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数量庞大,不少同学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仍觉得收效甚微。下面介绍几种正确理解成语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添加成分法 成语最大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因此,有些成语的意思不易让人明白甚至容易使人误解、误用。在理解这类成语时,我们不妨在它上面添上某些成分。如: 不可理喻—— —“理”和“喻”易误解为“理解”和“明白”,以致把它当作“不可思议”来使用。如果在它上面 添 上 词 语 ,变 为 “不 可(以)理 喻(之)”,那么它的正确含义“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就能很好地记住了。 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群众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学生经常会听到成语、读到成语,还会向老师问到成语。如果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一、如何理解成语的意义1.成语是固定的词组或短句,要理解它的意义,就要理解构成它的各个成分。有一部分成语,可以在逐字理解的基础上来理解它的整体意义。例如:似是而非、理直气壮、地大物博、一唱一和、异口同声。因为成语是长期沿用下来的,所以,有的成语中的一些字词保留了古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要着重理解这些字词在成语中的含义。如:不速之客(“速”是“邀请”,不是“快”),短兵相接(“兵”是“兵器”,不是“战士”),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成语来源久远,含义深刻,同学们觉得难以理解,更难以记忆,虽然下了大量工夫,但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学法欠佳。现介绍几种理解成语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一种特殊的固定词组,它的显著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这就是说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我们必须透过字面意义进一步理解,才能看透它的“真实面目”。只有如此,在学习和使用成语时,同学们才不会犯错误。看透成语“真面目”@米子 @卢尘依  相似文献   

5.
答读者问     
问:什么是词组?什么是成语?怎样区别词组和成语? 答:词组是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能作句子的某种成分,但不能独立地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成语是“现成话”的意思,它是—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词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区别它们: 第一,从意义上看:组成成语的各个成分在成语里都失去了它的独立性,整个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我们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成语的意思。如“负荆请罪”是“认错赔罪”,的意思,“势如破竹”是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的意思,它们的真正含义都是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的。一般词组则不同,它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合起来的;这种词与词的组合是暂时的,组成词组的词的意义在词组里仍然是  相似文献   

6.
刘段肖 《学周刊C版》2014,(8):219-219
“匪夷所思”这个成语.现在使用率颇高.文字中、口头上常能见到和听到。但大多数使用者都在成语前加上“令人”“让人”“使人”之类词.这其实是病句.成语中的“夷”含义就是平常,这里指平常人。成语含义是:不是平常人、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成语内已经有了“人”.岂能在成语外再加“令人”?  相似文献   

7.
一、注重识记成语的词典意义成语的词典意义,顾名思义就是在词典中表述的成语的含义,这种含义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若记不住词典意义,在做成语辨析时就容易  相似文献   

8.
裹果【请你判断】例句:改革开放,让中国的老百姓彻底告别了“食不裹腹”的生活,走上了“丰衣足食”的康庄大道。【错误辨析】这句话中连用了两个成语,其中的“丰衣足食”比较好理解,但是在使用“食不裹腹”这一成语时出现了错误,成语中的“裹”应写作“果”。“果”的原意是指树木上结的果实,后来引申为“充实”的意思;“裹”则是表示“包扎、缠绕”的意思。“食不果腹”这一成语的含义是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同学们以后在运用这一成语时一定要记住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哟!【正确用法】例句1:在旧社会,老百姓经常过着“食不果腹”“挨冻…  相似文献   

9.
成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整个成语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一般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二是成语的结构及其组成成分都十分稳定。因此,整个结构不能随意变动,各项组成成分也不能用别的东西替换。对有些成语,还须了解其来源,这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和正确使用。下面对本册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逐一作出例释。 [哑口无言] 像哑巴一样没有话说。如:“特务们哑口无言了。”(《挺进报》)主谓结构,在句中作谓语、补语,与“张口结舌”“默默无言”“理屈词穷”意义相近。  相似文献   

10.
扑朔迷离     
同学们在阅读课外书,尤其是看侦探小说时,经常会看到“扑朔迷离”这个成语,比如:“案情扑朔迷离,侦破工作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明白,“扑朔迷离”在这里是指案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的意思。这样理解,整体上当然是对的,  相似文献   

11.
初一课本里,缩略词“'s”随处可见,同学们往往把它统统看作“是”,以致闹出许多笑话来,如把Li Lei's cat(李雷的猫)说成Li Lei is cat(李雷是描)。“'s”有两种意思,同学们在理解句意时应注意分辨。(1)“'s”是is的缩写,表示“是”、“在”等意思。如:  相似文献   

