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该文以模因论为基础,探讨了高职院校预科教学中语音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验设计,将模因理论应用于语音教学,归纳并总结了基于模因论的高职语音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研究,探讨语言模因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在关系,以期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英语词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晏  万成宾 《科教文汇》2009,(29):164-165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启发作用。本文介绍了模因论的主要观点,并从模园论的视角探讨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言模因论展示了语言传播的规律,从而为口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尤其为口译教学中听力与理解技巧的提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模因论指导下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课堂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是解释语言发展和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讨论基于模因论的语言模因现象,分析基于模因论视角的《学前综合英语》教学,对有效开展学前综合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在经历了传统与过程教学法之后,学习者的写作水平仍在低谷徘徊。模因论为语言习得及语言传播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以模因论为理论支点,认为模因的复制传播机制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运用模因周期理论和翻译模因进化理论,重新审视外语翻译教学,探讨了外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外语翻译教学的相关策略,对解决当前外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运用模因周期理论和翻译模因进化理论,重新审视外语翻译教学,探讨了外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外语翻译教学的相关策略,对解决当前外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慧  刘萍磊 《科教文汇》2007,(11Z):99-100
本文试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运用模因周期理论和翻译模因进化理论,重新审视外语翻译教学,探讨了外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外语翻译教学的相关策略,对解决当前外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模因论指导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为翻译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新的思路。实验结果表明,以模因论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翻译能力方面比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不仅揭示了语言发展规律,而且为语言发展引入了信息复制传播观点。英语口语教学从本质上讲也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过程,因此同样遵循模因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即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浅析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健新 《科教文汇》2010,(1):109-110
模因论是语用学领域新兴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的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特点,进而探讨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非 《科教文汇》2014,(23):134-135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2000年修订后,增设了英语应用文写作课程。本文试图针对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三个核心阶段:课程内容编排,课堂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巩固任务,探讨可以用来提高各个阶段教学实践的理论。本文分析了语用学理论,模因论和语言模因复制的过程,以及文本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模因复制和传递的两种方式:“对指令的拷贝”与“对结果的拷贝”为基础,结合商务英语写作格式和文体特点,探讨了模因论启发下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严帅 《科教文汇》2013,(35):65-65,67
在促进和发展跨文化交流传播的进程中,模因论作为一种解释文化进步和发展的新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模因是与基因相对的一个概念,语言是其重要载体之一。从模因论角度上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这种模因作为一种载体进行发展和传播。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跨文化交流传播中语言的模因现象。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进入中国高校之后,在校园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师生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研究,其揭示了语言进化、发展的规律,不仅为我国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提供了指导理念和教学思路,而且也促进了高校口译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就是针对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便更好的实现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保证英语口译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赵凌志 《科教文汇》2013,(35):63-64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本文主要通过对模因理论、语言模因、语言输出假设三者关系的阐释,提出了依据模因理论进行二语学〉-j者语言输出能力培养的可行性,构建了模因论下的二语口语和写作输出能力培养途径,旨在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效果,为模因论的应用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胡信华 《科教文汇》2009,(26):245-246
本文介绍了模因的概念,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模因和表现型的网络语言模因,并从对这两种类型的语言模因分析中总结出网络语言的特点。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的探析,为人们如何看待网络语言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艳滨 《今日科苑》2009,(22):261-261
"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是对人类认知活动中模仿现象的一种说明。"语言模因论"将进化论的思维方式用于语言研究,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模因论启发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模因作用,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20.
宋二春  闫文军  王志敏 《科教文汇》2012,(22):115-116,120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对文化传播过程进行解释的研究。它指出文化模因因子通过模仿的方式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个体。本文提出强势模因具备形式简单、音韵合拍、实用性强、可变化性等特点,它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教学改革角度出发,分别从教与学两方面阐释了教学中应遵循文化模因的特点和传播规律,并应以此为依据灵活选择传统的或现代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