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郁 《精武》2006,(11):46-47
《剑经》是俞大猷的经典名著,是中国武术史上第一部理明法备、科学实用的武术技击专著。《剑经》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武术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后人发,先人至;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传统武术中非常强调以快打慢,主动进攻,而俞大猷在《剑经》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这一原理和“拍位”说是相通的,因为“拍位”技术恰是在对方进攻后给予反击,并在对方未对我造成伤害时击中对方,这正是后发先胜、以迂为直的用兵原理。后发先至,指的是快速抢攻的战术法则,也就是“彼微动,我先动”之义。当对方一发出进攻信号时,我就立即抢先进击,使其措手不及,以快打慢。在实战搏击中,如何能做到“后人  相似文献   

2.
《庄子》,作者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中国道家学说主要开创者庄周(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历史上也尊称为庄子。庄子字子休,安徽蒙城人,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但无意仕途而悠游自得,后依老子之旨,著成十万余言的《庄子》一书。该书原有52篇,后经西晋郭象整理,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共33篇。《说剑》即见于"杂篇"。关于《庄子》的内、外、杂三篇,有不少学者认为,内7篇是庄子自撰,而外、杂诸篇,极可能是庄子的弟子所写。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道家独树一帜。《庄子》为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是反映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说剑》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其内容与庄子思想不相干,一般学者以为不是庄子之作,而是纵横家所撰。但其中关于剑的论述,确为我们了解战国剑术及相关问题开阔了视野。文章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透过“文化三层次”论的理论视角,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从剑文化的演变和庄子的考证入手,通过《庄子·说剑篇》所透视出来的武术文化视角,从而对武术文化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4.
俞大猷 《精武》2007,(7):39-43
俞大猷与《剑经》简介俞大猷(1503~1580年),明代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世有“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誉。明人黄景眆曾说:“吾温陵棍棒手仆妙天下,盖俞都督集古今棍法而大成之,身与士卒相斗。余所接善棍者,皆言其父,其大父承都护所指教。”此言将福建武风归功于俞大猷,决非过溢之词。世所相传的俞家棍,正是俞大猷最精善之技,此《剑经》即为俞大猷亲自撰写。《剑经》的内容,包括“剑”、“射”、“阵”三法,其中的精要在“剑”(即棍),认为其是各种武器的基础,并巧妙地以儒家经典为喻,宣称用棍如习《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俞家棍”融合了“荆楚长剑”、“杨家枪”的优点,理论宗宋明理学,基本上将朱子“由博返约”和王阳明由约而博的精义合而为一,而强调棍法不拘一格、随时变化的道理。故主张“正”是守势,“奇”是攻势,不轻举妄动、急于求成,讲究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乘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痛击,“打他第二下”。俞大猷从个人的棍法、身法开展,推衍至五人、十人,乃至军队作战的布阵原则,使此书成为“武经”、“兵经”宝典,不仅在对倭寇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效力,而且对少林派武术“中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一般认为指“琐屑之言,非道术之所在,与后来小说固不同”,但并不等于说先秦没有小说作品。《庄子》中的有些篇章,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寓言框框,具备了小说的一般标准,其中保存在《杂篇》中的《说剑》,颇有代表性,它以斗剑为题材,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短篇体育小说。 《说剑》中的主人公庄子,自称为周,应该就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了。但  相似文献   

6.
冠军之剑     
一九八三年隆冬,上海体育学院试验车间的试机上,平放三根蓝得发亮的剑条。随着机台的有节奏冲击,剑条承受着“疲劳冲击试验”的考验。结果,西德剑经3100次冲击断裂;法国发蓝剑5717次冲击后断裂。而中国优质剑在七小时内连续冲击1200次依然完好。一时间,国外众多著名体育器材公司争相订货。也许有人会说:我国自古就有高超的锻冶技术,区区剑条,何足挂齿?且慢!朋友,你也许不知道,就在事前一年,我国击剑用剑都要靠大批进口剑条维持,而比赛中,多次因剑质量差而失分。更何况造剑者不是锻冶专家,而是两位剑坛名宿呢!请看本期《报告文学》——“冠军之剑”。  相似文献   

7.
陈飞 《武当》2006,(3):53-54
先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道家独树一帜。《庄子》为战周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是反映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说剑》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其内容与庄子思想不相干,一般学者以为不是庄子之作,而是纵横家所撰。但其中关于剑的论述,确为我们了解战国剑术及相关问题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8.
郭德才 《武当》2008,(9):44-45
我们大家都知道,道家炼养者历来对“精”“炁”都很重视。《上阳子金丹大要》曰:“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长,气长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老子河上公注》云:“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释滞》中讲:“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炁。”太上老君说:“精者,血脉之川流也。精去则枯老,是以宝之也……常行爱精,此要道也。”《太平经》中也说:“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  相似文献   

