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灰雀     
灰雀□福建省福州师范一附小陈曦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列宁影响教育男孩把那只灰雀放回公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一种诚实的表现。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男孩放鸟归林的故事,体会列宁对男孩的爱,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灰雀》一文 ,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 ,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小孩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全文的主线非常清楚 ,那就是以“爱”这一情感贯穿全文 ,是一篇思想教育性较强的教材。前不久 ,在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 ,重庆市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黄兰老师就是抓住“爱”的情感这一主线来组织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 ,给听课者留下较深的印象。一、以创设情境来显情生动形象的…  相似文献   

4.
窦超 《河北教育》2002,(12):33-33
《灰雀》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回归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及小男孩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本文以“爱”这一情感主线贯穿全文,是一篇思想教育性很强的课文。为了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采用抓主线、创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读自悟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用多媒体映出画面:三只美丽的灰雀在枝头跳跃鸣叫,飞舞追逐,梳理羽毛,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自由与…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下面就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谈谈预习作业设计的一些做法。第一课时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读了课文,有什么疑惑?写下来。( )第二课时4.画出你认为打动人的语句,并能有感情地读出来。( )5.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 ,其中田字格上的五个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2 通过理解词句 ,了解秋天的美好。第一课时一、板题导入二、范读课文三、练读课文1 初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 ,并借助拼音读懂生字字音。2 默读课文 ,读懂每个自然段内容 ,并读懂自然段大意。3 指名分节朗读 ,交流自然段段意。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 齐读 ,划出…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 :1 .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2 .学会本课生字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教学重点 :1 .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2 .通过理解词句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教具准备 :课文中提及的海洋生物的图片、幻灯片 ;录音机、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3课时第一课时一、板题导入1 .板书课题。2 .简介“西沙群岛”。二、范读课文三、练读课文1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不好读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陈世凯  任重 《贵州教育》2008,(15):24-25
教材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羊皮筏子漂浮在黄河之上的凶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与智慧,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 .通过课文所记叙的泰国妇女助人为乐的事 ,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2 .学会本课生字 ,通过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 ;用“悦耳”、“赞叹”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7自然段。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对小象的赞叹 ,体会阿玲热情、能干、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四、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 :谁知道曼谷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它在哪 ?教师相机介绍 :曼谷是东南亚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 …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②学会本课6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③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④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①学会本课6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②画出并体会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②理清课文脉络. 设计思路:本篇课文教学分为三课时,本课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重点放在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上. 课前准备:①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名人身残志坚、刻苦学习的故事.②多媒体课件(文字、海伦图片).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二、教学重点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3.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教学难点: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初读课文,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两个字。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教学过程:一、再现熟字,引出课题1.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称”赞”两个字,认读“…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高粱的特点 ,学习其坚韧不拔的品格。2 .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3.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 ,体会这种方法的好处。4 .学会生字、新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 :读文悟情法。教学准备 :自制教学软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随文理解生词、难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借高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掌握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语入课 ,出示高粱图二、检查预习情况 ,质疑1.汇报预习所得 ,小组讨论个人所提问题。2 .提出个人、小组都未解决的问题。三、带问题学习课文(一 )读出课文中描写高粱根的语句。…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课。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北京中南海大门朱红影壁墙上的“为人民服务”图片)通过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介绍这句话的来历。简单介绍张思德。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1.引导学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或者班级内讨论的方法解决。2.引导学生说说读课文过程中遇到的不容易读懂的语句,然后…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体会内心等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3.读课文,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教学过程:第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 ,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比喻的贴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教学重点 :1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比喻的贴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的确切。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 .学会生字新词 ,初步理解部分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了解学生对瀑布的感性认识。二、自学课文。1 .读课文 ,画出生字…  相似文献   

17.
课时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心,讲读二、三段,认识“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的联系; 第三课时: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重点讲读第四段,表情朗读。教学过程:(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轻读课文。讨论: 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反馈。)  相似文献   

18.
说明:这篇课文共三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教学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二课时重点讲读第三段,半扶半放第一、二段;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语言训练。第三课时让学生讨论比较第一、二、三段在写作上的异同,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写。下面是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图画,训练观察能力,理解图的意思。2.通过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极其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坚持斗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热爱革命领袖,自觉地向列宁学习。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看懂图意,读懂课文;难点是读懂第二段中比喻句及课题的意思。三、教具:彩图或幻灯片。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看图,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二、教学过程:1.观察彩图。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小语苏教版第八册18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读中感悟课文内容,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