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师在班级授课制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本文对分层教学在分层原则、分层模式,分层实施、分层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综合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班级授课制,要承认并正视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这些差异。本文从教学效率的角度分析“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重要性,从分层备课提出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措施,从落实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指出分层训练是“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重要保证,关注各个层面、各种类型学生的存在和发展,并针对这些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以此来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赵青  叶涛 《科教文汇》2014,(15):123-124
基础教育布局调整与高等教育的扩招都加剧了中学规模的扩张,增多的生源,使得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基础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面向所有学生“一刀切”的班级授课制难以适应扩张后“巨型中学”和“巨型班级”的教学实际。集体同质施教无益于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因而分层教学这个也颇多争议的教学模式客观上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班内隐性分层教学等分层教学的新模式更以彰显全体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宗旨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4.
赵青  叶涛 《科教文汇》2014,(5):123-124
基础教育布局调整与高等教育的扩招都加剧了中学规模的扩张,增多的生源,使得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基础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面向所有学生"一刀切"的班级授课制难以适应扩张后"巨型中学"和"巨型班级"的教学实际。集体同质施教无益于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因而分层教学这个也颇多争议的教学模式客观上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班内隐性分层教学等分层教学的新模式更以彰显全体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宗旨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5.
浅析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隐性分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琴 《科教文汇》2009,(19):132-132,151
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班级授课制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分层措施。指出隐性分层教学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保护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能力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充分发掘各类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分层教学最初源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我们一直在探讨和实施的分层教学模式.但现在一些学校实施的分层教学,实际上是分班教学,例如,相当一部分高中学校分成若干个重点班和普通班;有些边远山区采取不同年级的学生混班复式教学.那么,没有分成不同层次班级的学校,或者在同一班级内授课,是否也要实施分层教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而个体差异永远存在,所以我们应把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层次差异比较大,由于不能分快慢班,导致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比较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成为了必要的手段,但是在具体的分层教学如何实施,如何让分层教学落到实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如何进行班级内的隐性分层,基于隐性分层的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从美国引入了分层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即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班级,经过在游泳教学中的实践,分层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影响分层教学法在游泳教学中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巴桑 《西藏科技》2011,(11):47-48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目前针对西藏教育的现状,按学生考试或测验成绩重新编班,有其可行性,分层教学在当前来说是提高我区教学质量的一种措施,但它不是唯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是基础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在实际的班级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不同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促进语文教学的更好开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还促使全体学生朝着更高层次发展。本文主要对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柴强太 《科教文汇》2011,(26):47-47,82
现实中, 有些教师不是从钻研教学大纲和课本教材开始练基本功,而是过分依赖教辅资料,跟着资料走;不侧重从课本一点一滴的知识开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判断、质疑、比较、归纳总结,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而是让学生陷入无限度的、杂乱的教辅资料中,千篇一律订资料,整齐要求做资料,做了一套又一套,不订不行,不做或做得不好要受罚。这种做法缺乏教学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无疑犯了欲速则不达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留学生工科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留学生的基础知识特点,安排适宜的实验,因材施教。本文提出了以实验实践为主,以建立引导、沟通反馈及考核机制为辅的留学生实验教学的方法,为提高留学生实验教学工作的水平和层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两主导六结合”教学法源于具体教学实践。一方面,它主张通过减少教师课堂“满堂灌”授课频次,提高学生听课的投入度和教师授课的受欢迎度,调动教师课堂授课积极性;另一方面,它坚持通过改变学生课堂全程被动的“填鸭式”授课现象,加强课堂特定时段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导性,满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意愿,给予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展示机会,调动学生上思政课的积极性。最后,它通过调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教学双驱合力,提升“毛概”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实效。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课堂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对多媒体教学相关的研究也有许多研究结果,但对多媒体教学适应性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文章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大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多媒体教学从总体上是适应的,性别与年级对大学生多媒体教学的适应性没有显著影响,但随着学科及接触多媒体时间的不同,大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适应性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刘娟娟 《科教文汇》2014,(3):151-151,163
小组教学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而教学中的问题式探究,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法宝。怎样才能将小组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呢,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几点。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各种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应该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共同发挥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曾菊琪 《科教文汇》2012,(10):37-37,74
情感教学是教师通过授课内容,运用知识语言、身体语言、巧妙的教学技巧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部情绪,满足学生情感需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持久的强烈的情感教学有利于教学的积极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及实现途径的论述,为我国中小学校的有效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师生互动是维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为满足当今大学生的情感需求,追求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需要从传统的“教与被教”转变为“主导和辅助”的互动关系,课堂教学的进行需要师生双方的维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来做好主导工作,并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来培养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从而起到“辅助”作用。本文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师生间的这种“主导和辅助”的互动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姜萍 《科教文汇》2011,(22):73-73,98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该方法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该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对该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吴国伟 《科教文汇》2014,(35):187-188
本文结合新课程实验,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课外活动等环节,如何设计和优化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浅析。在教学中,学生的地理成绩普遍不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很费力,严重影响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究其原因,缺乏地理学习兴趣是其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当前教学改革,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学生为本,尊重教学规律,科学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在新课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能力的目的,是每一名地理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映丹 《科教文汇》2013,(28):114-115
文学欣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优势。本文就文学欣赏与英语教学之间的有益关系、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文学欣赏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文学欣赏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拓展学生运用外语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