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很多孩子不喜欢习作,尤其是农村孩子。其实,农村孩子不爱习作,无非是没有习作的素材,他们生活在农村,视野狭小,缺少交流,以致于一提到"作文",个个愁眉苦脸。试问,孩子们在写什么都不确定的情况下,老师天花乱坠地教孩子们怎么写,那又有何意义?下面浅谈如何根据农村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习作规律,让农村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2.
赖圣梅 《阅读与鉴赏》2011,(11):27-27,3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它对于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搭建习作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写作兴趣,是所有语文老师都要摸索实践并为之努力的方向。为了打开习作教学的困局,我在习作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创办班级作文报,让孩子体验到习作成功的喜悦每一次给孩子们下发《优秀作文》等报刊的时候,我总能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议论:谁谁谁那么厉害,人家的作文都能发表呢。孩子们对这些作文能发表的孩子的艳羡之态,  相似文献   

3.
正"真实的情境让孩子们写出了一篇篇生动的习作,不仅言之有理,而且言之有情。捧读孩子们的习作,我的心中比喝甘醇还舒坦,有时甚至令我陶醉。"这是李吉林老师对作文教学的看法。她是情境教育的倡导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她从古代文论"意境说"中提炼出"情境教学"的理论,将语文教学带入了新的境界。针对作文教学,她提倡带着学生走入特定的情境后,让孩子发现适合自己的作文材料。提到写作文,学生不知怎么写,老师不知怎么教。我们不妨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赵呈云 《新疆教育》2012,(22):104-104
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素养的显著体现。但是提起作文,很多孩子就感觉伤脑筋,因为感觉看到题目,头脑里面空空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作文难、难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高原地带,容易让孩子产生高原反应,导致孩子缺氧、难受。那么如何为学生输送氧气,让孩子能够感觉作文不再难写、写作文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呢?语文老师就必须要精心预设,想方设法抓住课堂内外的写作契机,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引导孩子练写,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由讨厌写作到心态平和直至爱上写作,变苦于习作到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倡导"自由表达",让儿童作文回归生命本真,呼唤儿童作文的生命活力在习作过程中的真情投入和倾情投入,让学生享受自由写作状态。因此,如果孩子们能兴趣十足地参与习作教学,他们喜欢看、喜欢说、喜欢写、喜欢评,沐浴在习作教学的快乐课堂,孩子们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习作教学评价也是显得尤为重要的。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所以得到人们的赞许可以说是大多数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然而对于孩子们而言,这种需求显得更加强烈一些。从孩子们的认知心理来看,特别是处于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在每次老师批阅完作文后,最关注的就是看自己的习作批语,看看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评价及对自己习作的综合评价等级。希望从老师的评价中找到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认同感。尤其是当自己的习作被老师选中,在所有孩子面前朗读的时候,那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因此,教师习作的评语在孩子的作文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精彩恰当的评语更能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点燃孩子写作的激情。  相似文献   

7.
俞英 《语文天地》2009,(7):26-28
习作。是放飞孩子们的心灵,自由驰骋、憧憬未来的乐园:习作。是激励孩子们展现自我、交流情感的天地;习作,是孩子们认知世界、积累素材的过程;习作。还是……为了这一连串的省略号.教育工作者们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作文.如何让孩子们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如何让孩子们学会自由表达。本文就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前,作文教学遭遇边缘化危机,考试作文、模式作文、网络作文等一直占据主流的位置.应试教育的影子始终没有隐退,表现在习作教学中,就是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习作成绩,强行剥离小学习作,一味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要求和方式进行训练,致使小学生习作时出现无话可写、"用我手写别人的话"、"儿童八股文"等现象.这使我们的习作教学陷入两难的境地:是坚持应试的习作教学,追求成绩,无视孩子的天性,还是观照儿童的生命成长,尊重孩子的天性?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即用儿童本来的语言来观照习作教学,尊重与呼唤孩子天性的回归,让孩子乐于写作,写充满儿童心声的作文,切实还孩子一个本真的童年.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视写作为拦路虎,不会写、害怕写。为了消除孩子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教师首先应让孩子回归生活、体验生活,通过细致观察,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滋润文字。其次应通过广泛阅读,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写作素材及写作方法,为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孩子们创设"微信互动"这个说真话、表真情的平台,点燃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最后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要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增强写作信心,快乐写作。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孩子们作文中的母亲都是一个模式?别让孩子从作文开始'第一次撒谎'!" "小学习作教育形式陈旧,多年如一日的'审题'选材'立意'组材'评改'训练机械、乏味、无趣,作文教育的'解剖主义暴力美学'正在无情地摧残着孩子的天性!"  相似文献   