12.
怎样教成语,不断提高理解和识记成语的效率呢? 1.抓住关键字词,掌握整体意义。成语有固定的字数,每字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成语只要了解、掌握了它的关键字义,它的整体意义也就容易理解、识记了。如“张冠李戴”,关键是掌握“冠”的词义,明白“冠”是帽子,就明白了成语的整体意思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 2.掌握组词特点,注意配合关系。成语是由不同的词组成的,词与词的配合形成一种关系。有些成语掌握了它的组合特点就便于了解它的整体意义。由同义词组合而成的,弄清一组词的意义就能理解它的整体意义。“一心一意”,一个心眼儿。“一心”与“一意”同义。“精打细算”,形容计算得极其精细,“精”与“细”、“打”与“算”同义。“家喻户晓”,形容人人都知道。“家喻”与“户晓”同义。  相似文献   

13.
一、活动目的1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激发他们学习成语的热情 ,体会成语的魅力。2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活动准备1 准备好投影仪及写好竞赛题的投影片。2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队 :“智慧队”、“开心队”、“聪明队”、“机灵队” ,让学生给自己的队设计队标。3 布置教室 ,准备奖品。4 由教师和推选出的三名学生组成裁判小组。三、活动过程导语 :同学们 ,你们知道什么是成语吗?它是我们语言中约定俗成、概括性较强的一种固定短语 ,如“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 ,为了帮助同学们积累更多的成语 ,…  相似文献   

14.
成语“扶老携幼”,常见的成语词典只讲了它的常用义:而忽略了它的特定含义。如《汉语成语小词典》释为:“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汉语成语词典》的释文与上文几乎全同。这条成语的特定含义可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指众多的人出动,甚至连难以行动的老人和小孩也出来了。这一含义又可分两点说:其一,用于描写欢迎、送行、聚集等群众性的场面。如:  相似文献   

15.
一、字、词、成语、名句名篇——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不重视理解 有人这样做,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记忆的确能一时记下,他们确信大搞题海战术能引起“质”的飞跃,甚至希望押上高考题。甚至让学生反复去抄“易混字”、抄100个常见错别字、抄课本注解、抄课文翻译、抄成语和名句名篇。这是一种不理解含义的错误记忆方法。可以尝试先用听写的方式来检查,让每位同学搞清自己有哪些字自己没记住,再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去掌握。对于词语的理解采用差异语素审读法,如“胜地”与“圣地”,着重于两个词语中的差异语素“胜”与“圣”,前者“胜”为“风景优美”之意,而“圣”为“具有重大意义、作用”之意。对于成语,主要让学生多理解近义成语在含义,感情色彩、使用对象(环境)上的差别,以期在辨析和使用上灵活自如。  相似文献   

16.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词组不同,它的意义并非其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它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字面意义只是其实际含义所借以体现的手段。可是在实际运用中,有时往往就望文生义而错解一些成语,我们把这类成语暂且称做事故多发区,并举  相似文献   

17.
跟“头”有关的中文成语很多,如:头头是道,牛头马面,虎头蛇尾,狗血喷头等等,各种含义都有。英语中怎么样呢?当然也有很多关于head的成语,而且含义也是五花八门的。1.eatone’sheadoff一个人怎么会吃得头都掉下来呢?原来是这样的:它本来是描述一种动物的,尤其是鸟类,吃个不停,以致最后连头都垂下来了(eatuntilone’sheaddropsoff),逐渐演变成eatone’sheadoff这样的表达方式。现在它不仅可用于动物,也可用于人。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以来,全国高考每年都有一道成语辨析的选择题。为了正确地做好这道题,除了要勤翻成语词典、掌握常用成语含义外,还需要了解一下此类题目的一些技巧。现例举五点,供同学们答题时参考。(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例(1)那是一张俩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莘莘学子。  相似文献   

19.
在报刊中,“炙手可热”这一成语经常被运用,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懂得它的确切含义。他们将“炙手可热”理解为“抢手的,热闹、火暴的,红极一时的”.不分对象地乱用一气,造成了这一成语的误用。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1、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任何知识只有对它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找到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才能记得快,记得牢。如: 记忆成语,首先要了解成语的由来和含义。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成语,它是宋朝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现在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