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字是一个象形字。早期的字形突出了大象长长的鼻子和宽厚的身躯。我国中原地区古代气候温暖,曾经产象。象象。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早期图画文字字的甲骨文字形十分形象,显然是一只人手正在指挥驯化了的大象,让它为人们干活的样子。字的本义是“作”。为 甲骨文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楷书 (繁体) (简体)“象”和“为”@李乐毅  相似文献   

2.
刘周全 《语文知识》2012,(1):126-127
"豕"、"猪"二字都表示猪,但两字的竞争却贯穿了汉语发展的整个过程。"豕"字在甲古文中已经出现,并被大量使用,而"猪"字尚未出现。在先秦时期两字就开始竞争,同时语体差异初显端倪,直至隋唐以后,语体分化已见分晓,"豕"向书面语发展而"猪"朝口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这个“孝”字。尤其是用甲骨文和金文写的“孝”字。  相似文献   

4.
郭锡良先生《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是对古汉语虚词进行个案研究的一篇力作,但文中对甲骨文、金文中“于”字用法的归纳还有可补之处。喻遂生师据此做《甲骨文介词“于”用法补议》,对甲骨文“于”字的用法做了详细的补充。对西周金文“于”的用法尚可做以下补充:“于”带谓词宾语;“于”引进时间;“于”字结构的状语用法;“于”字结构的连用。另附“于”的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视野     
十二地支末位是亥,亥属水,方位北,色黑,季节为万物萧条枯萎的十一月,时间是下午9时至11时。“亥”相当于“核”字,代表的意义是事物的中心点,属相是豕,即猪。 亥与豕,字形相近。明代杨慎说:“古篆‘已’字作蛇形,‘亥’字作猪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载:“亥为豕,与豕同。”汉字形体中隐藏着丰富的上古文化信息,造字之初,亥豕同源。《清稗类抄》有:“豕  相似文献   

6.
郭锡良先生《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是对古汉语虚词进行个案研究的一篇力作,但文中对甲骨文、金文中“于”字用法的归纳还有可补之处。喻遂生师据此做《甲骨文介词“于”用法补仪》,对甲骨文“于”字的用法做了详细的补充。对西周金文“于”的用法尚可做以下补充:“于”带谓词宾语;“于”引进时间;“于”字结构的状语用法;“于”字结构的连用。另附“于”的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7.
常用字辨正     
常用字辨正李乐毅原是“竹”字。《说文》:“竹”,冬生(草)也。象形。……”甲骨文未见;金文见于“中山王圆壶”等铜器铭文。“竹”字用作偏旁,被称为“竹字头”。注意,无论是“竹”字还是“竹字头”,楷书的第二、五笔都是横画而不是点。含有“竹字头”的汉字...  相似文献   

8.
"猪"字源流及其文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的"猪"字本写作"豬",在战国时期已经有了这一文字。在更早的时候,"猪"这一概念写作"豕",是象形文字。随着形声字的大量产生,便在"豕"旁加"者"表声,造出一个形声字表示"小猪"之义。随着"豕"逐渐成为专用的跟猪有关的构宇部件,那么表示"猪"的总名的概念便由"豬"来承担。"猪"字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褒贬两方面的文化含义。豬豕  相似文献   

9.
依据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对早期金文“图形文字”进行考察、辨析,可以认定某些图形为氏族徽号,某些图形表示一种生活场景,某些图形后来发展为文字。其中, (何)、 (伐)、 (重)、 (卿)、 (竝併並并)、 (虎)、 (豕)、 (牛)、 羊、 (策)等便属于第三类。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甲骨文、金文中对“见”字的书写以及《广韵》反切的注音。确定其本义为。看见”,“显现”为引申义,另外结合古书中的成语对“见”字进行了一番论证.  相似文献   

11.
常用字辨证     
古代汉语上衣叫“衣”,下衣叫“裳”。“衣”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一件上衣的样子:上端是衣领,两侧是衣袖,底部是下摆。“衣”旁的字大都与衣服有关。用于左偏旁时作“衤”。原来是祭祀用的石制的供桌,甲骨文呈“”形或“”形,金文之后演变为“”(音qí,...  相似文献   

12.
同现代汉语绝大多数双音词一样,当初的“文章”只是一个词组,无论是“文”,还是“章”,它们都有独立的意思。“文”字在甲骨文中象一个人站立在那儿,身上画有许多花纹,反映了古代氏族社会时期的审美趣味和宗教信仰。如《礼记·王制》有句话说:“被发文身,雕题交趾”。郑玄注曰:“谓刻其肌以丹青涅之”。这种解释,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上来看,是解释了“文”字的本义。在上古时代,人们对于词类的  相似文献   

13.
<正>【字的写法】【字的演变】“友”是会意字。甲骨文“友”字的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金文和小篆都承续了甲骨文的字形。隶书、楷书沿袭小篆,只是字形变化较大,至楷书已难以看出“友”字原形。“友”的本意为朋友、友好。《说文》提到:“友,同志为友。”“友”字还可以作动词,表示结交朋友,  相似文献   

14.
“率”字本为象形字。甲骨文中的“率”字,中间为“网”形,其两侧的四点像水流下,如同一个鱼网。金文中的“率”字,四点外撇,像提起鱼网时水滴外溅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孟春华 《语文知识》2006,(12):14-14
《尔雅·释兽》记载:“彘.猪也。其子曰豚。一岁日雅。”所以,彘、猪、豚、雅都指猪。“彘”本义指野猪,象形字。下方的“矢”和两边的符号表示箭射入野猪。“豚”是在“豕”左边加上“肉”旁,本义指专门为宰杀吃肉而蓄养的小猪。  相似文献   

16.
猪年话猪     
1995年是农历乙亥年,因十二地支中的亥与十二生肖的猪对应,故又俗称“猪年”。 “猪”的称谓,在古书记载中不尽相同。在《说文解字》中,豕与彘皆为猪;豕,有时指野猪。《书·禹贡》则说:“大野即猪。”《方言》中说,猪,关东西或谓之危。 在民间,说起猪来,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旧时的一本启蒙课本《三字经》,上面就介绍有:“马牛羊,鸡犬家。此六畜,人所饲。”在我国古典文学巨著《西游记》中,将猪拟人化,猪八戒成为一个喜剧性人物,他的形象是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7.
"角(jiǎo)",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字,恰似一只牛角的形状.金文中的"()"字沿袭甲骨文,只有在上部增加了一个短横,表示在牛角上部穿孔,做号角或者用绳子串起来.  相似文献   

18.
关于类字的构形,许慎认为是“种类相似,惟犬为甚”,这个说法显然是很牵强的。根据传世文献、甲骨文和金文的有关材料,可以考证类字的构形起源于商周的祭祖仪式。  相似文献   

19.
猪年话猪     
1995年,是我国农历乙亥年,按十二生肖也就是猪年。猪是脊椎哺乳类偶蹄家畜。据动物学家研究,它的祖先是亚洲和欧洲的野猪,分布于西欧、印度、中国、朝鲜、日本及东南亚,性情凶暴,常与人为敌。我国养猪的历史,可上溯到母系氏族社会之前,据出土文物的同位素测定,证明我国养猪至少已有5600至608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养猪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汉字中的“家”字,便是屋顶之下养猪的形象,即“宀”(家)与“豕”(猪)相合而成。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和金文“人”字像一个侧立的人形,这个人还向前伸出了他的手。隶书以后字形变化较大。楷书“人”字两笔的下端竟像是人的两条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