11.
教语文,老师们很怕教作文,学语文,孩子们最怕写作文。尤其是小学中段语文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它从一二年级的写话上升到了段的训练,要求把一段话写具体。而孩子们一听到习作,头都大了,因为他们把习作当成成了一件大事、难事。原因何在,一是孩子们缺乏必要的习作素材;二是中段孩子不懂得必要的习作方法。怎样才能轻松有效地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让孩子们快乐习作?我苦苦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班学生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12.
习作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少有欢喜,多是忧.老师布置习作任务时,很多孩子咬着笔杆,一筹莫展,为了应付作业,他们勉强成文,所写内容空洞无物. 我班有个孩子在写《假如我是老师》的作文时,这样写道:"当老师真幸福,只需布置作业,而不用写作业,长大了我也要当老师!"可见,在孩子心目中,老师扮演的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对于作文,动口不动手.读了这篇作文,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该如何改变这种强迫式的作文教学方式?我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有效地激发孩子作文的兴趣,提高习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何我不尝试和孩子一起动笔作文呢? 在"砸鸭子"的活动作文课上,我设计了几个环节,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作文,孩子们的作文热情高涨,习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作文就是孩子生命的体验,习作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习作过程中的孩子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让作文成为孩子发自内心的、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倾吐,让孩子用心灵写作!从而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快乐作文的理念,就是激发孩子写作的兴奋点,让孩子兴趣盎然,写作有感而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种乐趣,采用了快乐作文教学法,解决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课余时,我和同事们就作文教学聊开了:"为什么老师一说写作文,孩子们的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作文要得高分,不外乎是抄和编两种方法.""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写捡钱包、扶老奶奶过马路、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之类的故事.直到现在,我们有的孩子还在编着同样的故事."……讨论还在继续,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是谁让天真的孩子学会了欺骗,学会了不尊重事实,学会了迎合?作文教学的任务,本来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哪知道学生习作空话假话套话满天飞,抄袭克隆家常事.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是决定语文成绩的关键。消除孩子对习作的敌意,引导孩子们进行习作并达到一定的效果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就平时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上期和大家介绍了如何让低年级孩子爱上百字作文。本期谈谈针对中高年级孩子进行百字作文的教学实施行为。说到作文的“教”,有教育家戏称:很多教师在“认认真真地耽误孩子”。那是针对传统的模式:“布置命题——围题指导——提供范文——学生习作”而言。殊不知,另一种恐吓式的“教”,比这更具有杀伤力。那就是老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对孩子的一再告诫:作文是难事,一定要认真。教师这么叮嘱的良苦用心我完全理解,不就是希望孩子们重视,进而努力地学好作文吗?但是这么做很有可能在习作教学中重演托蒂的悲剧:意大利的小男孩托蒂有一只十分奇怪…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作文教学走出误区,让习作成为每个孩子的乐事?我认为,除了教给孩子必须的作文知识以外,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激活学生的语言,是作文获得成功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烂铅笔头。”可以说这仍是作文课上常见的一道风景。题材狭隘,形式呆板,拔高要求,严重束缚孩子作文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传统的“作文”一词改成“习作”,从称谓上已经降低了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给孩子作文松了绑,让孩子们看到习作的“绿洲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为他们将来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天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眼下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作文教学犹为明显:学生学得枯燥烦闷,学得苦,而往往收不到预期成效。其实,语文特别是作文,毫无疑问应该是孩子自身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即作文,作文就是表达生活。我们改革作文教学,最起码的应该把课堂还给生活,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在生活般的习作课堂上兴趣盎然,自由表达。要真正激发兴趣,首先须创造让孩子们快活的课堂习作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产生表达的欲望。其次,必须让孩子有话可说,有法可学。因此,我们要设计出无数让孩子们不吐不快的习作课。这里,我们从来稿中选编出五篇作文课堂教学的稿件。这些教学设计,都比较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兴趣,注重有话可说的条件创造。同时,这些教学设计也并没有完全脱离教材,比如《吹鸡毛》,本身是小语第六册的一次训练,《即兴作文指导》亦是小语第八册的一次训练。在选编这组稿件时,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形式多而活”。因而更偏重形式,内容方面不可完全顾及,因此必然有些疏漏。所以,我们并不主张大家照着这些设计去上课,只求能开阔思路,创造出千姿百态受孩子们欢迎、对孩子们热爱生活、乐于表达有意义的优秀的作文课堂教学方案。我们盼着这些方案的出现,盼着这些方案给孩子们的习作练笔带去欢乐,也盼着这些方案能寄到我们编辑的案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