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融洽的教育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组织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初·名师     
教育格言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教学主张张宗方主张语文课堂要体现“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特点,追求课堂“语文味”及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注重在亲近语言、反复朗读、情感充盈、快乐学习等方面下功夫。他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多年来,他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在践行“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教学主张中享受着语文教学的诗意。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数量有所减少,选编作品具有了新的特点,这些变化反映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随着新课程的推进,鲁迅作品教学应该予以相应的变化:教学目标与重点应该重视"问题意识"、"生命关怀"、"情感体验",追求鲁迅作品文化价值意义;教学范式应克服传统的政治公式化教学,要重视体验与感悟;学习评价应层次化、意义化。新课程背景下"活化""人化"鲁迅作品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人格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是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想准则,它嵌入在语文教学中而被小学生吸收和消化。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识形态嵌入方式进行探讨,是为了防止出现"强制灌输""政治说教"等脱离语文学科特色的现象。为此,沁润式的意识形态嵌入才能更好地处理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5.
落实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的核心目标。但是,目前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落实语文要素时时,存在教条化、机械性以及孤立性等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文本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语文要素进行整合、建构、联结,并迁移运用,帮助学生把语文要素转化为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彭兴才 《成才之路》2010,(21):15-15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语文课堂是学生练"语"习"文"的"训练场"。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以平平淡淡的教学心态、清清楚楚的教学形态、扎扎实实的教学常态把学生领到无边快乐的知识海洋?笔者认为可分三步走——课前自学、当堂训练、有机拓展。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知识"在语文教学视野中一度被质疑被批判被淡化乃至被放逐,如今,当语文教学彻底放逐知识的后遗症渐渐显露出来时,一些敏锐的先知者开始了对语文知识的深入反思和积极探索。王荣生、李海林在《语文教学研究大系·理论卷》中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改最成功之处就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大语文教学观。的确,语文学习就是和生活实践紧紧相联系着的。我们在生活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每一次活动都和语文有关。最终检测我们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是高考和中考,  相似文献   

10.
常宇 《教学随笔》2013,(10):19-20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出现课堂上热闹非凡却收效甚微、语文课被上成其他课、语文教学越来越功利化且越发不受重视等现象。语文教学中语文因素的逐渐迷失、语文味变得越来越淡,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有对新教改的误读、对考试制度的迷失等因素。因此,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来确定语文因素、给学生更多的原始阅读时间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能够较好的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这是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一段话。的确,只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听、说、读、写"乃语文之根本,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驱动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这样教学,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等。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一种良  相似文献   

13.
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没有辨清语言知识的内涵、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教学最需要的语言知识是“如何使用的语言知识”,其往往以语感和语识为表征。语言知识的基本教学策略有:体验、训练、案例分析、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环境,已经被形式多元的教学网络环境所取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超越时空界域的学习环境,将成为语文学习环境的主流。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在虚拟的信息环境中引导学生撷取和整合教育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这就关系到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文章认为,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教师角色,应定位为:信息海洋的导航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引领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同时兼顾外国作品,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活语文教学,达到语文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已经包容了"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含义。语文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语言系统和规则的学习,又包含言语行为的训练和言语作品的学习。语文教育就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中国语文课程教材要体现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特点;中国语文教学应按照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规律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时间过得真快,三十年一瞬间。三十年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大连市召开成立大会,从此,小学语文教学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知识教学在上个世纪末就饱受诟病,在新世纪课程改革中,语文知识在语文教材和教学中均被淡化乃至淡出。对语文知识教学的批判和摒弃,有其深刻背景和良好初衷:人们痛感于语文知识教学已蜕变异化为束缚思维发展、逼压学习时空的缰绳和重负,期望从烦琐繁难的语文知识教学中挣脱出来,面向语文生活实践培养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确定了在语文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下面仅就《火刑》一文的教学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体会。思想政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去完成。《火刑》记叙的是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为真理而献身的动人故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不失为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因此,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感情就成了教学任务之一。我注意到一篇课文教学之前,不但教者要自觉地意识到思想教育的任务,而且让学生也必须意识到学完一篇课文之后要在思想方面有什么收益,学生预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