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教育思想和实践十分丰富,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他的大学教育思想,分析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民主管理、教授治校;注重学理研究、提倡文理互习;教学科研并重、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尚自然、展个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工具性的强调不应以牺牲其人文为代价,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有其自身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背景与教学内容,凸出语言学习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这也是对他者的理解与接受意识过程。  相似文献   

3.
雅斯贝尔斯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什么是教育》是其论述教育的代表作。他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对终极价值和真理的虔敬和追求,而不是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他提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以促使学生自由发展。他认为大学有四大任务:研究教学和专业课程;教育与教养;生命的精神交往;学术。他的教育思想也有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色彩,但对教育发展仍不失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纽曼的大学教育目的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纽曼的高等教育思想深刘影响了19世纪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其注重进行心智训练和理智培养,并强调大学教学的重要性,主张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和自由教育.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定位与价值逐渐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对纽曼的大学观、知识观与自由教育观中所体现的大学教育目的观进行提炼,并以此为指导,探讨了目前我国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和谐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五育并举的健全人格观,调和折中的伦理道德观,兼容并包的大学教育观,文理贯通的全面素质观,融会贯通的中西教育观涵括了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教育实践。这些基本教育内容与教育实践无不贯穿了他的和谐教育理念。作为教育理念,和谐教育以"中庸哲学"作为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主义思想理论类课程"作为大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系列,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符合我国大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也与钱学森对"主义"的论述和他晚年对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教育构想和实践相吻合;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地位不容动摇。  相似文献   

7.
约翰·亨利·纽曼是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杰出的大学教育思想家,自由教育的伟大倡导者。本文对纽曼自由教育思想通识性、宗教理性、非功利性三个核心特征进行了分析解读,立足当代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阐述了自由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及其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一直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中心命题.自中世纪大学产生之日起,大学就享有高度的自治和自由.几经沧桑,"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依然作为是大学宝贵的精神和气质传承至今.但是社会的发展.使得现代的大学已陷入错综复杂的社会力量的网络之中.要求大学走出封闭的"象牙塔"步入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怎样使得这一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大学理念在传承、发展的同时又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对于现代大学寻求在体现社会的要求和遵循大学发展的内部逻辑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泽宏 《职大学报》2013,(3):121-124,103
“根叔”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大学教育要让学生自由发展并成为其自己。本文紧扣这一核心.从要求层次、着眼点和落脚点等角度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行了分析比较,明确了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以此为基点,再从大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入手,抓住改革教育理念的三个层面,即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展开探讨,最后得出结论:教育界需要创新教育思维,教育管理者在宏观上掌控大学教育,教师们则在微观上付诸实施,二者配合默契,将形成教育的合力与活力,进而实现让大学生自由发展并成为其自己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自由教育的衰微及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向来被公认是传授人类最高知识的殿堂,担负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重责。随着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的大学自由教育精神不断衰微,表现为受教育者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和批判精神,难于冲破权威的设计、操纵和灌输,局限于狭窄的专业化知识,缺失道德和人文关怀等。大学充斥着功利和消费主义倾向,不知不觉中成为社会化、政治化和市场化的服务站。回归大学自由教育最好的途径就是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研习。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 ,对德育多有论述 ,并形成了自己的德育思想体系。他认为德育是强兵富国的需要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中坚”地位 ,“自由、平等、博爱”是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蔡元培的德育思想体系对当代德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科技园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是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大学科技园具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所具备的条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和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是由 194 5年哈佛大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提出来的 ,这一制度对美国其他大学影响深远 ,至今 ,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已成为美国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从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和有关教育理念的分析来看 ,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立足基础知识的信念 ,贯彻了服务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教学悖论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必须解决却永难得到答案的一系列困惑与矛盾,如语言暴力与无言之教的悖论、规训与自我创造的悖论、理想之境的描绘与苦难之境的揭示之间的悖论、功利追求与精神修养的悖论等等。教学悖论对教师的自由实践造成了重大影响。教师自由实践的本质和精髓在力行,教师权力的真正体现也在力行。教师的自由实践是一种精神实践,也是一种科学的政治实践。教师自由实践的最高境界表现为教师能进行原创性教学,即教师创造课堂、教师创造学生。而这一切自由实践的根本则在教师能够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15.
学术自由是维持大学活力的源泉,对于实现大学的使命至关重要。中世纪以来,大学一直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以维护其学术自由;二战后,大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并且不可回避地承担了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如何看待大学走出象牙塔?从大学的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两个方面可以系统地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热情,不是来自于政治信仰;他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教育,而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一种品质。他的爱和他的教育,已深深地拥抱了自由主义。这是一种真正伟大而坦诚的自由主义,是把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的自由主义。他直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延伸出对自己对自由主义的理解,他要揭示人作为一个自由个体在教育中应当得到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信仰。当代大学人文精神、自由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缺失必然会带来高校人才培养的困境。重塑大学精神,引领教育教学,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学习自由”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由”是大学这一综合体的本质理念。自 1 9世纪初柏林大学首次具体阐述了“学习自由”的含义后 ,“学习自由”日渐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与重要追求。这不仅是由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 ,更是教学自由与学生个别差异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人权的体现。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 ,学校要落实和完善弹性教学管理 ,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为保障“学习自由”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卢梭"倒转式"思考问题的方式给了康德以极大的启发。卢梭在张扬理性的高亢的主旋律中,反思启蒙运动的内在矛盾——理性与自由的冲突。这激发了康德对自由问题的关注,并成为其终身研究的核心问题。卢梭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回归自然,康德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超越自然。康德以"人有善的倾向"的人性论为逻辑起点,以"现象界"和"物自体"的世界二元划分为哲学背景,以"自然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教育二元划分为理论根据,以其关心的"自由意志"为侧重点,提出了教育应该实现由"自然教育"向"实践的教育"的转变,从"现世教育"走向"未来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青年马克思实践精神的形成及意义王传利,肖炳兰青年马克思高于他的同代人的地方,在于他身上洋溢着实践精神。这种精神指的是他在追求真理与自由,不断超越自我过程中所显露出的精神特质,其具体表现是立足实际,注重研究事物自身的特殊本质;强调理论与实践、认识与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