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初,普希金以他辉煌的文学业绩,以他那不朽的诗篇,开创了俄罗斯文学的新时代。人们往往把普希金时代称作俄罗斯诗歌的“黄金时代”,而把普希金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时光跨越百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诗坛又呈现出群星璀璨的景象,勃留索夫,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新人辈出,一个个都是才华横溢,人们便把这个时期叫作俄罗斯诗歌的“白银时代”。阿赫玛托娃在这群璀璨的星斗中,清辉四射,光彩夺目,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原姓戈连科,出生在黑海岸边,敖德萨近郊的一个小城中,父亲是个  相似文献   

2.
朱晓东 《科教文汇》2014,(35):58-59
他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名字风靡世界,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其作品的题材大多密切联系了俄国人民大众的家庭生活和爱情。作者通过对所有作品中都存在的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的鲜活描写,来阐述自己的妇女观。为了浅析其笔下形象各异、个性鲜明的女主人公形象,本文试图从托尔斯泰的生活、家庭背景、所处历史背景以及作家的道德标准观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在这座艺术宝库中有颗无与伦比的摧璨明珠,那就是文学大师布尔加科夫(1891-1940)的长篇小说《大师和马格丽特》。 它既是布尔加科夫的绝笔之作,也是他的传世之作。作者在他之前的许多作品受到批判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王秋萍 《知识窗》2011,(6X):42-44
"思妇"这一起源久远的文学形象,按历史纵向大致可归为三种类型:承载传统女性精神的思妇形象、作为生命主体存在的思妇形象、沦为男性审美客体的思妇形象。思妇形象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具象化,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折射出女性在不同时代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文学中的思妇形象在男性审美观的规范下逐渐形成固定模式,生活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向男性理想化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厚山西生活气息与地方色彩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赵树理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落后女性,一类是进步女性。在这两类形象内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差异。从这两类女性形象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入手,深刻揭示了当时山西农村女性所具有的共性与个性,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真实生动的农村女性画卷。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乌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相似文献   

7.
段水红 《科教文汇》2007,(4S):182-182,187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鸟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相似文献   

8.
郭思辰 《科教文汇》2009,(12):224-225
综观欧洲文学史,古希腊神话至20世纪的现代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女神”和“女巫”两种女性类型。其中“女巫”类型产生在欧洲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是男权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女性形象。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判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表现“恶”的女巫形象,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否定性判断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9.
综观欧洲文学史,古希腊神话至20世纪的现代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女神"和"女巫"两种女性类型。其中"女巫"类型产生在欧洲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是男权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女性形象。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判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表现"恶"的女巫形象,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否定性判断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9,(9)
1862年美国就已经解放了黑奴,使得黑人的法律地位得到了认可,让每一位黑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保障,当代的许多美国黑人女作家,一直关注女性黑人的命运以及生活,同时在她们的作品之中,也表现出了许多其的他人文关怀。笔者想要利用女性主义文学的批判方法,同时根据不同的作品,从而剖析她们作品之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从而挖掘出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以及起源。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才女意识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李清照自我意识觉醒的前提条件.她的才女意识通过咏物词、傲慢与叛逆的个性、独创精神表现出来.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上,塑造了自我抒情女主人公形象,形成了注重自我倾向,她用女性的笔调书写了女性的真情实感.李清照作为女诗人、女词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的觉醒.李清照站在女性思维的制高点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同时也属于整个女性的文学区域,她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出国以前,我便想,列宁缔造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解体了,这个国家现在怎么样了?那位伟大的导师列宁怎么样了?从报上看到,列宁的国家共产党已被宣布为非法,党的缔造者列宁,也要从红场的园顶墓里迁出去,似乎列宁已不是俄罗斯乃至独联体各国的光辉形象,那个辉煌的时代业已结束。但终未实际去看,去感受,去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头脑去思索,不免仍有点存疑。这次一进入俄罗斯境内,我便十分留心列宁的形象——包括看得见的塑像和看不见的埋藏在人们心目中的心塑。在俄罗斯满州里海关,我未看到列宁,也未听到谁谈论列宁,俄罗斯和中国人似乎都没有谈及,谈题最多的是卢布贬值,是adidls,是皮茄克,是赚了多少美金。有同志告诉我,他在海关某处的门楣上看到了列宁的  相似文献   

13.
《源氏物语》是整个日本古典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其中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在众多女性形象中,存在着“年轻的继母”这一形象群。本文通过对较具代表性的藤壶、空蝉、紫上三位“年轻的继母”的形象分析,试图窥见作者紫式部个人人生经历对作品人物塑造的影响,及她对于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子夜》是我国文学大师茅盾的代表作,作品人物形象刻画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时代性及代表意义。吴荪甫这个人物个人形象是年富力强、聪明能干,而且财力也很雄厚,用人也非常得力,但是他最终还是失败了,他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学属性中指出女性文学所蕴涵的政治文本与性别文本,分别倾向于政治意识与人本意识,这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因为文学的美学价值虽然重要,但文学的意识形态影响也显而易见.因此推导女性文学的双重书写是必然的现象,同时指出女性文学的发展有赖于创作主体和批评主体对双重书写的认识,只有在这一理性认识之上,才能促进女性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王梵志诗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梵志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几乎没有一个正面形象,都是些外貌丑陋,品性极端恶劣的丑妇人、妒妇人、懒妇人、凶妇人、势力妇人、长舌妇人、自私妇人等形象,从内到外都是让人感到“丑陋”,几乎汇集了天下女人所有缺点,几乎看不到作为女性的,或者是人类的一点点闪光点。在文学表现上所采取的这种极端主义即一味地讽刺和嘲弄、绝对写丑的方法,同敦煌文学受佛教艺术的影响有关,它是佛教文化二重性的表现;和王梵志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王梵志诗歌劝惩令善的创作主旨分不开;北朝遗风对唐代社会的影响;王梵志头脑中有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对女性有着轻视,这是他思想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女性问题,始终是鲁迅美注的一个焦点.他通过对祥林嫂、单四嫂子、子君、刘和珍君等不同奏型、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的描写,让我们看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女性的不幸遭遇,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封建思想时她们的浸染以及从她们身上所表现出来自觉或不自觉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8.
老舍的著作颇丰,他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性,家庭恶毒女性形象和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新式女性。生活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时期的老舍,既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又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并受西方文化的洗礼。所以在老舍作品中特别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出深层的文化心理倾向——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怀疑和排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江琼 《科教文汇》2008,(27):220-22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学贯中西、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旧诗词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贡献,尤以小说成就最为突出。郁达夫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大都留有作者自我的影子,同时又是具有较多社会内涵的“零余者”的文学形象,有着特异的人物性格,从而使郁达夫小说成为五四文坛的另类亮点而独具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20.
郝娜 《科教文汇》2007,(11X):187-187
张贤亮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各具风格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又都与作家早年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作家心中深藏的女性情结——性爱情结和母爱情结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