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明熙 《武当》2009,(5):13-14
李景林是武当丹派第十代宗师,精武当剑法,技超群伦,被誉为“剑仙”。据李公大徒弟、先师杨奎山(林甫)说:当年先生(李景林)练剑时,主宰太极,步行八卦,身与剑合,剑与神合,龙飞风舞,于无剑处,处处都是剑。  相似文献   

2.
孙德 《精武》2004,(10):42-43
一、说剑 剑者,百兵之君,从蚩尤造剑为祖,至今越数千年。剑术曾为最高之武技,因其高,便托以神授仙传之说,而使其更高之。英雄斗剑,历代流行。张三丰为剑仙,汉蔡伦精剑如神,东周赵国有剑客三千,自古武林精剑之人更是无法计数。剑流行与否显示国之强弱,所以盛世精剑者层出不穷,剑也因而在兵器史上最富传奇性。  相似文献   

3.
李康 《武当》2003,(11):46-47
近来拜阅署名“青城老谋子”的《真有青城剑仙派?》(以下简称“《真》文”)一文后,心中产生以下三种想法。一是《真》文不是一篇真正学术交流的文章,而是在争“青城”之名;二是剑仙功夫作为一门东方绝学,不应该、不可能、没必要普传,只宜保持一缕不绝的授受状态可也;三是应从学术研究的层面和角  相似文献   

4.
一、古代的笔墨官司 唐代诗人社甫(712—770)《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以下简称《剑器行》)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杰作。可是,什么是“剑器”呢?有的说“剑器即剑”,有的说“剑器非剑”。出现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歧见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5.
综阅近年多种武术杂志,发现个别作者在先后介绍某拳套路时,一再强调系有“剑仙”之称的已故武术家李景林所传。似有不提“剑仙”不足以突出他所介绍拳术套路之“正宗”与价值。众所周知:曾先后担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1928—1930)、山东省国术馆馆长(1930—1931)之职的李景林能文善武,于中华武术之推广,身体力行,素以太极拳、太极剑、武当剑法、武当对剑闻名于世,有儒将之称。  相似文献   

6.
李国兴 《武当》2008,(3):29-31
对我国传统武学的研究与考证,不能脱离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的整个历史过程。这便是以《周易》为基础而建起来的气学文化,以及古人在人体生命领域反复探索和实践的结晶——仙道学术,古人为了突出传统武术的传奇性,经常将其说成是神仙之传。致使内家拳学的内功修炼,常与仙道的内丹修炼相提并论,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7.
谈仙     
胡海牙 《武当》2003,(3):32-34
在今天,人们一提“仙”字,每每视其为迷信,认为是子乌虚有的,是不真实存在的。不少仙学的研究者,包括一些道教的信奉者、研究者,对“仙”之一说,亦未有正确的认识。很多朋友在来函来访中,也希望我能谈一谈“仙”。今就此问题,略陈己见如后。  相似文献   

8.
车星辰 《武当》2005,(8):5-6
峨眉神剑派玄门内功,也称先天全真神剑派玄冥门内功或峨眉剑仙派真功,是道家剑仙派玄门秘功。就目前所知之记载,此功由峨眉后山方士何根九于清代道咸年间得自方外异人。何根九归隐玄门苦修得道后,在光绪年间又将此功秘授于泸州小市陈元庆(又名陈元龙)和川东火居道人陈自然。陈自然又传川东大娄山下人称黄道姑的“云中玄女”黄素贞、“云中风”周素清和“云中月”李凤翔等;陈元庆传浙江“江南大侠”靳飞鹏、四川隆昌石燕镇“南方大侠”蓝伯熙、重庆张安荣等。  相似文献   

9.
剑与剑     
朱春明  宗河 《新体育》2004,(6):14-17
“三剑客”在一起仗剑拼杀了十年,而今他们却发现:再次回到雅典,遇见的也仍将是老对手,但手中的剑却已不再是从前的剑了!“剑如其人”,这是在讲剑客。其实,十年峥嵘岁月,剑本无异,只因人变!  相似文献   

