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镜泊湖奇观》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本课,要紧紧围绕“事物的静态和动态”这一训练重点,抓住一个“奇”字,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2.
《镜泊湖奇观》是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文所在单元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教学该文,应以感情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文中描写镜泊湖静态和动态的重点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进而引导学生模仿作者对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描写,进行片断写作练习。  相似文献   

3.
《镜泊湖奇观》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我采用“质疑探究”的方法,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创新。一、故事引入上课前,我把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神话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美丽动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教师继而提问:你们想知道有关镜泊湖的内容吗?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二、破题质疑抓住课题,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2.奇观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镜泊湖奇观》是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习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如何围绕这一训练重点,使学生在领略镜泊湖美丽景色的同时,掌握观察事物静态与动态的方法,并学会表现事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呢?明确重点提出目标学生明确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后,教师用灯片打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初读:找出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再读: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细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事物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品味评析深究目标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理清文章脉胳,并以灯片显示…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组教材共安排了五项训练内容,分别是讲读课文《鸟的天堂》和《草原》,阅读课文《镜泊湖奇观》,读写例话《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以及《基础训练5》等。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文中的妙处,并在今后的观察和作文中,能恰当地表现事物的动态和静态。为了突出单元训练的整体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根据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以及“引导———巩固———练习———实践”的单元教学模式,教师可将本单元的五个训练内容进行重新排列整合,划分成四个训练模块,即《鸟的天堂》、《事物的静态和动…  相似文献   

6.
突出一个「半」字体现一个「试」字《镜泊湖奇观》阅读指导课型设计广东省顺德市仓门小学欧阳信锦《镜泊湖奇观》是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组教材训练重点是“...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初读———精读———通读”的阅读方法。2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文章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3 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 ,获得美的享受。学习重点 :掌握“初读———精读———通读”的阅读方法。学习过程 :一、前提测评1 复习旧知。小黑板出示例文《小镇的早晨》一段 ,说说你是怎样学习的。(抓住中心句)2 过渡。我们还学过不少课文 ,除了抓中心句以外还有其它学习方法吗?(引导得出“初读———精读———通读”的阅读方法)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用这些学过的方法阅读《镜泊湖奇观》 ,好吗?(板书…  相似文献   

8.
“九义”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训练项目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镜泊湖奇观》是本单元的阅读课 ,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的奇丽景色 ,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奇妙。教学时 ,要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课中学到的方法 ,进一步落实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使学生在阅读时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在写作时能抓住事物的动态和静态 ,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增加感染力。在教学方法上要以自学为主。一、故事引入 ,初步理解课文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动力。而故事引入 ,则能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时 ,教师可先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9.
万玉莲 《宁夏教育》2000,(10):33-34
小学语文五年制第九册第五组课文由导读、课例(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组成。本组课文是围绕景物描写选材的:《古诗两首》描写江上的美丽景色,《鸟的天堂》写大榕树的美丽及奇特,《草原》描写了草原的美丽和民族风情,《镜泊湖奇观》讲的是镜泊湖景色的奇美、壮观。这四篇课文都是围绕“  相似文献   

10.
《镜泊湖奇观》是九年义务教材(五年制)第七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它细致地介绍了镜泊湖美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镜泊湖中找奇。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将于1998年秋季开始使用。这册教材,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为指导思想,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动。第十一册教材共有课文20篇,保留了原教材中的13篇,新选的7篇课文是:《开国大典》《狱中联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胡萝卜》《奴隶英雄》《镜泊湖奇观》《长征》。全册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2篇,阅读课文6篇。20篇课文分为7组,每组课文之后,安排有“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在第十册学习了《…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目标: 1.品味作者深情、绵密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二、预习要求: 1.结合文前“自读提示”和课后题,阅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2.阅读《秋天的怀念》等。 三、教学设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学生自己品味,教师点拨到位,积极引导学生感悟、评价、讨论。  相似文献   

13.
《桂林山水》图文兼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由近及远、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的同时,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文欣赏桂林山水的奇和美,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教学时,可采用“情境导学法”。  相似文献   

14.
<正>《威尼斯的小艇》是五下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威尼斯的小艇》以动态描写为主,静态描写为辅,采用以静衬动的形式。本单元第二篇课文《牧场之国》则是以静态描写为主,动态描写是为了衬托静态描写,展现荷兰的静寂与安宁。两篇精读课文各有侧重。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教师应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在实践中积累与梳理语言。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主要描写黄山的奇石、怪石。教学本课应紧扣“奇”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阅读课文来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一、观察图画,感知“奇”1.整体观察。黄山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你觉得黄山的风景怎么样?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观察第一幅黄山全景图。通过观察比较,从整体上认识黄山高耸入云,怪石奇踞的特点,从而对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留下初步印象。2.部分观察。引导学生依次观察第二、三、四幅图,边看边想:处于图画中央部分的岩石像什么?你是…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鸟的天堂》导读课型设计□广东顺德市教师进修学校宋家东《鸟的天堂》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全文动情相映,情境相因,是进行“事物的静态和动态”训练的传统好教材。本文是讲读课文,又是第五组课文的开篇,比半扶半放的阅读课文适...  相似文献   

17.
自学发现质疑讨论——以《镜泊湖的奇观》为例谈高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凤城市教师进修学校李锦杰阅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继续,这类课文的安排主要是引导学生把在本组讲读课文中学到的重点训练项目的内容与知识,在阅读课文的学习中加以运用,逐步形成阅读能力。《镜泊湖的...  相似文献   

18.
第五组本组教材包括三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其中,讲读课文《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教学的重点是分清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静态,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动态,分别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学时可凭借思考·练习一至三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讲读课文《草原》,讲作者初到草原,侧重描写草原景物的静态;讲快到公社和主客会面,侧重描写草原上景物和人物的动态。本课教学,一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这样写…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感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创设情境,启发感悟 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这是帮助学生顺利阅读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是教学中运用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明树 《教学月刊》2023,(Z2):90-93
推理是数学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的基础.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对培养推理能力的要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问题,带领学生从“静态研究”“动态研究”“动静结合”三个层面进行探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关注静态的知识和静态的结论中蕴含的图形运动变换规律,体会“静中有动”的层级,逐步上升到感悟几何直观,掌握“动中有静”的辩证关系,最终能够“动静结合”,实现静态数学观与动态数学观的融通,提升推理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