环耳二个,底部刻隶书“王尊”二字。此后,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