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良好的中专学风?这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对学风起到促进作用.它增强了学习动力,明确了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市场经济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活跃校园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为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优良学风的建设创造条件.但另外一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出现许多不完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中专教育体制尚未与市场经济接轨,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潮涌入校园,严重地影响了中专校的学风建设.主要表现在:思想混乱,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纪律松弛,出现“厌学风”、“经商风”、“恋爱风”、“麻将风”、“作弊风”等不正学风.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进行了“以晨读促学风,培养学习习惯;以考风促学风,端正学习态度;以竞赛促学风,培养实践技能;以考研促学风,提高培养质量;以就业促学风,培养学习动力”的“五促五培”的学风建设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抓学风建设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士兵 《教书育人》2002,(16):43-44
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是以能否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作为重要参照的。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落脚点,结合专业特色,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抓学风,促成才”的重要手段。一、为什么要抓学风建设1.学风问题是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大学生的学风是其精神风貌和人格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和反映,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的总和。学风受到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心理品质、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可以这样说:大学生学风现状是其精神世界的常…  相似文献   

4.
学风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体育专业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情绪较严重;学习投入不足,缺乏吃苦精神;纪律观念淡薄,违纪现象普遍等学风问题。对这些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在实践中坚持"五个促进"来实现学风转变,构建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中存在课堂学习质量不高,“手机党”居多、厌倦理论学习、自律性差,功利心强等学风问题,通过加强学风建设制度建设、凝练学科特色、树立榜样,建立网络平台等方式方法,可以改善和促进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无形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我们通过问卷、与学生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对我院学风状况展开了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和纪律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思想认识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对如何加强我院学风建设问题的深刻思索,也为我们如何搞好我院学风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不科学、缺乏学习热情、学习纪律松懈、专业思想淡薄、学习内容不均衡等方面.因此,要充分调动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优良高校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强化学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学习风气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集中体现,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为学风建设提供思想基础;打造三个平台,为学风建设提供客观保证;理顺三层关系,把学风建设引向深入持久.  相似文献   

9.
浅析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不科学、缺乏学习热情、学习纪律松懈、专业思想淡薄、学习内容不均衡等方面.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优良高校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存在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差和不良行为突出等问题。在分析造成学校学风建设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改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举措: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加强学生管理,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建设良好的教风,建立健全学风状况预警机制和观测制度,营造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发展,质量是关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相对滞后.为此,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教风带学风、严格管理、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把学风建设纳入到学校改革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促进学风的不断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是国家对民族教育的特殊措施.预科班的学风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学生的培养质量.但由于预科班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缺少奋斗目标和危机意识等原因,学风建设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态度消极、纪律松散等问题.因此,培养预科班学生优良的学习风气,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预科班学生的特点,综合分析预科班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成不良学风的主要原因,并对预科班学风建设的教育对策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提高预科班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其文化方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学风建设,如设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学生活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实践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以制度评比为手段,将学习纪律、学习品质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4.
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和定位与本科院校存在差异,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面临严峻考验。学风建设存在学生缺少学习动力、难以协调学习与职业关系和班主任制度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本文从学校社团、职业教育和学习导师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学风建设的新思考,为解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顽疾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细微的系统工程,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高校学生的学风建设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和长期有效机制,导致效果不理想.本研究以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为立足点,以班级为评估基本单位,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咨询法,确定了班级学习活动、班级学习纪律、教室氛围和班级学习成绩四个项目的一级指标,并分别合理设定权重,建立了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学风建设评价体系,为学风建设的具体评价和评比及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风建设:前提、关键、手段和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要着眼于4个方面:科学认识“学习”,让大学生学会学习,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前提;学风建设必须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规范相约束,才能奏效;抓好教风建设,以教风促学风,是优化、促进高校学风的有效手段;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既能孕育优良学风,也能保持学风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所高校究竟办得怎么样,校风建设非常重要,而校风建设的核心又是学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树立和培养良好的学风,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风,顾名思义,是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效率的综合反  相似文献   

18.
梁新宗 《文教资料》2011,(14):237-238
学风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因为学风是学生学习目标、态度、纪律和学习动力的综合反映,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风建设影响着高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必须高度重视.近几年,高校的学风建设出现了一定的滑波,主要原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弱化、高校学生学习心态存在的失衡现象等,这些都影响了学风建设.为此,必须抓好学风建设主体,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师德建设,端正教风;加强制度建设,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的组织和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包括:因性学风建设和因性施教:以激励机制建设为主线,以帮教助学活动为常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动力,以优化学习品质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