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金娥 《考试周刊》2009,(7):178-17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各种暴力、非暴力死亡事件频频发生,提醒人们要更加关注生命安全,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现代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及网络交友失败等发生的自杀死亡事件逐年增多。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2.
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当今的社会正处在日新月异的变革时期,人们的观念与行为准则也日趋多元化,其中存在着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的一些因素。近年来,中学生杀伤无辜的事件屡次发生,引发了教育工作的忧思。在探索解决“高分低能”问题  相似文献   

3.
程利娜  马春龙 《教育教学论坛》2012,(S5):178-180,175
采用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调查问卷,对初一至高三30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探讨汉中市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的来源以及影响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主要来源于生活环境、学习、恋爱关系等;性别、学生来源地对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的影响不大,而各年级在生活压力事件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58名高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总应激量,以及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作为独立的自变量影响心理健康。结论:高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作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作为独立的自变量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第一位的要求。新形势下 ,职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发生巨大变化 ,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通过对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软性管理的阐述 ,探讨加强职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2002年11月在琦玉县熊谷市,发生了中学生对流浪者施暴致死的事件。该县的警察逮捕了三名伤害致死事件的嫌疑人,他们都是该市的中学生。2002年1月,在东京都的东村山市,也发生了中学生对在门球场生活的流浪者施暴致死事件。为什么会连续发生这样的事件呢?流浪者为什么会成为施暴的对象呢?随着学校内部管理的进一步严厉,致使学生们的过剩精力无处发泄,只好转向校外的弱势群体——流浪者。溯其根源,与某些成年人对流浪者的差别意识是不无关联的。在教育管理的历史中就曾有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8.
高中学校发生盗窃事件是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孤僻学生的盗窃问题处理起来更加困难。文章从本班孤僻学生孙某发生偷窃行为的原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引导更多的学者、专家探索防范中学生偷窃行为的良策,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孤僻中学生的偷窃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校中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目前在校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不无关系。生命教育关系到学校的安全,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成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稳定。中学德育应探究生命教育课题,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微探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学校德育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措施,以期减少和预防中学生伤害生命事件的发生,以期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周瑞祥 《林区教学》2010,(11):90-91
以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多年数学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阐述如何增强中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学生校园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 01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中学生校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学生、家庭四个方面的因素。解决中学生校园伤害事件应净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安全教育要回归根本;积极干预,标本兼治;建立校园伤害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学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中学校园欺凌方式以言语欺凌和肢体暴力为主,网络欺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求助方式性别差异化显著;道德因素成为中学校园引发欺凌现象的重要成因之一。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中学校园反欺凌治理与道德素养培养的缺失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对中学生德育和监管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应尽快建立中学生德育培养体系,形成三方联动的德育模式,合力防治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宽恕在中学生人际伤害事件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通过归因和宽恕干预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采用自编的伤害事件的归因方式问卷、Hearland宽恕量表中宽恕他人分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对人际伤害事件做不稳定、局部的、可控的和无意的归因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中学生宽恕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中学生将人际伤害事件做自己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可控的、无意的归因时,倾向于宽恕他人;在人际伤害情境下,归因在宽恕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显著。因此在人际伤害情境下,对中学生进行归因干预和宽恕干预是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中学生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中学合唱快速走近音乐课堂,在这种视野下产生了合唱文化。中学需要发展素质教育、发挥中学生专长、训练中学生的团结互助、开发中学生的智力。许多中学在国际比赛中屡获大奖,还创立独特的校园合唱文化。合唱文化不仅能提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的演绎水平,实现中学生自我潜能开发与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在中学生的德育文化、智育文化和语言文化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2002年3月27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市某县一中学的几位老师正在办公室聚精会神地备课,突然闯进一名手拿斧头的学生,对着其中一位老师劈头就砍。幸亏其他几位老师及时制止,才避免了一场惨剧的发生。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学生报复家长、老师、同学的事件屡有发生,甚至有些报复行为酿成了惨剧。那么,中学生的报复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作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该怎样做才能预防中学生报复心理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进行分析; 强调了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素质教育是确保中学生心理卫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闲暇教育 ,就是引导广大中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 ,培养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 ,掌握一定的闲暇技能和技巧 ,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在中学生中开展闲暇教育 ,既有助于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也有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因此 ,近些年来 ,中学生闲暇教育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 ,中学生的闲暇教育也出现了诸多引人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使中学生闲暇教育趋于合理化、制度化。一、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 ,随着闲暇时间的骤增 ,而少数教育工作者素…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发生的“中学生弑母”事件早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我个人以为,产生这一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在一代青少年中严重存在着人文精神的缺失,以至于影响到人格健全。这是一个严厉的警告!“中学生弑母”以及一些地方发生的学生恶性犯罪事件固然是一个悲剧,但更大的悲哀是它背后有着长期滋生这类现象的生存土壤。正因为如此,我们更有必要反思如何在学校形成一个培育人的意境、品位、情趣和健全人格的良好氛围。“中学生弑母”及后来的“伤熊事件”,让人从放任和误导中警醒起来,促使我们反思教育的失误和人生价值评价体系的扭曲。这绝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学习倦怠量表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1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较低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自责对学习倦怠的解释量最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同时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模型拟合度较好。研究还就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倦怠提出了对策,如应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训练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列举了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弃分析了基础教育中的失误及导致中学生违 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提出加强素质教育,预防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