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六月四日事最初进入文学领域是作为唐太宗入冥的原因,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和主体。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学的演进,六月四日事在后世的文学书写中主要体现为两个系统:一是融入唐太宗入冥故事,并在与梦斩泾河龙故事的博弈中逐渐淡化出故事重心;一是在明清历史演义中作为不可回避并浓墨书写的篇章,但随着故事本身政治神秘色彩和伦理道德色彩的丧失,其艺术感染力也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2.
敦煌残卷《唐太宗入冥记》是敦煌小说中较重要的一部,内容极富创意,充满了动态感、戏剧性,在题材上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代,关于"太宗入冥"一事有多种记载,如张鷟《朝野佥载》、吴承恩《西游记》中都有不同的叙述。同一件事情,而在不同的时代、作家手下有着完全不同的记载。在这种表象之下,掩藏着文学发展的一种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玄怪录》中的入冥小说以及敦煌遗书中的《唐太宗入冥记》和《黄仕强传》等,来说明佛教地狱观念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狱”已经成为当时文人笔下一种创作题材;唐代民间的地狱观念已经和佛典中的地狱概念有所不同,进一步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从敦煌写卷《唐太宗入冥记》到明代《西游记》中"唐太宗地府还魂",冥界演变之迹甚为明显。而敦煌写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阎罗王授记(十王)经》、宋代《玉历至宝钞》、明代《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作品对考察这一阶段的冥界演变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从上述文献的年代、与说唱艺术的关系以及冥界演进来看,冥界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要变化,说唱艺术中的"看图讲故事"是唐宋以来冥界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唐代的五部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静能诗》、《秋胡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为例,具体从创作流派、创作题材、创作艺术、创作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敦煌活本作为通俗小说之源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丽君 《华章》2007,(4):118-118
现存最早四篇话本(S2073《庐山远公话》,S6836《叶净能诗》,S2630(《唐太宗入冥记》,S2144《韩擒虎话本》)是敦煌文献中的一部分.是宋元早期白话小说的源头书目之一.这些话本中保存了大量口语材料及其晚唐五代产生的新词.新义和新兴的语法现象,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梦斩泾河龙"故事形成过程中政治及民俗方面因素的考察后认为:"梦斩泾河龙"故事与唐太宗入冥故事的形成具有相同的政治目的;泾河流域的旱涝灾害则是这一故事形成的根本原因。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初步认为这一故事当源于民间,最初只是求雨不灵,以违反天命、少下雨数的罪名把泾河龙王编排死。到了武后主政时期,政客们则听闻了民间斩杀泾河龙王的传说,为迎合武氏政治野心,将这一故事别有用心的作了加工,把批评矛头指向唐太宗,以降低其威望。这一故事最初形成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8.
唐王游冥府的故事一如鲁迅先生所言:“太宗之梦,唐人已言,张鷟《朝野佥载》云:‘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见一人云:“陛下暂合来,还即去也。”帝问:“君是何人?”对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见判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送迎引导出。’又有俗文,亦记斯事,有残卷从敦煌千佛洞得之。”(《鲁迅全集》第九卷,157页)所谓残卷,即变文《唐太宗入冥记》。据鲁迅先生考证,亦出自唐人手。  相似文献   

9.
有唐一代,随着汉译佛典的传译,大量佛经故事亦流播民间,其中就有地狱游历故事.为了说明地狱之实有,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亡后或生人入冥游历地狱返还说教的故事.唐代产生的大量入冥故事与佛教的传播有直接关系,为唐代此类入冥故事的生成提供了大量题材和描写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滥觞--唐代敦煌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唐代的五部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静能诗>、<秋胡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为例,具体从创作流派、创作题材、创作艺术、创作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敦煌话本作为通俗小说之源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佛教"地狱巡游"故事母题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来有“冥界”说,而无“地狱”说。佛教地狱观念与中国传统冥界思想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佛教地狱观念中的道德审判、罪恶惩罚的观念。地狱信仰与中国家庭宗教、祖先崇拜相结合,是佛教融人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六朝志怪小说中大量反映地狱观念的“入冥”故事,是在佛教地狱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对最集中地收录“入冥”故事的《冥祥记》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佛教地狱观念为中国冥界思想增添的新内容,以及佛教地狱观与中国固有文化相融合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汉书·地理志》敦煌郡冥安县条:“冥安,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40瓜州晋昌县条:“冥水,自吐谷浑界流入大泽,东西二百六十里,南北六十里。丰水草,宜畜牧。”冥水(籍端水)是今天的什么水?长达260里、宽60里的大泽(冥泽)又在哪里?这问题不仅属于敦煌学研究、西北史地研究中的重要事项,而且是关系西北干旱地区古今水系变迁、环境演变的重大课题。由此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对此多有讨论。笔者近十余年来曾在这一带多次踏查,并反复考证有关文献资料,对其流向、位置及历史变迁状况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冥界题材作品是唐人小说的重要组成。在这些作品中,众多的地府冥官形象成为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重要角色。冥官穿插的故事体现出的与世俗世界相差无几的地府"风气",使人产生对现实阴暗的愤慨。本文在对冥界加以定义之后列举地府中的主要冥官角色,并分析角色背后的文化、宗教意蕴及角色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周氏冥通记》是研究六朝道教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2010年1月齐鲁书社出版的日本《〈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麦谷邦夫、吉川忠夫编,刘雄峰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周氏冥通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周氏冥通记》最好的注本。然因该书颇具六朝口语的特色,在某些点校翻译方面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周素贞 《文教资料》2009,(19):40-41
本文以<周氏冥通记>为研究对象,对书中量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描写与分析,旨在展示<周氏冥通记>中的量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使用情况.<周氏冥通记>中大多数量词与名词搭配比较固定,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量词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皇帝大都有个庙号,唐代贞观皇帝李世民也不例外,他的庙号叫“太宗”。明代吴承恩编撰的《西游记》以唐代贞观时代为背景,第二部分,包括第8回至第12回,述写唐僧身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故事,交代取经缘由。这里称呼唐代贞观皇帝李世民时,多次用他的庙号,但值得商榷的是人物对话的五次,笔者以为不妥,兹录如下: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龙王)至次日,点札风伯、雷公、云童、电母,直至长安城九霄空上。他挨到那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却只得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他一个时辰,克了他三寸八点,雨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主要成就以及唐太宗前后期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唐太宗是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出现是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唐太宗杰出才能分不开的。贞观后期,唐太宗励精图治不如以前。  相似文献   

18.
在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出现了被封建史家所溢美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也因此被树为封建帝王的楷模。“贞观之治”的形成,固然主要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各项措施的得宜,而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的唐太宗,能够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的人才思想涉及到人才学的诸多方面 ,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研究唐太宗的人才思想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周氏冥通记》则是一部重要的道教文献,这两部书也都是很有语料价值的文献,从地域角度来调查两部文献的语言情况,可以发现一些语言的南北差异。词汇方面,《齐民要术》具有六朝北方口语特色,《周氏冥通记》具有南方口语特色;语法方面的发展,《周氏冥通记》比《齐民要术》要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