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宋鉴 《职教论坛》2005,(14):56-57
如何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势在必行.要建立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的运行机制,建立社会和学校双向受益的、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还要探索其自身调节的运行机制,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受50年代中期我国选择的超前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制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机制,必然是排斥市场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下的农村经济是由三个支柱支撑的,一是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二是国家垄断性的统购统销;三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协同治理运行机制的整合创新与逻辑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创新,协同治理的出现是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逻辑,也是农村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如何在村民自治的大背景下建立起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制,关键在于治理主体彼此间的行为关系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即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农村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它包括基层党组织领导机制、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衔接与互动机制、民主议事决策机制、自治组织培育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和法治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硬性任务.深刻认识"十六大"提出这一目标的战略意义,全社会各个层面都要更新教育理念,更新学习观念,创新政府职能,创新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社会教育监督和保障机制,切实使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艺术建设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必须有一个保证其高效推进的运行机制.努力完善农村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运行机制,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需求,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对构建农村和谐文化的作用,推进社会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高校采用了“统”、“包”的直接的过程管理,没能在高校与社会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的运行机制,造成了高校与社会的相互隔离,使高校难以充分发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社会职能,更谈不上直接为社会服务。其具体表现为: ——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拨款成为高校办学经费的唯一渠道,高校无需与社会发生直接的经济关系。——高校根据自身拥有的师资等条件设置专业,其专业口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均由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统一规定,招生和毕业生分配也由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统一包揽,高校无权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认真剖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论观点研究社会道德的运行机制,就需要把社会道德理解为一种系统性存在物。系统内诸多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看作是社会道德的运行机制因素,同时,社会道德的反馈控制机制,对于社会道德的运行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有效载体,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其培养目标,必须在教育中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高职院校要充分肯定社会实践的地位和作用,把握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行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科学化评估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科教兴国社会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地位、作用不同的社会要素所构成 ,并有其运行机制在内的社会运动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要着眼于形成要素的培育和其功能作用的发挥以及运行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乡土社会调查的材料为依据,以法律社会学的知识为支持,对当前我国乡土社会纠纷的诉讼解决机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与评判,指出乡土社会的整个宏观文化背景、经济因素、社会条件等诸多合成因素决定了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从我国的未来发展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三农“问题是和谐社会视野中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增收问题。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村小康,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发展同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注意统筹全局,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而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不仅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农村地区间义务教育的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协调。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技能型建设社会动力机制的构建,是以对技能型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认识为基础的。技能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助推技能型社会形成的各种力量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它包括自发型动力机制和自为型动力机制两种类型。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驱力和外驱力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灵魂。政府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主体:科学认知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前提;制度体系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内容;而保障条件则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我国社会建设长期滞后,其中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尤为落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尽快发展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城乡差距问题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源在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村快速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国家运用行政体系,将国家意志输入乡土社会,将分散和分割的乡土社会整合为一体。中国的乡土社会得以迅速整合,在相当程度依靠于强大的行政能力的渗透、介入和扩展。现代中国的建构又是"行政下乡"的过程。在20世纪的中国,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种行政机制向乡土社会渗透主要包括:依托于战争期间形成的强大政治动员、各种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全面介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以及带有半军事化特点的命令式体制。其结果是将自然的分散的乡土社会变为一个行政的有组织的乡土社会,这是乡土社会融入国家体系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政者就要把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进行整合。当前,最突出、最需要解决的是不平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它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城乡二元结构中不平等的户籍制、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及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来探讨构建城乡和谐发展的治理机制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