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诗坛花样翻新各显神通,很是喧闹和杂乱,但这样或那样的极端却也给更多沉静的诗人提供了启示和教训,使他们愈益靠近诗本身,其作品代表着诗歌的成熟度,成为大浪淘沙之后凝定的金子。他们主要的思维方式就是二元思维。这种思维不仅体现在个体创作中,也历史地体现在新时期以来诗歌的发展演变中,是一种“集体”的二元思维。对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历程进行考察、清理,透过表象呈示真相,寻绎其间的规律,以期改善诗人的非诗心态、避免极端恶化是极为必要的。本文旨在揭示这种思维在新时期以来诗歌写作中的实际存在,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予以说明。也以此阐明诗歌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自2007、2008年《诗选刊》"中国诗歌年代大展"及"90后·90年代出生的诗人作品特辑"问世以来,90后诗人在新诗界频频登场,诗歌界反响强烈而广泛。继《诗选刊》之后,《诗歌月刊》、《诗林》等多家纯诗歌和纯文学刊物,也相继推出了90后诗人专栏和评介。由此可见,90后诗人这个新生代已经全面步入了中国的新诗舞台。他们的加入,为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诗坛的活力。与此同时,由于处在成长当中,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令人欣喜的90后诗歌与诗人"繁而不荣"是当今诗坛存在的一大问题,90后诗歌的加入,犹如雨后入室的清新空气,给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并不那么强劲。90后诗人们不但写诗,也积极从诗歌阅读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大量的诗歌实路证明,诗歌是本情和主情的,其根本要求是抒情。本论从诗歌创作的真情和情感个性化处理两个方面阐释了诗歌抒什么情、应怎样抒情的理论认识。笔认为,诗所抒发的情性,不是直接的五官感受和一般的心理情绪,而是能够作为审美对象的高级情性,这种高级情性是以真情实感作为基础的。真情是诗人写作的原动力,是诗歌的生命。诗人只有追求并操守真情,才能在作品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诗歌离不开写“我”,具有真情的“我”是诗歌个性的支柱,也是独特色的诗美所在。诗人应以广阔的现实世界和丰富的生活作情感的根基,表现真实、丰富而有个性 “我”,而不是虚情假意或极端偏狭的“我”。  相似文献   

4.
冬婴的第一部诗集<低处的风声>以自身真切的人生体验锤炼出诗性饱满的篇章.以坚韧的精神体现出诗歌创作的严肃性和对本质性命题的不懈探寻.他最初的诗歌创作以"乡土世界"作为精神家园进行城乡对立书写.这种书写模式的消解使其跨越"乡土世界"的"狭窄"和城乡对立的二元思维定势,以更开阔宏观的视野在新的生存空间开拓着诗歌更广阔的精神空间.冬婴的诗歌创作始终体现出的对诗歌本体的坚守和诗歌精神的追求,使诗人在"存在"的绝对真理与"在世"的社会正义中寻得双倍的力量,使诗歌寻找到不断发展的正确出路.  相似文献   

5.
现代诗人郭沫若、王独清、辛笛分别用数学公式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认识,郭沫若的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王独清的(情+力)+(音+色)=诗,辛笛的印象(官能通感)÷思维=诗,三个数学公式是三位诗人对诗歌本质特点的深刻理解和创作体会。公式中或对"和"的分解,或两数相加求"和",或用除数求商,都集中体现了他们对诗歌本质特点的独到见解。这些认识对于人们认识诗歌的特性和进行诗歌创作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6.
诗中表面上是在描写和赞美大自然。事实上是在表达诗人心中的思想,表达诗人心中的感情和诗人崇高面优美的心灵。诗人正是以这种华美清丽、热烈奔放的诗风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流风格。同时,诗中表现的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也影响到了法国后来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7.
北岛的诗质是"黑色"的,多多的诗质是"红色"的。从"象征性"与"现实性"的抗衡性到"同质异构"的意象谱系,可以清晰地体察他们各自理想境界的维度。虽被称为"流散诗人",但他们对母语的关怀,对"诗歌世界"的创造,不仅是"骑士精神"的体现,更是汉诗向"世界诗歌"方向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中国"90后诗人"的诗歌写作逐渐成熟,但仍然未达到中国诗坛对他们一代人的写作期待.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诗坛、中国学界对"90后出生的诗人""90后诗歌"的代际命名过程,能够呈现"90后"一代年轻诗人及其诗歌写作的发展理路.作为一代人,"90后诗人"及其诗歌写作在新世纪20余年的运演中,也形成一些趋向性、总体性的诗学审美特征.这些诗学审美特征既表征着中国"90后诗歌"的发展现状,也隐示着它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刘小放是新时期以来中国乡土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乡土气息,其主要来源便是悠久深厚的大洼民俗文化。大洼,是激发诗人才情的家园,大洼的民俗文化使诗人获得了对生命意识和自然的感受力;诗人也通过对大洼独特民俗文化的不断发掘,不断提高理解历史、把握发展的洞穿力,及时掌握了穿透地域文化历史、意会生活的能力,使自己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品性。  相似文献   