9.
击剑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实物里就有石刃骨刀和石刃骨剑。公元前二十世纪时,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反抗和发动侵略战争,就选派武艺高强的人充当剑师。给奴隶主和贵族传授剑术;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希腊出现了击剑课,由剑师在体育馆进行教授;到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时期,角斗士格斗已经成风,有专门的学校培养持盾和剑的角斗士,而且还培养剑师去教士兵操剑。最早的击剑比赛记载是我国的庄子“说剑”篇,文中说,公元前三百年前后战国七雄的赵国击剑很盛行。另一个记载是在公元一一九○年拉梅期三世建筑在埃  相似文献   

10.
一、论作者之序言所云近来,方始见到台北商务印书馆于客岁八月印行的《金瓶梅解隐》一书,李洪政先生著,注 明所解问题有三:作者、人物、情节。而作者在其序言中,开头就说从事《金瓶梅》一书之 研究已二十年矣。该书篇幅二十万言上下,揆其目次,分作六章,首解背景之隐秘,二解宗旨之隐秘,三解作 者之隐秘,四解金瓶之隐秘,五解雪月之隐秘,六解楼构之隐秘。他认为“许多文人学者” 都没有“用科学思辩和历史论证的方法”。他是用“科学思辩”和“历史论证”来研究这部 “天下第一奇书”的。关于《金瓶梅词话》于1932年出版…  相似文献   

11.
李劼 《围棋天地》2013,(11):98-100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棋经十三篇》曰:“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围棋本与兵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两邮经典的著作都提到了“奇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俞大猷 《精武》2007,(7):4-6
自古武林有“棍为百兵之祖”的说法。宋、明时代,棍术臻于大成,《中国武术史》(习云太编)记载:“在几十家棍法中,较有名气的首推俞(大猷)公棍。”何良臣说:“棍法之妙,亦尽于大猷。”戚继光也很钦佩俞大猷的《剑经》,他说这是“短兵用法,千古奇秘”。其实,《剑经》写的是棍法,而不是剑法。习云太所著《中国武术史》记载:“与俞公棍齐名的少林棍,也曾受过俞大猷指点……俞大猷在行军中访过少林寺,见寺僧棍法已‘尽失古人真意’,十分叹息,就把他编的‘临阵实用’棍法传授给寺僧。后来在平倭战斗中,被征募的40名少林僧兵‘轮棍进攻,敌遇者即仆’。”(见《吴淞甲巳倭变志》)本刊此一期刊发的《图说子母三十六棍》及《子母三十六棍对习之法》二文,即明代俞大猷所著,而注释者,则是近代著名武学家向恺然先生,读者阅习,自是顺风顺力。  相似文献   

13.
三重死活     
《发阳论》、《棋经众妙》、《官子谱》等书都是棋界闻名的死活著作,其中《发阳论》以变化复杂繁多而著称,许多题让职业棋手都颇为头疼,而以下这道由三个复杂局部交织而成的实战大型发阳论则出自名人战三十二强对决中的柁嘉熹与孙腾宇之手。  相似文献   

14.
羊公 《精武》2006,(1):46-47
笔者二十年前就著文介绍中国武术中罕见门派“通背合一门”之概况,近年来笔者不再闻武术界事, 惟独有关“通背合一门”的资料、讯息均悉心收集,惟恐漏失,但十九年只得一麟半爪,且只是介绍一些动作的东西。最近总算看到一篇大文、一本书。文章是发表于《精武》杂志 2004年9期的《静海武林有奇葩, 合一通背又一枝》(以下简称《静文》),作者燕野耕夫;书是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通臂二十四势》  相似文献   

15.
三才环     
《收藏》2018,(6):106-106
《周易·系辞传》有:"《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意思是说,《周易》这本书,内容广阔,无所不包,其中有天的道理,有人的道理,有地的道理。把这三才以阴阳一分,两个三,就变成了六。所以,《易经》中的六爻,本质上就是三才之道。  相似文献   

16.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7.
董帅 《中国收藏》2020,(5):94-99
《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钱币学著作,作者为宋代人洪遵(1120年至1174年)。说到中国古代关于钱的专著,《泉志》并不是最早的。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南朝萧梁时期顾垣就已经编写了一部《钱谱》,也称《顾垣钱谱》。《泉志》序言云:“岁益久,类多湮没无传。梁顾垣始为之书。凡历代造立之原,若大小、重轻之度,皆有伦序,使后乎此者可以概见。”  相似文献   

18.
"说剑"一词,频见于中国古代经、史、子、集四部书中,文章以《礼记·乐记》中"虎贲之士说剑"这一掌故为主线,勾勒出"说"字所取意思的真实涵义,即是"解脱"的"脱",并非"论说"之"说"。由此看来,体育史学研究中",虎贲说剑可以理解为论剑,也就是研究和阐释剑理、剑法"的解释应该给予纠正。  相似文献   

19.
仿影 《武当》2007,(6):29-29
《于丹〈老子〉心得》一书,是《于丹心得全集》(2007年3月中华书局出版)里十部心得之一。随《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  相似文献   

20.
刘勇先 《收藏界》2014,(5):114-115
古往今来,戒指一直是男女定情的信物。戒指也叫约指、指环。明代都昂《三馀赘笔》:“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按《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俗之名戒指者,有自来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