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离岸IT服务外包中的跨文化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离岸IT服务外包中接包方与发包方的文化差异和工作价值观差异对知识共享和外包绩效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理论假设,建立了离岸IT服务外包中接包方与发包方的文化差异对知识共享和外包绩效的影响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西安软件园从事离岸IT服务外包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SPSS17.0和AMO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了离岸IT服务外包中的跨文化知识共享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伟  邸支艳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65-1874
IT外包是一个知识密集的过程,知识转移是影响外包绩效的关键。本文基于IT外包接包方视角,构建了以关系质量中的三个维度:信任、满意和承诺以及知识缄默性为影响因素,以接包方的知识接受意愿和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的概念模型,研究这些因素对IT外包知识转移的交互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来自规模较大的IT外包公司的217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关系质量对IT外包知识转移的作用过程中,接包方的知识接受意愿和吸收能力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信任、满意和承诺对接包方的知识接受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任和满意对接包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缄默性对IT外包知识转移具有负向影响,关系质量中的信任和满意维度对知识缄默性与知识转移之间的路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服务外包视角,考虑服务发包方和服务接包方知识共享时知识收益及溢出损失,构建服务外包供应链利益生成模型,分析服务发包方和服务接包方选择知识共享策略的理性条件,并引入"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对服务外包供应链利益进行分配,探究有无契约、知识整合能力对服务外包供应链利益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双方知识整合能力较强时双向知识共享比单向知识共享时服务外包供应链的利润更大,知识共享的理性条件是知识共享收益大于知识共享成本;"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下服务接包方与发包方收益共享份额与成本共担份额一致时服务外包供应链整体利润比无契约时的整体利润更高。  相似文献   

4.
情境因素对软件外包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共享及软件外包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软件外包中的知识转移过程;在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分管软件外包的有关负责人以及西安软件园从事软件外包业务的七家软件公司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识别出软件外包中影响知识转移的各种情境因素,提出情境因素对软件外包过程中知识转移影响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各个情境因素对软件外包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表明:地理距离、法律体系与行业政策、基础设施与技术水平、文化情境等各个情境因素作为调节变量影响着发包方与接包方发送和吸收知识的意愿和能力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影响软件外包的绩效。  相似文献   

