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与深化,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随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古诗词的自身的写作技巧、创作意境等特点入手,提出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为有关教学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一、掌握古诗词技巧,增强理解能力古诗词在创作过程中都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不仅使语言更加简练,也能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富含表现力和  相似文献   

2.
古诗词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教学实例,从激发想象力、掌握关键字词、整体感知三方面论述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品味诗词的深远意境。  相似文献   

3.
姜有荣 《语文天地》2015,(10):42-4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古诗词创设的诗情画意,导致古诗词教学枯燥乏味、毫无意境,学生也就很难准确理解古诗词的真正内涵。一、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培养学生诗词的鉴赏能力极为不利。如部分教师"以讲代读",忽视了诗词教学的一般规律,即通过朗读感知教学。从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于静 《语文天地》2012,(15):31-32
古诗词鉴赏历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长期以来,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应试化、形式化,其教学模式越来越僵化。因此,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便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一、通过语言描绘引入诗词的情境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语言描绘,将诗词的情景创设出来,逐步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中去,使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诗词表意之魂,鉴赏古诗词,首要的便是准确辨别意象色彩,感知诗人的情感脉络。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要使学生在丰富的意境中感知意象,在隽美的词句中品味意象,在主动的鉴赏中解读意象,在丰富的想象中感悟意象。  相似文献   

6.
正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子,如宗教类、历史类、文学类、音乐类。而这些人文因子的灵魂核心是诗词意象中所体现的作者情感,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抓住诗词中的意象,才能把握住作者的情感,才能把握诗词的内涵意境。因此意象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从意象入手,探求行之有效的诗词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古色古香的学习氛围,是开启古诗词人文情怀大门的金钥匙,也是进行古诗词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就如何使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有效,结合近期给高三学生上诗词鉴赏专题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古诗词鉴赏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走进古诗词的语言。走进作者的心灵就是让学生对远离现实的"古人"多一份人文关怀,关注其文字背后鲜活的内心世界,产生同情、喜爱、崇敬、共鸣等形式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要新颖,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词中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奥妙。本文针对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创新方法进行几点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当体现美育理念,启发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适当引入课外古诗词,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开展诗词诵读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等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锤炼之美、创造之美.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教...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87):44-45
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优美的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精湛的语言、深刻的内涵以及高远的意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古诗词不应该单纯停留在让学生读懂故事、背诵古诗词这样浅层的理解上,更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魅力,领悟古诗词中蕴藏的文化,在古诗词的浸润中享受文化的熏陶,真正激活学生的"诗心",如此一来中华民族的诗词瑰宝也不会消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加强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如何使古诗词教学超越对诗词的字面意思的肤浅理解,不再把作者的思想情感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引领学生主动融入诗词的意境,领悟诗词中的形象和情感,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古诗词作品的积累和感悟,初中语文教学中把好诗词教学关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引领学生品读诗词作品:一是从序或注解入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背景;二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让学生掌握挖掘诗词意蕴的"金钥匙";三是探究用典化句,准确领悟作者的用意;四是把握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更好地体会诗词意境,领悟作者感情;五是让学生借助想象、联想,更加透彻地去理解诗歌。教师通过适当方法的点拨和运用,让学生能够学会赏读诗词作品,准确领悟诗词意境,丰富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法,摒弃繁复的形式,引导学生从语言、意象、意境、表达手法几个方面对诗词进行精细分析和整体把握,是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张少峰 《作文》2023,(44):25-26
<正>古诗词用极简的语言描绘了形态各异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蕴含独特的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的学科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部分。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诗词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和创作诗词。本文对学科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正>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感觉古诗词"没得讲没得学",简单引导之后就是学生诵读。久而久之,古诗词教学过程固化,学生自然感觉枯燥乏味,教学效果难尽如人意。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课堂教学不仅要缩短讲授时间,还需要在引导方面做文章,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生动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引导学生解背景、知作者、读诗词、创意境、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一直有语文教师反映,古诗词是教学的难点,不仅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含蓄凝练、晦涩难懂,更重要的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把握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而意象是诗歌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寄托着作者的情感。若我们能准确找到古诗词中的意象,将有助于我们领会作者在古诗词中营造的意境,也能帮助我们把握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因此,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到其中的意象,通过意象解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主题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7.
<正>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是值得一线高中语文教师不断探讨、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激发读诗的主动性、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以及如何巧借古诗词有效开展课本剧教学,从而实现古诗词的创新教学,使学生真正地识诗理、知诗力、懂诗趣,从而走进诗词,徜徉在诗词中、陶冶性情,感受诗的美和魅力。一、创设情境,析题赏诗课之伊始,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孔雀东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内涵丰富,意境优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古诗词,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陶冶情操,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解析能力与鉴赏能力。教师既要注重自身的诗词修养,也要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意境,这是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诗词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达到这种境界,应做到三点:第一是朗读,要读正确,更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第二是想象,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将诗词精当、凝练、含蓄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第三是表达,将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能激活思维,能使头脑中的形象更加丰富、丰满、生动。用现代语言将古代诗词描绘的意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体现上述三点,带着学生进入到《清平乐·村居》那美妙的意境里,与作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经久不衰,历久弥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成为新的教学目标,这使得原本就是重要考点的古诗词的地位更加突出,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重视。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成为语文考试中的丢分项,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不断下降。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分析高中语文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为高中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