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路上     
法国有一个学者写过一本书,叫《无所在的故事》。他把人的生活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所在”,一种是“无所在”。  相似文献   

2.
    
很多年前,我写了一本书,叫《玩物养志》,也刻过同字闲章自娱,拿给师父修改.“玩物养志有什么不好?”冯康侯老师说,“能附庸风雅,更妙。现代的人就是不会玩,连风雅也不肯附。”  相似文献   

3.
一位年仅六岁的儿童,因为写出了十万字的小说,而成为中国最小的“作家”。而且,更与众不同的是,他这本书是在流浪的过程中写出来的。他叫窦蔻,书名《窦蔻流浪记》。  相似文献   

4.
这年月的人们似乎喜欢偏激的字眼.有位叫汪中求的人写了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前些日子,在火车上见一年轻人手拿本名叫《性格决定婚姻》的书正滋滋有味地读着。有一次去外校听课,教室侧面墙壁上贴着醒目的几个大字:“性格决定命运”。某著名中学在招生宣传册中也写道“性格决定命运”。很是令人惊讶,为什么人们偏偏喜欢“决定”这个词汇?  相似文献   

5.
林逢祺、洪仁进两位先生曾主编过一本书,题为《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提倡教师学哲学,用哲学。书序中有这样的话:“哲学家们即使不直接探问教师任务的议题,在其思想中却蕴涵着丰富且耐人寻味的教师图像侧写。就此角度而言,哲学家们可谓研究或关心师道的‘隐性导师’。”  相似文献   

6.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继发表以后,各种宴请、采访、签名就包围着他,使他极为苦恼。这时,托尔斯泰正准备写一部揭露和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的长篇小说《复活》。为了专心致志地写好这本书,有一天,他把佣人叫到跟前说:“从今天起,我‘死’了,就‘死’在我的房间里。不过别忘了给我送饭。”  相似文献   

7.
怪老头儿那么大的本事,干嘛入小学呀?其实,这个怪老头儿不是那个怪老头儿,一点儿法术都没有。他不过写了一本叫《怪老头儿》的书。看这本书的人还真不少,他也那么老,长得又特像他写的那个怪老头儿,抽抽巴巴的,大伙儿就管他叫“怪老头儿”。怪老头儿为了写书方便,那天跑到中关村  相似文献   

8.
作文与做人     
深圳有个小学生叫陈路漫。她利用寒暑假的课余时间,写了一本书《共和国最可爱的人》。这本书在2001年出版后,成为全国发行的小学生读本。  相似文献   

9.
术术 《学子》2004,(12):65-65
目前,笑星姜昆带着一本《笑星的爱》亮相北京王府井书店,这是他在《笑面人生》、《自我调侃》之后推出的第三本书。姜昆笑称这本书是“小人儿书”或者叫“连环画”,因为自己主要是为书中的图片撰写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怪老头儿那么大的本事,干嘛入小学呀?其实,这个怪老头儿不是那个怪老头儿,一点儿法术都没有。他不过写了一本叫《怪老头儿》的书。看这本书的人还真不少,他也那么老,长得又特像他写的那个怪老头儿,抽抽巴巴的,大伙儿就管他叫“怪老头儿”。怪老头儿为了写书方便,那天跑到中关村  相似文献   

11.
读了刘心武这篇文章,不由大呼:“过瘾!”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也可以当做小说来读,文章中无论写人或记事都那样引人入胜,人物的形象写得鲜明生动,让人叫绝。记叙文有写人为主的,也有以写事为主的。刘心武这篇散文从《温哥华》的标题上看,似乎是写加拿大的名城温哥华的,其实作者是写绰号叫“温哥华”的这个人。写人重要的是要塑造好人物形象。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如果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像众所周知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三国演义》选自《作文世界》2003年第6期责任编辑/诺 陶中…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中国青年出版社新近出版了陈先达教授以随笔形式写成的《漫步遐思》一书。作者在后记中说:“哲学要真下成为‘明白学’而不是‘糊涂学’,说真话而不说‘昏话’”。这是作者努力遵循的方向,也是许多哲学大学努力的方向。但是的确存在好些哲学文章隔行不爱看、看不懂的现象,于是本书还有另一个努力方向,就是要让人看得懂不是看不懂;于是作者“放下架子”“变个写法”,对哲学中的许多难点、疑点,争论不休的问题,作了深入浅出、通俗活泼的阐发。这本书,使人感到既爱看又耐看,既有哲学的深沉,又有文学的隽永,既可使同行受到启迪,也可…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贾鲁生,曾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叫《丐帮漂流记》。为了写好这本书,他还当了4个月的乞丐哩。  相似文献   

14.
丁萌(以下简称丁):您的《夭折的上帝》一书最近被翻译成了中文。能否请您简单谈一下这本书的主题?“政治神学”可以说是西方思想史上一个太宏大的命题,出于什么考虑您决定写一本关于这个命题的著作?您又如何理解“政治神学”这个概念本身?马克·里拉(以下简称马):首先,关于这本书的主题,用我在这本书引言中的话说:“有两个问题引导了这本书的写作:什么样的哲学和神学行动使得重返政治神学看来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好猪     
<正> 有一本书,叫《夏洛的网》,是美国人E·B·怀特写的,在中国,知道的人不算太多,喜欢的人却不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在15岁那年初夏。我上初三,被升学考试压得昏头涨脑。一天偶然到久违了的市图书馆去逛逛,发现那里腾出一层楼面,新辟为“少年图书馆”,  相似文献   

16.
在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正面批判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同时对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抽象运用,是一种“庸俗辩证法”。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实现了历史辩证法对蒲鲁东“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此,对《哲学的贫困》中历史辩证法对“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与书有很多故事,其中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最深。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有一本叫《中外名人故事》的书。她跟我说:“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中国和外国的名人是怎样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写得十分有趣,很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真想看那本书,于是我就向她借,但是她不肯。  相似文献   

18.
闻君 《教师博览》2005,(6):39-39
我要送给你的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本书,一本前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写的名叫《金蔷薇》的书。十多年前,曾看过一篇文章,是著名诗人蔡其娇写给女诗人舒婷的。他告诉舒婷,读一读《金蔷薇》这本书,它告诉你什么叫文学,什么叫生活。于是我也买了一本,读了。这是一本用散文笔法写的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书。书不厚,只有约17万字。全书由20个独立成章的短文组成,但又浑然一个整体。当时我才不到20岁,对文学只是爱好而已。我把这本书连续读了两遍,就着魔似的喜欢上了那个叫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苏联人,喜欢上了这本《金蔷薇》。我几乎找不到合适的语…  相似文献   

19.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马克思称誉它是“黑格尔的圣经”,“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这一概括既肯定了《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历史地位,又说明学习这本书的重要。《精神现象学》的内容搏大精深极其丰富,而建立真理的科学知识是其根本的目的所在。黑格尔说:“只有真理存在于其中的那种真正的形态才是真理的科学体系。我在本书里所怀抱的目的,正就是要促使哲学接近于科学  相似文献   

20.
灵魂的出口     
《灵魂的出口》,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我是一条又勤又懒的书虫》,开头一大段,便是对这本书的介绍。科运特·布赫兹,一个德国的插画家,他画了好多与书相关的封面和插图。某一天,他把这些富含诗意的画作带到了出版社。“为什么不把画中的故事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