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用现代汉语写作的新诗是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这种特殊文体是采用抒情、叙述、议论,表现情绪、情感、感觉、感受、愿望和冥想,重视语体、诗体、想象和意象的汉语艺术。新诗研究重在新诗诗体研究,而新诗诗体研究实质上是对诗的本体的研究。新诗诗体研究不仅具有诗学的意义,还具有政治学和伦理学的价值。当代,特别是未来的新诗是多种诗体共存、多种文体共建和多种技法共生的文体,因此新诗诗体研究很有必要广泛借鉴中外文体学及诗体学研究的成果,建设包括新诗文类学、新诗语言学、新诗意象学、新诗生态学、新诗功能学等为主要内容的新诗诗体学。目前,新诗诗体学研究虽然局部已取得较大成绩,但是新诗诗体学在理论上还存在缺乏操作性等问题,为此,建立科学的新诗诗体学是新诗理论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在中国百年新诗发展史上,自由体诗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它充分体现了新诗的现代性特征。但是,与此极不相称的则是自由诗体的理论建设极其落后,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在西方自由诗的发生过程中,诗体研究理论始终相伴,甚至形成了若干理论流派。为了引起学界关于新诗自由体的研究兴趣,本栏目组织了三  相似文献   

3.
百年中国新诗诗体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中国新诗发生之中寻找到深层的答案。新诗的发生,把旧诗推向对立面,造成百年旧体诗创作始终没有得到公正评价.造成百年诗体建设的偏狭;发生期新诗在体式上的特征就是“自由”,造成百年自由诗体的强势地位,制约着其他诗体的发展,始终没有形成定型或准定型诗体;新诗发生期对外在格律形式的轻率否定.成为一种定势思维,制约着新诗格律的探索,百年中国走过了一条新诗自由化把律化推向边缘的诗体建构道路。  相似文献   

4.
早期新诗寻求自身合法性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塑造"新诗"的观念,即与日渐扩张的创作相互呼应,在文学观念上对"新诗"这一全新概念作出必要的张扬和演绎,并以之取代"旧诗"在既有的有关诗歌文类的话语中的主语位置."新诗"观念的塑造,为早期新诗合法性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诗质、诗语、诗体和资源四个方面反思了中国新诗发生的客观意义和负面因素,尤其是认真反思了新诗发生中一些重要问题对于中国百年诗体建设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为我们进行新诗尤其是新诗诗体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诗诗体建设,“重建诗体”中“重建”二字并不确切,容易引起误解,新诗诗体建设不是古体诗的再现,也不是现有诗体推倒重来,目前尚提不出一个理想方案,不必在这方面去限制诗人,应在实践中自然形成或形不成。新诗应建立常规诗体,强化诗人的诗体意识及文体意识,通过改良方式来重建新诗。要重构一种历史诗学,据此讨论诗学文类内部现代化运动的复杂关系,重建“歌”与“诗”的关系建构。  相似文献   

