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专门学校是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也是高等教育向多样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当今的日本专门学校教育多层次多类型,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日本专门学校基本概况以及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专门学校是独立于学校之外的教育机构,是培养职业技术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专门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及职业资格,根据学生个性实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积极探索国际化职业教育之路,培养国际型技术人才;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重视对地区社会的贡献;产学研教育模式直接促进了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有效衔接。日本劳动力人口的不足、2014年职业实践专门课程制度的实施及产学研国际合作之路的探索,给专门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日本专门学校大都由个人或私营企业出资兴办,日本政府给予了举办者积极的政策支持。学校以培养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技能为办学宗旨,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在学校的招生和就业指导机构,学生享受到了“入学-教育-毕业-继续教育”的一条龙服务。从多种渠道挖掘兼职教师的做法以及极强的市场观念,使日本专门学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围绕某一服务领域,培育强势专业,实施跨地区办学、连锁式设校,已成为目前日本专门学校的一种办学趋势。  相似文献   

4.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为工业经济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等专门学校迅猛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等办学特色,为日本工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质量实用专业技术人才。我国应当借鉴日本发展高等专门学校的历史经验,加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步伐,不断增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实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高质量的实用职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末日本专门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有其自身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日本专门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有其内在因素,我们通过翔实的数据对日本专门学校的在校生情况及其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另一轨的“高等专门学校”制度已步入“不惑之年”。探究作为战后日本高等技术教育制度奠基的高等专门学校制度的创建、变革、趋向,期盼在归纳总结40年来日本以高等专门学校为主轴的高等技术教育发展轨迹的同时,为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提供若干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孙燃 《文教资料》2012,(2):99-101
日本的短期大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二到三年短期教育形式的一种新的叫法,其前身是一些专门学校。这些专门学校对二战之前日本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二战中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随着战后日本恢复重建的进行,短期大学也得到了重视,迅速发展,不仅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而且形成了短期大学所独有的特点,促进了日本教育、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日本二战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是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机构,因此,本文对此作了介绍,并指出了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专门学校的办学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专门学校作为一种法定的高职教育和训练机构,以向各行各业输送具有“即战力”的实用技术人才和高就业率而著称。研究和借鉴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经验,对推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专门学校是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政府出资创办的以培养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具有办学主体国家化、学科设置工学化、专业教育标准化、课程教育实践化、产学协作共同教育、多元衔接贯通培养等办学特点。半个多世纪以来,高等专门学校通过以质立校、多元衔接以及推进法人化改革等措施不断提高其办学活力和运营效率。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对于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指导是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指导,既有利于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又有利于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出路大体上可分为直接就业型、自主创业型、努力升学型。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指导仍存在困境,尤其是存在许多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相适应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工作的实行。因此,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指导工作,应着力强化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出路的意识,全面构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支撑体系,以及努力搞好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过程是学术、市场、政府三种配置力量不断调整与选择的过程。“三种配置力量制衡”模型可用来描述在三种配置力量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资源相对优化配置的约束条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转换过程的考察表明,确立在法律框架下的产权主体和产权制度,确立政府在新的市场经济与法制框架下的行为“重构”,是实现资源配置相对优化的基本条件,也是约束条件。大学组织治理模式深受社会制度的约束,我们应该研究它的不同组织治理模式与市场、政府、学术三种力量制衡背后的制度关系,从中把握某种规律和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大学生职业力培养的具体内涵。认为组织变迁以及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动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框架,即把职业力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建立开放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职业导向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4.
从组织经济学角度看,社会资源配置有三种方式:组织、市场及组织与市场之间的混合方式,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同样有三种选择可能。受科层管理模式影响,政府管理高等教育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这种状况不能很好地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需要,而市场化既不能保证高等教育巨大外部效益的实现,也没有实践经验的一般性支持。因此,形成组织内契约关系,将兼具两者优势和降低两者风险,具有制度设计上的绩效优势,应在当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改革试点中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全纳教育的实施体系、改革方向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全纳教育的特有形式为"特殊需要教育",它的实施体系包括普通班、特殊需要教育班、资源教室、特殊需要教育学校及访问教育。日本政府从法律上、财政上对全纳教育大力支持,日本学校从特殊需要资源教室的设立、特殊需要教育学校功能的扩展、加强联合活动与学习等方面进行改革以迈向全纳教育。当前日本全纳教育还面临着观念、师资培养以及高年级学生回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校后勤职工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偏低、技术水平较差、结构设置不合理等现象.高校后勤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是:科学调整人员结构;实行市场灵活配置;建立全员终身教育制;允许人才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由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发展障碍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受处分学生等构成的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学生特殊群体已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严重障碍,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所依据的市场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日本高等教育市场的不均衡性;国立与私立大学的学费差额与考试竞争成本之音质关系;教学的质量-成本费用函数与消费者效用的关系;日本的雇佣制度与大学的作用;大学的遴选机能与劳动市场的变化。市场原理的有效笥在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中得到较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国立与私立大学并存的高等教育结构体制将会发生重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Japan has a highly diversified mas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onsisting mainly of private institutions. In their highly developed and matured "marke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ve been ranked in terms of selectivity for many years. However, the university rankings that began in the 1990s took a different approach, that is, showing multiple ranking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perspectives of university applicants. This article aims at 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rankings in Japan and at explaining the link between rankings and the mature, but drastically changing, Japanese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相似文献   

20.
大学品牌度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高等教育市场的需求,创建大学品牌,提高竞争力已成为我国大学发展的迫切要求。文章首次提出用大学品牌度作为大学品牌的评价方法,论证了大学品牌度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要素的确定原则,从大学功能性要素和资源性要素两个方面对大学品牌度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