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陈庆州尊古太极武学思想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概括总结.研究结果显示:陈庆州尊古太极武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体用并重的修习观;不鸣则矣、一鸣惊人的哲学思维;功夫凭苦练、奥妙赖深思的进阶指南;明辨是非、师恩如山的情义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大太极观;德艺双修、秀外而惠中的修身导训;走化在丹田、能化才能打的技击理念.  相似文献   

2.
一、简介 陈式太极十三杆,又称十三大枪(加上枪头即为枪),是陈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器械重兵器的一种。杆采用三米多长,尾部较粗的白蜡杆制成。套路以十三个动作组成,故得名“十三杆”。 太极十三杆,套路短而精,没有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武术家、太极泰斗、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冯志强先生,融太极传统理论,集毕生武学实践,在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入混元功法独创了心意混元太极拳,继承并发展了,太极理论,将太极拳运动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武当》2011,(9):2
尹正华,男,山东东明县人。1990年毕业于山东菏泽体育运动学校,任职东明县体育运动中心,中国鲁西南太极网创始人。自幼随父兄习练梅花拳,1984年只身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学习少林功夫。1988年来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跟随陈式太极第十一代传人陈小旺、陈正雷先生学习太极拳。1989年在石家庄获得"全国武术比赛"陈式  相似文献   

5.
陈正雷,1949年5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温县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河南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1995年当选“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  相似文献   

6.
一、陈式太极十三杆简介陈式太极十三杆,又称十三大枪(加上枪头即为枪),是陈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器械重兵器的一种。杆采用三米多长,尾部较粗的白蜡杆制成。套路以十三个动作组成,故名“十三杆”。太极十三杆,套路短而精,没有舞花动作.一招一式用法逼真.威力无穷。它以沾、缠、绞、拦、披、崩、拖、挂、横、扎、抖、架、挑等杆法,独具特点,是陈式太极器械中的佼佼者。练此杆,必须有雄厚的拳术基础。练时要求裆圆步稳.腰扭臂缠,以相当的内劲缠绕杆.身体突然发力。因此,是陈式太极拳器械套路中增长内劲,加大裆腰臂的爆发力,…  相似文献   

7.
冯志强先生是当今国内太极拳界的名师,现任中国武协委员、北京武协副主席、北京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志强武馆馆长。他自动习练达摩易筋功、少林桩功,继而又随沧州韩晓峰先生习练通背拳,后拜著名心意拳师气功医家胡耀贞先生门下习练六合拳,再后则由胡先生引荐至太极名家陈发科门下修习陈式太极拳。其功力纯厚、手法、身法多变。经过半个多世纪对陈式太极拳和心意六合拳的研练,冯志强先生删繁就简,廉收并蓄,把心意、太极、气功熔于一炉,将养生、健身、技击集于一体,创造了“内外双修,性命双求”的混元一气内功功法。从练功思想…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17日,来自国内外的三百多名太极拳爱好者会聚河南郑州,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 这次大赛,是由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办,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郑州陈家沟太极拳馆承办的。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张振河、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婕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在简短的开幕式和武术表演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陈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传统陈式太极剑,以及太极推手等项目的比赛。这些参赛选手中,有七八岁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9.
1陈杨二式之相同点 1.1哲理同源 太极拳的太极一词源出自《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取其含意为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而太极图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说明宇宙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原理的模式图。陈式太极拳是依据中国古代“太极”理论创编的,从其内在哲理上实为“把握阴阳”、“动静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至本始”。  相似文献   

10.
王修雨 《武当》2009,(2):22-23
笔者经仔细研究发现,武当张三丰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理论,虽都同用“太极”一词,但二者区别较大,在陈式太极拳理论中可寻找出“经络”、“易经”“兵法”等痕迹,拳架与拳理互相渗透,密不可分。武当三丰太极拳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等,太极两仪之理是张拳应用之本。  相似文献   

11.
郭宝洪 《武当》2003,(9):16-17
懒扎衣拳式是太极拳拳理中“太极生两仪”中的第一仪,它上承金刚捣碓拳式,下连六封四闭拳式,是陈式太极拳的代表拳式之一。该拳式亦能完整体现陈式太极拳的技术风格和技击特点,是非常值得陈式太极拳爱好者探讨研究的拳式。  相似文献   

12.
李文奎 《武当》2008,(8):12-13
陈式太极拳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要求非常严格,习练者多不得要领,或半途而废,或习练十数年毫无建树。我通过近二十年的习练与教拳实践,认为要掌握陈式太极拳法,除要恪守其他一些太极拳运动要求外,应特别留意以下六要领: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11,(6):2
夏平先生,中国当代著名青年武术家,中国武术七段,世界锦标赛太极拳冠军,河南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中国功夫学院院长,江苏省泰州市武术协会主席,国际级裁判员,日本东京久明馆首席太极拳教练,国际孙禄堂武术联合会副主席。夏平先生自幼习武,毕业于河南大学武术系,先后随全国多名武术名师习武,精通少林、太极、武当等多种拳术器械,是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太极拳嫡宗传人陈正雷大师的亲传弟子,也是八卦掌名师狄兆龙大师的入室弟子。尤其精于陈式太极拳械、竞赛套路,以及陈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夏平先生创编的"陈式太极拳养生二十四式",被中国武术研究院《中  相似文献   

14.
十年前,一位名叫“柯瑞丝·艾柯特”的美国国际贸易女专家,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离开家人和朋友,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寻找真正的功夫,开始学习陈式太极拳,她还特意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金太阳”。 历经十个春秋的磨砺,这把太极“利剑”出鞘了,“金太阳”已成为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代女传人,海内外国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这位“洋弟子”学习中国太极  相似文献   

15.
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五派掌门人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杨振铎、武式太极拳名家乔松茂,孙式太极拳名家孙永田、吴式太极拳名家李秉慈3月8日齐聚香港,宣布今年将成立世界太极拳总会,以进一步弘扬太极这一种国粹。  相似文献   

16.
陈发科于1928年到北京公开传授陈式太极拳,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发展中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式的一代宗师。陈发科在北京近三十年的传拳授徒实践过程中对陈式太极拳有所发展与创新,增大了拳架动作的螺旋缠丝劲,创造了一些新拳式,对一些过去有式无名的动作赋予了名称,把陈式太极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其修订的拳架成为后世流行甚广的陈式...  相似文献   

17.
第一讲 概述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集近代陈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先生和心意六合拳传人胡耀贞先生毕生武学精粹,由当代著名武术家、陈式太极拳名家、二位先生的得意弟子冯志强先生创立于世的优秀拳种。冯先生经过半个多世纪对陈式  相似文献   

18.
王金安 《武当》2014,(9):I0006-I0006
为统扬中华武术,让太极推手走出太极大门,走向世界,由北京志强武馆,武当杂志社,加拿大混元太极拳学院,欧洲陈式混元太极拳协会,美国内功王国际太极拳协会,中国梓橦山武术院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淄博五阳湖国际推手擂台赛暨世界推手王争霸赛。  相似文献   

19.
浮光掠影     
太行之阳刚,黄河之阴柔,孕育了神奇的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就发源于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经数百年的文化积淀、演变发展和太极人的传承,衍生出多种流派。  相似文献   

20.
《武当》2008,(11):39-47
武当太极拳流传民间后,经过数代明师的吸收改进,形成了今天的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陕西派太极拳、南派太极拳、李派太极拳、犹龙太极拳、武当张祖太极拳、武当顾式太极拳等十余个门派。目前这些门派,除陈式拳传人多尊陈王廷为拳祖外,其他门派均尊张三丰为拳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