10.
兰春玲 《武当》2010,(2):27-28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来创造的一份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华武术拳派套路有近千种,名称五花八门,举凡天上人间飞禽走兽、仙佛罗汉,甚至抽象哲学名词皆可成为拳剑套路名称。诸如白鹤拳、黑虎拳、金狮拳、青龙剑、罗汉拳、大悲拳、八仙剑、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古今,显示了中华武学深厚广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谍中谍     
你尽可以将他们理解为绿茵场上的一群特务好了,因为在他们身上的确担负着除踢球外的第二项使命。数字化的时代,纯粹的战术打法已经略显老套,如果有更轻而易举的捷径,只有傻瓜才会退而求其次。好了,先别说这么热乎了,还是先来认识一下这部新版《谍中谍》的主角都有谁,斯塔姆、德科、萨穆埃尔,什么?你说主角太少了,先别急嘛,山不在多,有仙则灵,同理,人不在多,有戏就成了呗。  相似文献   

12.
胡伟容 《武当》2008,(1):17-18
太极拳和仙学皆博大精深,但中华仙学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张三丰祖师在其《大道论》中曰:“仙学者,养生之学也。”同时,张三丰祖师为使后人迈人内修正道,在丹功上兴创了动功太极拳法,其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仙学哲学。仙学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的锻炼功法。仙学强调的性命双修,既能从心理上解决人生的烦恼,又能从生理上解决人的生老困惑。所以说,仙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绵延的灵脉,是一门对人类实施终极关怀的大学问,人们要了解仙学养生思想,进而关注其对生命的态度,这当中太极拳的修炼不失为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3.
彭国威 《精武》2009,(9):64-64
遵古道,练形意,行拳于老树青藤之下;金枪银剑,骏马佳人,品国术性命双修、身心合一之神韵——快哉!仙哉!身处物欲横流的繁华都市,养超然物外的质朴心境,从吾所好,不苟名利,是多年习武带给我的好处!作为深圳的修武者,我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深圳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林高手,  相似文献   

14.
冰魄寒光剑是梁羽生先生笔下仙女般人物冰川天女的佩剑,由万年寒冰铸成,来自异域,威力巨大,非常具有特色。智运会的召开使得围棋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国外围棋开展如何?他们在网上对弈是否和我们一样江湖味十足呢?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有没有轮回?人世间有没有宿命?中日两家似乎谁都意识到这一点,而却没有人愿意避开。该了结了,数十年的情仇。此时的日本已经是风流倜傥的少年,手里握着一把东赢刀。他的对手中国则是略带病态的青年,一丝苍白在写在脸上,手里是一把德国淬就的剑,剑的名字叫杨晨。  相似文献   

16.
每到学习日,三三两两离退休老干部,兴致勃勃地背着剑,提前刀,从卫星城的大街小巷汇聚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学拳学剑成为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7.
提起《诛仙》就一定会提两个名字,那就是在小说中与主人公张小凡拥有一番错综缠绵的感情纠葛的两位女主人公陆雪琪和碧瑶。这亦正亦邪的两位美女主角,在“诛仙迷”中可谓存在着永远争论不完的话题。随即在现实生活中的《诛仙》迷中也就出现了陆雷琪派与碧瑶派两种不同人群,不同性格的划分。他们对两位女主人公的喜爱都有着各自的见解与体会,虽然很容易为其中的各番缘由争论到喋喋不休,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是被《诛仙》小说中的人物所感动。今天,我们请来了分别身处两派阵营中的两位《诛仙》MM,同时他们也是《诛仙online》游戏的忠实拥护者,就让我们听他们来为我们讲述一下,他们心中的《诛仙online》。  相似文献   

18.
王孝明 《精武》2007,(1):29-29
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庄子》一书成于先秦,书中有一段庄子向赵国国君论剑的话,说:“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是说击剑之术的虚实、开合、后发、先至等见解。《吴越春秋》一书成于东汉,书中有一段话.说击剑家越女生于“深林  相似文献   

19.
孔德 《武当》2005,(4):49-52
女丹功典籍注解缘起中华仙学养生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以愚的推断,其历史源头和中医药学当是同源而分流的。说同源,当然,中医药学的历史要比仙学更为悠久。因为自从有了原始人类,医药学即开始萌芽,继而才有仙学伴随产生。如果说医药学是产生于人类的生活经验之上,那么,仙学乃是产生于人类生活的理想之上。由理想而后才产生实践。自从仙学产生之伊始,仙学养生的部分方式即嫁接或借用在中医药学之上的--这即是外丹烧炼和服食术。原始人  相似文献   

20.
当武当山要举办武术擂台邀请赛的消息传出之后,许多长期隐居民间的武当武术传人的心动了。这是为什么?是他们听到了一种召唤?还是感受到一种理解?或是一种关心?一种希望?…… 在经过一段思考之后,不少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武当神剑派”和“武当铁松派”的传人,分别向编辑部传递了信息。受编辑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