5.
黄烨菁 《科研管理》2012,33(6):40-47
在当代跨国服务外包市场上,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外包供应商有非常活跃的表现,相关的外包项目也呈现技术含量与管理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由此引发的理论思考是,服务外包如何作用于接包方的技术发展。本文运用国际化生产的知识管理理论与价值链分析方法,以软件外包为分析对象,通过分解软件外包开发的价值链,研究跨国服务外包内含的知识属性以及知识转移的机制。论文提出:首先,当接包方承接的外包业务沿着软件开发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外包活动覆盖的价值链环节呈现知识默会性程度的逐级提高,知识管理方式也从编码化传播为主的管理方式发展为编码化传播与个人沟通两种知识管理方式的组合;其次,发包方外包战略的演进与接包方吸收能力建设是影响知识转移机制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阶段性演进推动知识转移形态从单方向地知识学习和信息获得发展为合作双方的知识共享与基于双向交流的合作知识管理,引发接包方逐步参与跨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实现专业化优势的扩大与综合创新能力的升级。而接包方根据项目要求的组织支持和相关措施也确保了项目发包方、接包方现场团队和接包方离岸团队三主体之间充分的沟通,当接包方辅之以自主技术投入,将有力促进知识转移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开放式创新下合作型研发外包中知识转移行为,考虑到这种类型的研发外包中发包方和接包方的知识转移关系较以往有所不同,论文研究了发包方和接包方的知识转移行为和策略。依据发包方和接包方所采用的不同策略,构建了二者的收益矩阵,并以此建立研发外包中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从中分析得到发包方和接包方知识转移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接包方和发包方的知识转移侧策略选择与二者的收益比例密切相关,当二者的知识转移收益比例的取值范围发生变化时,其演化稳定策略也随之变化。并分析了转移成本、知识投入以及合作研发能力对于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然后针对在知识转移中发包方或者接包方“搭便车”的行为问题,分析了在加入激励机制情形下所呈现的演化博弈结果。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法,验证了模型和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IT外包是企业在快速变化环境下的一种战略选择,而IT外包中的知识转移对于外包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提出IT外包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提出假设.结合对西安软件园内9家从事IT外包业务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对这些企业中参与外包项目的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用SPSS17.0和AMOS16.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任与业务熟悉度对合作双方关系有正向影响;信息技术能力对信任有正向影响;合作双方关系对知识转移有正向影响;信息技术能力对知识转移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综合考虑IT外包中接包企业知识管理对外包成功的潜在影响,探讨了外包合作中知识管理与接包企业外包成功的关系问题。以知识管理理论、服务外包理论为基石,从IT接包企业的视角出发,并引入知识黏滞性作为调节变量,深入探析IT外包接包企业知识管理对接包企业外包成功的作用机理问题,并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接包企业知识管理对外包成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黏滞性在二者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艾时钟  尚永辉  信妍 《科学学研究》2011,29(8):1216-1222
 根据已有的文献,从关系质量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关系质量的IT外包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并提出假设。通过对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和西安软件园内20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11.0和AMOS 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沟通对相互承诺、信任、良好冲突处理和知识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互承诺对知识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任对相互承诺和知识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良好冲突处理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知识转移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社会交换理论角度,研究了双方知识缺口、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和价值认同对降低发包方知识保护的作用以及发包方知识保护对知识获取质量的影响。提出了4条假设,并采用180个离岸IT外包项目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发包方知识保护降低了接包方知识获取质量,双方知识缺口与发包方知识保护之间呈倒U型关系,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和价值认同会降低知识保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周茜 《情报探索》2014,(12):65-69
从IT外包的知识转移过程入手,把IT外包中知识转移分为发送、获取、交流、积累和反馈5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特征描述,构建了符合IT外包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即SOEAF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知识转移风险识别的特点,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对IT外包知识转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得出知识共享与反馈、学习能力、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协作和信任程度、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等5个因素是IT外包知识转移的主要风险因素,最后对知识转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将信任视为多维变量,构建了多维信任、知识转移与软件外包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及对京津冀地区97个软件外包接发包企业的有效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多维信任对知识转移、软件外包绩效的正向影响存在差异性;显性知识转移与隐性知识转移相比,对软件外包绩效影响更显著;知识转移在多维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知识转移在能力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计算信任、善意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外包成功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锋  李怀祖 《科研管理》2004,25(2):82-87
提出了从知识管理角度提高信息技术与信息系(IT/IS)外包成功性模型,指出:IT/IS外包失败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外包企业与IT/IS供应商之间知识流动顺畅性,包括供应商知识到客户以及客户到供应商之间双向流动。第二,外包合作双方和谐关系。第三,环境动态性。流畅的知识流动、和谐的客户供应商关系以及稳定的环境是外包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与跨国IT公司合作,进行行业内知识学习和跨行业知识溢出是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综述知识转移过程、环境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知识学习和知识溢出过程,研究专业化软件开发-集成化产品-与流程结合的行业化解决方案-国际化服务交付中的知识转移特征,得出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成长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5.
Drawing 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IT outsourcing in the UK and German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essons for modularity that can be drawn from the outsourcing of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 Because of the inseparability of inform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IT outsourcing is frequently accompanied by wider transformations in clients’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This results in the need for knowledge and organisational coordination in the form of the transfer of staff from the client and the retained IT organisation. Modularity is often presented as a design strategy that stimulates innovation. Our research findings challenge the generalisability of this claim when examining KIBS outsourcing. We show that intangibility of services exacerbates the conflicts between clients and suppliers, which may present obstacles to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6.
What is the impact of specific knowledge-transfer processes on the level of shared knowledge and, in turn, on outsourcing performance in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 Drawing on a series of case studies covering IT providers and banks, we investigate several applied knowledge-transfer processes dedicated to the transfer of explicit or tacit knowledge between outsourcing banks and their providers. We examine the differential influence of various types of knowledge transfer on shared knowledge between the parties and on the resulting outsourcing performance. Results depict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various knowledge-transfer processes dedicated to the transfer of explicit, or tacit knowledge, respective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red knowledge. Interestingly,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knowledge-transfer processes dedicated to the transfer of explicit knowledge and those dedicated to the transfer of tacit knowledge proves to be most effective.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 levels of shared knowledge positively influence outsourcing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o previous literature, we found transfer processes for explicit knowledge in an outsourcing context to consist of two dimensions: The content dimension, primarily focused on in literature, and the sender–receiver dimension of transfer processes which are rarely addressed in outsourcing literature. The content dimension embraces mechanisms such as trainings, SLAs and standards that define how content has to be interpreted, whereas the sender–receiver dimension of transfer processes of explicit knowledge defines explicit, documented interaction structures between parties.  相似文献   

17.
信任视角下研发外包知识转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研发外包契约的不完全性及由此产生的信息泄漏风险,从信任的角度探讨了研发外包中的知识转移问题。借鉴Nguyen有关信任的研究成果,将研发外包中信任的发展划分为了解和认同两个阶段,并分别构建厂商和研发机构之间的知识转移博弈模型,探讨信任发展不同阶段研发外包知识转移的策略。结果表明:信任能够有效提升研发外包知识转移水平,并能增加厂商和研发机构的共同收益。  相似文献   

18.
郭银  陈智高 《科研管理》2008,29(6):101-109
摘要:本文探讨在信息系统外包或购置商品软件开发方式下,IS外部提供方与IS需求方的个体之间,信息系统双向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首先在知识转移、信息系统理论的文献基础上,形成一个理论模型,假定信息系统双向知识转移受知识相关因素(共识)、交流相关因素(双向信任、双方的交流能力)的影响。然后采用无干扰实证研究方法,基于讨论信息系统知识的网络论坛,模拟实际情况,收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论证了12项假设中的10项,证实了这两组影响因素与双向知识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