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地产价格特别是商品住宅价格是现在经济关注的热点。影响商品住宅价格的因素十分复杂。本文以济南商品住宅市场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对济南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1998~2010年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基本面和商品住宅平均价格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误差面板模型(SEM),对区域间商品住宅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商品住宅价格存在明显的扩散效应,工业化的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驱动地区间资本和劳动力的加速流动,从而形成了区域间商品住宅价格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重庆市1997~2008年的统计数据,建立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上升速度较快,且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影响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的主要因素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每平方造价和重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且房地产开发项目每平方造价与商品住宅价格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选取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经过的岳麓区部分站点为例,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商品住宅价格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商品住宅价格与其距地铁站距离、市中心距离之间的联系,确定了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对附近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半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南昌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宏观经济变量进行研究分析,以揭示宏观经济变量对南昌市商品住宅价格重要影响,并找出解释能力较强的宏观经济变量,建立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的房地产价格及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南昌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宏观经济变量进行研究分析,以揭示宏观经济变量对南昌市商品住宅价格重要影响,并找出解释能力较强的宏观经济变量,建立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的房地产价格及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房地产理论价格形成机制1.房地产价格构成要素。据1992年国家物价局等部门颁布的《商品住宅价格管理暂行规定》,商品住宅的价格由以下项目构成:一是成本。包括征地费及拆迁安置补偿费、勘察设计及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施建设费和公共配套工程费、管理费以及贷款利息。二是利润。三是税金。  相似文献   

8.
基于Hedonic模型的西安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征价格模型是对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的一种新手段.以西安为对象,收集了179个普通住宅小区的详细资料,构建了西安市住宅价格的Hedonic模型,借助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9个影响价格的主要住宅特征.最后认为开发区建设、择居行为、居民收入差异和技术变革是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郑州中原万达广场住宅项目是郑州市具有代表性的住宅楼盘项目之一。在对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定价项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住宅项目的均价、销售周期价格进行了整体分析,之后又对项目具体的分幢、垂直和水平价差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从价格策略上对该项目取得的销售业绩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影响城市住宅价格的城市化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适用丽水市的城市化指标体系,结合丽水市2000—2007年的数据对城市化指标与住宅价格的关系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利用其分析结果对丽水市的城市住宅价格控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在对温泉资源对城市住宅价格影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房地产价格评估的角度,推演出计算温泉资源对单套温泉住宅价格贡献值的公式.根据该公式,对15对福州市温泉住宅、非温泉住宅交易实例进行比较计算,得出15套温泉住宅的温泉贡献值.对15个贡献值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温泉资源对福州城市温泉住宅价格贡献值计算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福州温泉资源对每套城市温泉住宅价格有2.671 7万元的固定贡献值,在此基础上,温泉住宅面积每增加1m2,贡献值增加53元.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16,(2):120-127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房地产价格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更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的的波动不仅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还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大连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对房价的影响程度,根据上述的一些分析状况对大连市商品住宅价格做出简单预测,最后针对大连的房地市场价格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住宅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与不真实的交易信息、媒体与学者的倾向性言论、不适时或欠合理的政策、住宅价格偏离价值的现象和住宅投机者的炒房行为等大量的交易噪声;依据交易噪声进行住房投机的羊群效应和交易多阶段正反馈机制推高了我国住宅市场价格。通过完善住宅市场信息收集和披露制度、建立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的成本公示制度、组织专业人士定期发布规范而积极的舆论导向、加强对住宅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和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和政策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等有效措施,实施住宅价格规制,以促进我国住宅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二手住宅挂牌价格体现了住宅作为投资品的基本特性,卖方在二手住宅区位和建筑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其他资产的价格水平确定索取的挂牌价格。运用上海市12个区的二手住宅挂牌价格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二手住宅挂牌价格与股价指数和黄金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消费物价指数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利率之间呈弱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始于1998年,而中国各级政府从2002年才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和干预.调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土地供给的限制.此后,中国的住宅价格开始了迅速且持续的上涨.诸多文献都揭示了住宅价格不仅反映着经济基本面因素,更反映出政府政策的变化.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土地政策是住宅价格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解释因素.本文用中国35个主要城市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土地供给与住宅价格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对比中国政府限制土地前后的结果,我们发现,在土地宏观控制后,这一负向关系更加突出.由此本文认为,2002年后开始的中国住宅价格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土地供给的限制.中国住宅价格的上涨已经偏离了经济稳定增长的轨道,土地财政造成的土地供给限制和房地产企业为了获得住宅价格上涨的高额利润而进行的土地储备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两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彻底解决房价问题就不能忽略土地供给问题.住宅价格要回到适合经济增长的正常轨道,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弱化土地财政,利用法律法规限制囤地待涨,进而解除对土地供给的限制就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住房是房地产商品中最大宗的商品,也是房地产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商品。我国政府已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居民住宅建设,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然而,目前与广大群众的收入水平不相适应的高房价,是阻碍住宅市场启动的主要原因。我国应当抓住当前物价总水平较低、宏观经济环境宽松的有利时机,调整价格结构,改革价格形成体制,整顿价格秩序,降低住宅价格,启动住宅市场。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合肥市建设成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1],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稳定发展的房地产业有助于推动合肥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选择合肥市主城区住宅商品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分析法,采用Ordinary Kriging技术探究了合肥市商品房价格空间分布特征,绘制出房价分布等值线图,对合肥市住宅商品房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勤成本是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它已经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和投资者决策时的重要考察因素。对北京市的实证研究表明:距离地铁站点的实际距离越远,自驾车出行至CBD的实际距离越长,住宅价格就越低。在二环之外,住宅周边800米内公交站点的数量与住宅价格呈现负相关关系。距地铁站点实际距离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受住宅所处环线位置以及南北方位的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轨道交通周边住宅价格呈现出随地铁向城市边缘延伸而降低的趋势,在南部,距地铁站点实际距离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一致,但在北部,其他交通工具对地铁的替代作用,会改变距地铁站点实际距离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房地产也业迅猛发展,住宅价格也居高不下,房市的热度是否隐藏着问题?对于这一点恩格斯早已指出住宅问题是工业化与城市化造成的,并论证出解决住宅问题的关键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废除,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消除城乡对立。其思想对领会和解决我国的住宅问题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这主要归根于各地房地产市场影响因素不同,无差别的调控政策不能满足多元化的房地产市场.基于此,通过成都市2000~2011年相关数据,借助SPSS16.0软件,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过检验,确立了最终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住宅投资额、住宅竣工率是影响成都市住宅价格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成都市住宅价格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