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拓展是实现"大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它如同放风筝。有效的拓展可以打开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架设文本与自然、社会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文本,自主地理解文本、研究文本。在某次教研活动中,笔者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钱学森》一课。在敬佩执教者精深的教材解读的同时,对其阅读教学的拓展产生了些许想法。[课堂回放]师:钱学森一心想回到祖国、报效祖国,但却经过了五年漫长的等待,这是为什么?生:因为美国政府不让钱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延伸,拓展学生阅读和思维的空间。但是教师如果把握不当,脱离了文本这一主线,就会使所拓展的内容成为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如:有位教师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南辕北辙》一文,在带领学生蜻蜓点水般地接触文本之后,便开始呈现繁杂的拓展内容,使拓展变成了一种无的放矢的花架子,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3.
拓展,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围绕文本适度拓展的资料,在交叉、渗透、整合中往往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这"一本教材",而语文学习也不能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引领,可以说,现在的每一堂语文课都存在着拓展。但在实际执教和交流中,我却有了许多疑惑,比如:非拓展不可吗?拓展  相似文献   

4.
拓展,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围绕文本适度拓展的资料,在交叉、渗透、整合中往往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这“一本教材”,而语文学习也不能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引领,可以说,现在的每一堂语文课都存在着拓展。但在实际执教和交流中,我却有了许多疑惑,比如:非拓展不可吗?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课堂追问就像是一条让学生思维火花迸发的导火索,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有效追问"中触摸语言,与文本展开有效的对话,并在对话中提高阅读的质量.笔者在执教《第八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做了以下尝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观摩一位教师执教《三袋麦子》一课,我们感触很深。执教者先带领学生通读文本解决生字词,接下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当学生对文本仅仅有了粗浅感悟的时候,执教者就急不可耐地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但对于学生在表演时由于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入而出现的明显错误时,执教者却没有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任由学生随意表演下去。  相似文献   

7.
日前,笔者在一次语文阅读教学评优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执教者为了让学生升华对司马迁“忍辱负重”这一高尚品质的认识,给学生补充阅读了“卧薪尝胆”、“苏武牧羊”及“胯下之辱”这些历史故事,一堂课下来,执教者海阔天空,但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与文本对话,去理解和体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堂上的拓展教学成为时髦话题之一。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执教者都会不约而同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一点拓展教学,似乎不拓展,课就不丰富,不大气。于是在有限的40分钟内,拓展洋洋洒洒、人古通今。但是,很多时候,文中的句段还没理顺、文本的价值还没来得及探究、学生思维还没被完全激活就匆匆进行的拓展.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得语文课异化成了自然科学课、思想品德教育课、影视音乐欣赏课。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介入文本的相关背景材料,可以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文本厚度,生成文本价值。我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对背景材料的介入进行了尝试。一、课始介入,了解课文背景教师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学生读题。师:从课题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生:亲人分别时,那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师:是呀,50多年前,在人类正义与和平遭到粗暴践踏,朝鲜处于生死存亡,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由中华各族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  相似文献   

10.
一、删过多的拓展 我曾执教人教版第十二册课文《拉萨古城》,在学生只是对课文粗略地扫描之后,就急忙引导拓展:“拉萨古城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请小记者就课文描写了拉萨古城中的景点及特点进行采访。”“当小导游介绍你了解的西藏风土人情。”“写广告词宣传拉萨古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引入了很多的课外信息,课堂容量相当大。乍一看,很有新课程的气息,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可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读通文本,更没有精力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语言文字,学生硬是入不了我设的“套子”。  相似文献   

11.
朱瑛 《福建教育》2006,(11A):29-30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了解的“零”起点上。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实际上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教材,可以作为学生写作水平有效提升的文本借鉴,关键在于执教者能否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学习实践。结合课例,谈谈如何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课堂上要充满语文味,那执教者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就必须要注意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即文本品读。何谓文本品读?笔者认为,文本品读就是要求执教者引领学生对文本重点之处进行反复推敲,对文本的重要语段进行潜心会读,对文本细节之处进行品词析句。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施以"拓展延伸"术是一项重要策略。但教学中却存在着"画蛇添足"的现状:文本拓展"漫无边际"、文本拓展"喧宾夺主"、文本拓展"随心所欲"、文本拓展"盲目追求"。如何使文本拓展走向"锦上添花"?作者进行了探索:在背景理解处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在重点难点处拓展,提升学生的理解认识;在主题升华处拓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外延伸处拓展,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提倡把思考时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连续讲授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潜心会文。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单凭"生本交流""生生合作",难以深入体悟那些远离他们生活的事件与人物。笔者以《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拓展文本,教会学生潜心会文。一、拓展历史背景【课例】在学习"徐悲鸿受辱立志"时,执教老师设计了如下活动: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重要的素材性资源,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而且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而有效地开发文本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和拓展文本内容?我想以自己执教公开课《中国结》(获福建省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的经历来谈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7.
<正>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堪称一件即时即地创作的精妙的艺术作品,既可以给学生以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的启迪和学法的指导,也可以给观摩教师一种高品位的艺术审美享受和典型课例的示范借鉴。下面我想通过张喜春老师执教的《扬州慢》一课来谈谈语文课"于无声处浸润心灵"的特点。一、鲜明的文本意识文本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是学生解除疑惑的有效载体,张老师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紧紧围绕文本提问,也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比如,在解决  相似文献   

18.
朱瑛 《湖南教育》2006,(10):22-23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9.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笔者特别害怕观摩如下两种类刊的阅渎课。,一类课,充斥着对课文的极度崇拜,执教者挖掘文本内容之深刻,远远超出了学生所在年龄的认知水平,甚至超出了作者原创时所想表达的意义。课堂上,教师竭力牵制学生思想,拉扯学生达到所谓阅读深度,课堂不轻松,不自由,不真趣,怎一个“累”字了得。另一类课,充斥着对学生的高度放任,在没有自主阅读、真切体悟的情况下,执教者任凭学生拓展思维,无主题、无目的地多元解读课文。这样的课,看似轻松喜乐,尊重学生主体,但是缺乏对语文根本的探究与学习,偏菠、误凌、曲解语言的现象比比皆是,让人心惊,令人瞠目。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篇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他文本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因此,阅读教学拓展适度的文本资源,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视域,同时可以借助于文本的主旨,体悟文本释放的情感,完善学生解读文本的视角,真正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助力。本文提出要适当取舍,借助资料拓展完善学法;把握时机,借助资料拓展适度引入;把握特点,借助资料拓展丰富形式;精准定位,借助资料拓展明确指向;依托文本,借助资料拓展统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