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胆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教材、怀疑权威的精神,教育和鼓励学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大胆质疑,要让自己的思维“飞起来”。具体措施:每学一篇新课文,都布置学生进行阅读预习,在预习时积极思维,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以作业的形式上交老师,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一、质疑问难学求异求异思维要求在解决问题时,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它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质疑,对“完美无缺”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对教师的质疑……质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  相似文献   

3.
一、常用质疑求真学习法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质疑求真学习法是指对已有的知识和结论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然后通过探索确立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质疑探索的能力.我经常引导学生对教材的一些提法质疑:看书上的说法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更好的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4.
法国哲学家库辛有句名言:“批判是科学的生命。”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材料。我们提倡教师在深度领悟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揣摩编者意图、质疑教材问题、挖掘隐形资源,培养批判意识。我们期待教材和学生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材传递知识、发展个性、提升素养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瑛 《云南教育》2003,(32):34-35
小学思想品德及其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讲正气教育、促使学生良好品质养成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具体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呢?根据这些年的体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解放、鼓励学生,更新质疑观念思想品德课教材基本上都是事理性的内容,在事件和人物活动的叙述中,融入了当今社会需要学生具备的品德。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改变那种以知识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做法,不断更新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体须注意:第一,确立思想品德课教学质疑的目的是要让…  相似文献   

6.
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区别。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后的思考练习,新教材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问质疑,独立思考,培养思考习惯。质疑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操作技能,在导读和练习中占有一定的训练比例。那么,七。何凭借教材提供的条件,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一、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让学生质疑,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引导学生质疑,应…  相似文献   

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怀疑是思维的开始。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抓住"疑点"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探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引导学生想象课文的情境,激发思维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只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要引导学生思维.首先要把问题揭示出来.启发他们大胆地探究、质疑.引起解决问题的兴趣。其次还要引导他们深入分析、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洞悉深层含义.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揭示教材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材切入的支点,引导学生深读教材,以教材的关键点、疑难点、想象点切入文本,让学生思考、质疑,挖掘教材的内涵,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让学生在思考中前行,实现语文课的高效教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强调指出 :每一所学校 ,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江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创新教育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实践江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发挥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下面就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导”和“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导质疑 ,忌批评、嘲讽。课堂质疑是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精神的具体体现。“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十…  相似文献   

11.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关键在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批判思维的形成。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互为基础、互为补充 ,开发人的批判思维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1] 实施批判思维教育 ,不能停留在批判思维技能的训练和批判思维教育的质疑上 ,而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对人格的完善。过去 ,我们在教学中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了有关批判思维教育 ,但对学生进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时 ,一直没有课程化、制度化 ,对于什么是批判思维教育 ?批判思维教育具有怎样的特征 ?往往是教师各解其道 ,学生自悟其理。而实施批判思维教育的必要性 ,以及怎样…  相似文献   

12.
江新梅 《广西教育》2004,(7B):62-63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丁肇中教授强调治学时“要永远保持怀疑的精神”,不要盲从专家,不要顾虑别人怎么评价:学习中不盲从、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敢于对权威的观点提出异议,发表不同的见解。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已有的结论,而很少去追究知识的来源,更少对课本或权威提出质疑:这种被动的思维倾向,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形成,致使学生不关心所学知识的来源,缺乏深入学习的内在动力,且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质疑是创新思维活动的起点,善于质疑的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就强:因此,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技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景,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能主动质疑,才能不断地去探求新知:质疑的方法很多,下面淡淡学生应掌握的几种基本的质疑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教者要以现代课程观为基础,创设一个思维的情境,让学生驰骋于质疑的天地中。教师首先应在吃透大纲的基础上,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进入新旧知识相互冲突的情境之中,从而产生疑问。例如  相似文献   

14.
劳荣勋 《广西教育》2005,(1B):89-89
人类登月球上火星.一次次叩开了科学的神秘大门,揭示了宇宙的奥秘,使人类一步步从野蛮愚昧走向智慧文明。人类在认识社会,揭示自然规律的实践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让人疑惑不解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人们的怀疑、批判、困惑、焦虑、好奇、探索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驱使人们积极思维、质疑释疑,最终达到对事物认识的深化——质变、创新。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集聚着思维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我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所谓科学批判是批判地怀疑地考察已有的知识,在科学活动中,科学批判的态度是创新发现的基本保证,但科学的批判不是无根据的乱怀疑,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才可称为科学批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和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知识,从来不需要怀疑,也不需认真地去考证知识的结论是否真正有道理,长此下去,造成学生对事物缺乏分辨能力,相信权威和现成理论,不能产生自己的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16.
问题情境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学会质疑、释疑、解惑,增强他们的思维辨别能力、批判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在课文中找到质疑点,大胆质疑,让学生把书读活,把问题想透,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很有帮助的。让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题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始终能有发现问题的好奇心,能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从而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没有问题"是严重的问题时下中小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不重视培养学生怀疑与批判思维,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学中的"怀疑与批判思维"缺乏认识;他们甚至反对这个提法,为了能轻松顺利地灌输,让学生"听话"与"服从",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成为"驯服工具"。在奴化教  相似文献   

19.
批判思维是创新的前奏。在语文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批判思维的时空,让其独立思辨,表达个性观点;要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意识,鼓励质疑,勇于挑战权威;搭建学生批判思维的平台,强化交往,创设交流情境;指引学生批判思维的路径,多元迁移,提升语言能力。这样,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就会形成。  相似文献   

20.
质疑是人类创新思维的基础,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和探究。运用质疑讨论法组织教学,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在知识的探讨中发展智力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