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汤亭亭在其处女作<女勇士>中成功地改写了花木兰的故事,借此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华人女性形象--女勇士.这个女性形象具有现代西方女性的独立性和反抗性,同时也保留了某些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呈现出典型的后殖民杂交性.该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中国女性的刻板形象,同时也表达了汤亭亭对中国父权文化和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压迫的反抗.  相似文献   

2.
黄盛 《文教资料》2014,(16):36-37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中刻画了三个不同的母亲形象,分别代表了受压迫的女性、反抗的女勇士及双性同体的理想女性,表达了对受压迫女性的同情、对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的向往和对父权制度的控诉。本试从母亲形象分析汤亭亭的女性主义写作。  相似文献   

3.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Maxine Hong Kingston(汤亭亭)的成名作。汤亭亭通过改写中国神话,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华裔女性刻板形象,重构了华裔女性女勇士的新形象。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女勇士》,以期更好地挖掘作品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熊艳玲 《文教资料》2013,(15):20-21
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一直被视为追求女性平等与自由的斗士,其代表作《女勇士》更是被视为经典,受到国内外批评家的广泛关注。然而,学者们对于书中的女性形象过于关注,而关于男性形象的分析和研究却少有涉及。对该书男性形象的分析,既是对该书批评研究的一个补充,又是从另一方面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汤亭亭的女性主义观,体现了其女性主义思想的矛盾和缺陷。  相似文献   

5.
《女勇士》中无名女人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塑造了“无名女人”这样一个艺术形象。本文通过分析无名女人的形象,揭示了汤亭亭对传统性别政治的挑战,对华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性别压迫的反抗。  相似文献   

6.
《女勇士》是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在小说中反映女性本身的解放与呼声,使用女性话语彻底颠覆传统自传中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叙述,并挪用了中国的神话传说、传奇和历史故事,塑造出一个具有反叛精神、不再沉默、大无畏的女勇士形象。但"女勇士"的形象在许多方面还是体现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既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她的处女作《女勇士》改写了花木兰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位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描述的花木兰的形象。本文将通过比较和分析《女勇士》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从而探讨汤亭亭的作品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盛 《文教资料》2013,(2):15-16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代表作《女勇士》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表达了对受压迫女性的同情、对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的向往和对父权制度的控诉。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汤亭亭的女性主义写作技法。  相似文献   

9.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女勇士》中,作者对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及历史进行改写,并用异域的文化土壤对其进行建构;有意利用文化“误读”策略,将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跨文化的移植和变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与传统花木兰原型截然不同的努力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女性形象。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在美国文化中变异的表现、变异的必然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于1976年发表了《女勇士》而一举获得成功,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更是被克林顿赞誉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文学评论、批判家用不同的批评的方法、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相关的评论文章也有如汗牛充栋,但对于《女勇士》的阐述和研究还没有达到完整完全的程度。文章试图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文章中的女性形象,特别是文章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形象,从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看这部作品的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具有天然的时间性,而作为在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华裔作家对小说时间的结构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悟与表达。借助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理论,探讨汤亭亭《女勇士》的叙事时间结构艺术,可以发现,汤亭亭复杂而纷乱的时间意识折射出的是其身处两种文化空间,对自我身份构建及归宿的体认和沉思。汤亭亭对小说独特的时间安排彰显出了虚构的力量,为美国华裔女性树立了新的形象,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女性形象构建:解读《女勇士》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亭亭在《女勇士》中塑造了五个女性形象:花木兰刻苦修炼,建功立业的形象;蔡琰身处异乡,不甘沉沦的形象;勇兰刻苦求学,努力向上的形象;无名女子违背封建礼教,以死抗争的形象;月兰恪守妇道,软弱无能的形象。剖析这五个女性形象,表达了女性应自立、自尊、自强的女权主义思想。这一女权主义思想是贯穿《女勇士》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3.
汤亭亭在其作品《女勇士》中,讲述了几个华人女性的故事,并对中国民间花木兰的传说加以解构和重读,以此来展现中国女性实现其话语权力时从沉默、探索到清晰表达的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话语即权力"的命题探讨父权社会通过话语权的缺失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压抑,反映华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排挤和在中西文化冲突中赢得话语权力、确立自我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4.
汤亭亭在《女勇士》一书中,既有对"东方主义"话语的建构,同时也有对这种话语的解构。我们可以从小说塑造的几位中国女性形象入手,解读这两种活动的具体操作。《女勇士》所反映出来的"东方主义"话语与其对立面"西方主义"话语都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只有东西双方不再妖魔化对方,才能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15.
《女勇士》是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处女作.从文化结构的几个层次分析《女勇士》的中国文化呈现,发现其中国文化经典故事是作者精心选择、拼贴和改写的结果,表达了她作为一位华裔女性的愿望与诉求.而其他与主题较远的中国文化元素,则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无奈又必然之选择.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首部小说《女勇士》讲述了中国母亲英兰和生活在美国的女儿之间的故事。故事中流露着华裔女性血液里的果敢与担当,以及后来融入美国社会的蜕变过程,刻画了华裔妇女反抗父权、种族等压迫和抑制的伟大形象。  相似文献   

17.
《女勇士》是一部描写中国女性的作品。作者汤亭亭作为一位华裔女性,以女性独特的角度,记叙了华裔的美国遭遇,特别关注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女性发声,建构出独特的华裔女性话语体系。小说反映了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权统治的影响,中国女性普遍地位低下,但又塑造了花木兰、"我"的母亲及"我"为代表的华裔新女性形象,体现了华裔尤其是华裔女性在漫长的移民生活中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开始追求自身权利,渴望融入美国社会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16,(4):64-70
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地赞誉与关注,被称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笔者认为,此作品之所以在学术界被广泛研究,与其中国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是分不开的。汤亭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继承与创新使其作品极具特色。汤亭亭通过对中国文化元素,如花木兰替父从军、岳母刺字等的运用与改写,对表达作品主题与实现政治诉求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女勇士》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汤亭亭在《女勇士》中通过采用变态女人的疯狂话语,重述从夏娃坠落时女性就具有的悲哀,即女性话语权的丧失,进而构建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这些女人的疯狂话语表达了女性对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控诉及对女性话语权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7,(6):93-95
汤亭亭的《女勇士》出版后,国内外学者针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较为激烈的学术争论。笔者通过对《女勇士》的研究发现,作为中国文化代表之一的道元素对汤亭亭产生了深刻影响。拟从东方主义的理论内涵、道教对汤亭亭创作的影响、《女勇士》中的"道"文化探析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发现作品中失真的中国元素是文化融合过程中正常的"误读",不能因此断言汤亭亭迎合东方主义。在分析华裔文化新范本中肯定汤亭亭对打破西方文化垄断的文学界做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