10.
王维不仅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成就卓著的画家,曾经创造了幽疏淡远的水墨山水画,并且精通音律,擅长音乐。艺术之间是相通的,他在音乐、绘画方面的高深造诣必然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因此在他的很多诗歌中都体现了诗、画、乐的结合。如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创作正是在这种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的诗歌已失败而走向衰落。诗人是造成病态现象及诗歌尴尬的主因。从社会学角度审视,“新诗潮”中存在朦胧、古怪、粗丑、反传统、反“诗美”等极端病态现象,严重地危害于诗歌。诗歌是社会学范畴之一,诗人要扮好社会的“正式角色”,走进大社会,创作合乎社会期望、审美规范的作品,维护诗歌永恒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美形态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以象寓意"是一种最基本的诗歌表现形式,不同的意象自有着不同的含义.意象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诗歌形态的改变或是诗人情思意趣的转换,它同时也体现着诗人不同的诗学立场.对翟永明前期的"蝙蝠"和后期的"壁虎"两个意象进行分析,可以从中窥见诗人蕴含在意象转换中的深意及其对女性写作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价值观贯穿于阿瑟·韦利的中国经典翻译,尤其体现于他的中国诗歌翻译。这种价值观"向外"体现在尊重与平等看待"他者"文化,具体反映在他的翻译诗学和翻译方法上:发明"跳跃韵律"以凸显中国诗形貌,采用直译方法以彰显中国诗意象;"向内"体现在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品性,具体反映在他的中国诗歌翻译取向上:钟情于陶渊明、白居易及袁枚这类追求人格独立与心灵自由的隐逸诗人,其"人本主义"价值观在他们身上得到呼应。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民族诗人的海子,其诗歌虽是以汉语的形式存在的,但却与丰富博大的西方诗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宏大的"大诗"追求也是力图要调和诗与哲学的千年之争,完成维柯式的"诗与真理的合一"。海子的诗歌确实深受德国浪漫派等西方文学的影响,然而海子诗中所体现出的天才般的创造性、强烈的"陌生化"的美学效果、和复杂深刻的人类性内容也是不可否认的。海子不仅是民族诗人,还是"世界诗人",其诗歌也是"世界诗歌",其《太阳·七部书》具有一种无可辩驳的"世界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诗是心灵的艺术。黑格尔早就指出:“诗的出发点就是诗人的内心和灵魂。”对诗歌本质的这一表述,已为中外诗歌的广泛实践所验证与认同。新时期以来,中国诗歌也走着由外而内的深入与转型。广大青年诗人更是把诗看作一种生命本能的冲动,把诗当作生命的存在方式,提出“诗的生命的瞬间展开”、“人类心灵的深处呈现”、“一种莫名的震颤”。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地域重镇和历史名城的重庆,有其一线相依的文明传统,作为诗歌的重庆,更有某些我们还没来得及梳理的东西。在各自坚持着也行进着的老中青三代诗人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形成了独步守内的诗歌群落。一批已进入老龄的重庆诗人,新时期以来,再度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真正有品位的创作而重现江湖,以衰年变法般的勇气,从艺术上和思想上作出了更大步的跨越。作为承前启后的中年诗人群体,其写作心境与写作态势虽然比老年和青年更为艰难一些,又都在以其各自的最大努力,向既定的目标靠近,在这种自觉性写作中,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诗美。重庆青年诗人群体最活跃,最富希望与挑战性,欣赏他们的诗作,能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诗歌已失败而走向衰落。诗人是造就病态现象及诗歌尴尬的主因。从社会学角度审视,“新诗潮”是存在朦胧、古怪、粗丑、反传统、反“诗美”等极端病态现象,严重地危害于诗歌。诗歌是社会学范畴之一,诗人要扮好社会的“正式角色”,走进大社会,创作合乎社会期望、审美规范的作品,维护诗歌永恒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刘君英 《考试周刊》2013,(44):18-18
<正>杜甫诗歌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成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被后世誉为"史诗",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已为人所共知,杜甫关注全体的现实主义、李白高扬个性色彩的浪漫主义已成为唐代诗歌两面伟大旗帜,"李杜"也由此而得名。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史诗"。浪漫主义同现实主  相似文献   

19.
王健 《语文天地》2012,(16):38-39
诗歌是一种重要文学样式,它的特点是概括性地反映社会生活,含有丰富的思想情感,语言精炼而形象,意境广阔而深邃,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中学诗歌教学,应体现诗歌的这种体裁特点。一、注意诗歌的炼字诗歌语言凝练,主要体现在字、词、句的锤炼上,所谓"言约意丰"。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领悟诗歌语言的凝练体现在炼字、炼词、炼句上。唐朝诗人齐己的《早梅》诗,初稿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一句。郑谷将其中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诗的国度,色彩斑斓的诗歌构成了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并融入了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占人云:不学诗,无以占。诗歌是诗人智慧的结晶,是诗人情志的外在体现,因此,学生要认真学习古典诗歌。通过诗歌,他们才能了解古人的生活办式,品味他们的独特人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