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和探究中,具备一定的人文追求和社会担当。在当前世界近现代史本科教学改革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对世界近现代史本科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家国情怀”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应具有价值关怀,还要关注现实生活问题,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本文认为孔子思想中的“人格”、“国格”观念,时时刻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并积淀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和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正处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下简称“两个大局”)的关键时期,国家的需要与时代的诉求呼唤青年的担当。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青年使命担当,有着理论、历史与现实的三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新时代青年使命观根植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对马、恩经典作家关于青年论述的继承与发展。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历程的领路人、见证人。从现实逻辑看,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青年使命担当,是应对“两个大局”背景下斗争复杂性与任务艰巨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同志曾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十兴邦”。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切实地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学校管理中充分释放正能量,发展教育事业,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论“义”德     
“义”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有重要的地位,与“仁”一起构成中华民族的灵魂。“义”的内涵有其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并且与诸多道德规范发生联系,在封建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义”德的精华,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辉煌历史就是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努力追求伟大梦想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梦想以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为精神支撑,基于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并在开展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中成就其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进程,不仅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显著标识,而且推进着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从而使现当代中国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的"伟大梦想",不仅表征着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信念和伟大理想,而且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并内蕴着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中所形成的奋斗精神。因而,"伟大梦想"也就成为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历史发展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文化历史责任的主要担当。而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视野下变迁与转型的历史,即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在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背景下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的历史。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各阶级集团的政治改革和革命活动都体现出他们自觉的思想文化诉求,代表着本阶级集团利益的思想文化水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教学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核心,引导学生在人类文明进程的感悟与评议中汲取爱国思想和文化精髓。中华文明史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民族精神和璀璨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都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厚重资源。教师应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情感、价值观为先导,引领学生穿透纷杂的历史表象,体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中的民族精神,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思辨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民族认知和正确价值判断,增强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崇高理想,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2005年,“和谐社会”已成为响彻神州的最强音。担负着基础教育重任的中小学,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构建和谐学校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0.
聆听     
《高中生之友》2014,(5):1-1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暨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青年志愿者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不懈追求,凝聚着现代亿万中国人的共识。实现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人们共同的历史责任。在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历史征程中,每个人要有担当,每个企业要有担当,一个行业更要有担当。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要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出积极作用,用"中国梦"引领理想信念,夯实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历史责任感,勇于开拓创新,积极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近年来突出强调的话题之一。就理论渊源而言,其承袭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思想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思想,彰显了青年担当的深厚意蕴;就思想内容而言,其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为何担当”“担当什么”“如何担当”的问题,体现了新时代对担当青年的期待和要求;就实践价值而言,其为青年工作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青年力量、为全球青年培养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抗疫实践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的重要价值遵循,抗疫精神视域下探讨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促进新时期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新时期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殷双双 《作文》2023,(3):42-45
<正>母题分析1.整体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对广大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待,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广大青年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党的领导下,以新时代好青年应有的姿态,努力奋斗,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培养新时代青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鲜活教材。深入分析“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内涵,挖掘其丰富的育人价值,对培育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林  孙朝 《人民教育》2023,(20):6-9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使命,是我们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做好文化教育的根本遵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使命,承载着中华文明传承的历史发展要求,亦是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塑造青少年精神信仰的时代课题。要深入把握中华文明发展方位、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以及中华文明话语叙事,培育青少年做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不断促进青少年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价值认同中增强文化自信,担当民族复兴使命。  相似文献   

17.
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影响力。小学语文教育除了担当语言教育的职责外,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历史文化教育,是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丰富  相似文献   

18.
一、对青少年进行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 是否定道德虚无主义和 道德复古主义的需要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民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传递给青少年一代。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渊源流长,其发展曲曲折折。早在公元前600多年的春秋时期,管仲就提出了“礼、义、廉、耻”为国的四维,把它作为道德的核心。孔子提出“仁”,孟子强调了“义”。近代孙中山先生主张“四维”、“八德”教育国民。但是,…  相似文献   

19.
湛甘泉心学包含了丰富的实学思想,湛甘泉实学思想表现为实心与实事的合一,其实质是“治心”与“治事”合一。“治心”即“崇德”,培养人的崇高品德,使人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治事”即“广业”,成就人的伟大业绩,使人成为有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的人。湛甘泉心学是做人与做事合一的实学。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产物,是内地西藏班“大思政课”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红色文化与内地西藏班“大思政课”在根本属性、育人目标和教育内容上具有内在契合性。推动红色文化与内地西藏班“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机融合,基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求、内地西藏班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的内在需求、内地西藏班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客观需求,汇聚内容供给力、教学生命力和政治引领力,可以引导内地西藏班学生成长为能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