7.
俄语诗歌对新诗革命和百年间新诗的体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到新诗的职能,也影响了新诗的形态,特别是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俄语诗歌使新诗更重视诗的济世功能,使新诗与古诗相比更具有现实性、严肃性,更政治化。俄语诗歌对诗的音乐性和排列美的重视,也使新诗将诗的音乐美与排列美作为诗体建设的主要内容。前苏联的诗歌观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诗,助长了新格律诗的流行。中国新诗人对俄语诗歌的形态有些“误读”,加剧了新诗诗体的自由化与格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诗诗体建设,“重建诗体”中“重建”二字并不确切,容易引起误解,新诗诗体建设不是古体诗的再现,也不是现有诗体推倒重来,目前尚提不出一个理想方案,不必在这方面去限制诗人,应在实践中自然形成或形不成。新诗应建立常规诗体,强化诗人的诗体意识及文体意识,通过改良方式来重建新诗。要重构一种历史诗学,据此讨论诗学文类内部现代化运动的复杂关系,重建“歌”与“诗”的关系建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诗合法性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在于它的形式或者说诗体。新诗中的自我表现值得关注,其中主体的凸现与消隐,使得新诗艺术一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可理喻和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出现了以形式的随意甚至抛弃形式的任意性表达为特征的倾向,从而带来了诗歌艺术感觉与艺术形式的不可共感性。诗体的缺失,不仅使诗人感到新诗诗体缺乏审美表现力,也使读者感到新诗诗体缺乏审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沈尹默的新诗创作不仅体现了“五四”文学转型期的话语体系,同时为新诗秩序的建立做出了贡献。然而为了确立“新诗老祖宗”胡适的地位,却被从历史的躯体上剔除,消解。重新研究沈尹默的新诗,重述新诗最初形象,重估新诗的审美价值,建构新诗发展历史,确立新诗身份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诗大千》以闻一多先生“三美”说为先导 ,从诗的形式切入 ,对新诗各种体式进行详细的剖析 ,掬出了其中的美 ,得出了“诗学便是情学”这一情理圆融的结论 ,从而大大地拓展了诗论的新天地 ,填补了诗体学研究的一块空白。同时 ,《新诗大千》以其臻于情感与理性互渗、交融的美学境界 ,展现出它在诗学建设中的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12.
朱湘善于用诗歌来叙事状物、抒情表意,充分表达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人生、自然的真切感受,从而为新诗注入了现代内容;他还注重对我国古代诗词歌赋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为新诗的民族化以及新诗诗体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他在致力于新诗民族化的同时,还努力让新诗同西方现代诗接轨,为白话新诗的世界化与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新诗二次革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诗86年的创作成绩实在让人无法高估。为免新诗从历史的地平线上消失之虞.须整顿诗坛风气.重建新诗秩序.通过改善诗歌世界、调整情理关系、规范诗体原则这三个方面.对新诗进行“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14.
百年新诗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的时代背景,如20世纪有太多的战争和运动,百年新诗一直处在诗体自由化与律化多对抗少和解的特殊生态中,经历了一条十分曲折的诗体构建之路,诗体建设总是呈现“定型难”特点,没有建设起大家公认的诗体。现代时期是最重要的诗体建设期。但是整个世纪,都只有少数诗人艰难地致力于诗体建设,现在有必要加强新诗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诗体分类研究在新时期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新诗体分类的根据应是新诗诗体存在的个别性,分类的原则应是统一性、合理性和审美意味的阐释性。根据此点,陶保玺专《新诗大千》是很有特色的诗体分类学专,对于后来学的同类研究会有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以形式为基础的学模式,对诗歌形式的研究是诗歌的重要方向。诗体是诗歌形式的最终表征。在中国新诗中,诗体还远远不够丰富,既有的诗体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乃至缺陷,要张扬诗歌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演变规律,就有必要对新诗诗体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陶保玺的《新诗大千》是一部研究新诗体式的重要作,以新诗的两种主要样式新格律诗和自由诗为对象,对新诗的体式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一些具有诗学意义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初期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三种流派的新诗:自由诗派以创造完全解放的新诗体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格律诗派总结新诗运动的经验,对白话诗进行了反思与重构;象征主义诗人作为一支崛起的“异军”,为中国新诗开刨了新的诗风。“三大流派”诗人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20世纪初期中国新诗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认为批评是创作的领导,他的新诗理论着眼于对新诗现实创作的领导作用,时刻关注着新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新诗理论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体现出强烈的现实致用性特点;朱自清兼容并包的思想在他的新诗理论上得到了充分反映,他提出“将诗的定义放宽些”,这使得其新诗理论具有了很强的辨证性;此外,朱自清的诗人身份使他在从事新诗评论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创作室批评”特征,这一特征虽不明显,却也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9.
《新诗大千》是一部有关新诗体式的诗学著作。它体现了著作者对诗体学理论系统的独特创见与种种发现。同时 ,《新诗大千》还体现了著作者对个人艺术生命的张扬以及对多学科领域的全新探索 ,是诗学研究方面一本不可多得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20.
印度诗歌及泰戈尔对我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通常认为新诗是西洋诗歌的横的移植,忽视东方诗歌,特别是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事实上以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较大。它不仅是新诗革命的潜在动力,还较大地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新诗的形态及新诗的诗体方式,小诗体正是泰戈尔诗歌直接影响的结果。泰戈尔的做人方式和作诗方式对郭沫若、冰心等人的影响较大。他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他的强调诗的哲理性的诗现和散化式的诗体方式,对中国新诗诗体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时代潮流和诗歌翻译等原因,中国新诗人也误读了泰戈尔,以为他写的都是无韵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