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阳货》记载;“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可以说是孔子对诗歌特性的简明概括.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诗》理解为广义的艺  相似文献   

2.
一、诗教目的:"发其志意"体现中国古文化深厚积淀的古典诗词,集哲学思想、人生经验与审美意蕴于一体,具有他者不可替代的对人的理想、心智和情感的重要教育和激励价值。《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典诗词这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3.
正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三干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  相似文献   

4.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中国的诗歌史,是中国诗人兴、观、怨、群的历史。诗言志,志,是情感、志向和怀抱。诗人以诗歌言说出他们对人生的观照和世情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孔子对他的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由此可见,诗歌的作用可谓多矣!孔子重视诗教,不无道理,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诗歌从源头《诗经》开始,所涉猎的范围就极为广泛。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就是中国诗可抒不平之怨,可达社会之用,可寄山水之情的思想源头。除此之外,占有很大份额的一类便是怀念诗篇,有对远行之人的思念,更有对已故之人的悼念。这类诗值得人称道,无一例外地借用了一种手法——反客为主法,收到了意犹未尽的佳妙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诗教的功能,应当抓住孔子的《诗》论。整体地全面地剖析孔子的诗教理论,是揭示中国诗教功能的关键。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这就是著名的“兴观群怨”说。这一诗教学说有三层意思:一层是兴、观、群、怨,这是论述诗教的心理功能:诵诗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联想力)、培养人的观察力(分析力)、促进人  相似文献   

8.
从3000多年前古人的教导:“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到现如今新课标的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古诗教学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由于种种原因,古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正>古往今来,有许多诗词大家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都是我的毕生所好。我想跟我的学生一起分享这些美好。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还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的"诗",虽然是特指《诗经》,但是,《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无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把“怨”列为诗歌的四大作用之一。《诗序》说,“乱世之音怨以怒”,指出了“怨”诗是对乱世而发。《诗序》的首句可信者较多,其中指明风雅为怨刺诗者凡一百二十四篇。这说明《诗序》的作者很重视怨刺诗的作用。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所说的圣贤发愤之作,显然是指《诗经》中的怨刺诗。  相似文献   

11.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我初次真正接触《诗经》是在初中,那时学的是《采薇》。虽然只是节选的一部分,可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古青铜钟磬之音。  相似文献   

12.
<正>《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了诗歌可以抒发情感,观察朝政得失,可以凝聚百姓民生,可以增长见识。孔子对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更是重视诗歌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有许多优秀的古典诗歌,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但是到了高中,很多高中生最头疼的就是诗歌,究其原因,在于诗歌语言跳跃,用词精炼,情感含蓄,加之对  相似文献   

13.
八、“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事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事君上;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杨伯峻:《论语译注》)这是孔子鼓励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4.
诗与人生     
孔子曾经对他的儿子孔鲤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君,远之事父;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这是孔子教导儿子的话,就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意思是学诗可以修身养性,成为有教养的人。如果我们不局限于孔子举出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诗歌是我国巨大的文化宝藏。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句话概括出了诗在当时社会对人的教化作用,在当下的教育中,也要重视对于古诗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古诗学习中感受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继承者。本文围绕"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我国的经典诗文奥妙无穷,用途广泛,效果良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喜欢上经典诗文呢?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利用经典诗文特有的音韵、节律,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孔庆萍 《学周刊C版》2014,(11):221-221
我国诗歌从源头《诗经》开始,所涉猎的范围就极为广泛.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就是中国诗可抒不平之怨,可达社会之用,可寄山水之情的思想源头.除此之外,占有很大份额的一类便是怀念诗篇,有对远行之人的思念,更有对已故之人的悼念.这类诗值得人称道,无一例外地借用了一种手法——反客为主法,收到了意犹未尽的佳妙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最早阐述对诗歌的见解的,大概是孔子,他曾在一次庭训中对自己的儿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但时至今日,由于受到知识面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很多学生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  相似文献   

19.
王子廓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4):77-81+89+99-100
孔子对《诗》予以高度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不仅要求其子孔鲤学《诗》,因为“不学《诗》,无以言”,还倡导他所有的学生都应学《诗》,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诠释学的视角看,《诗》不仅是一部文学性极高的诗作,而且是一部具有教化、审美、察辨、交往、修身、认知等育人功能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0.
<正>"兴、观、群、怨"出自《论语》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句。《论语》中,这句话的含义是:《诗经》可以感发人们的意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刺不平之事。从《论语》的这句话中,我们便可知学《诗经》的许多作用。将其运用于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