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京华时报》报道,老师想要评职称,得先和校长花钱买名额,这在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九小学已成为老师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而按照"惯例",职称名额由校长"标价",遇特殊情况还可以"打折"。近日从宿州市埇桥区教育局获悉,涉事校长刘某已经被停职,接受纪委调查。校长在老师职称评定中到底有多大权利,这些权利  相似文献   

2.
张瑜 《广西教育》2014,(20):27-27
老师想要评职称,得先向校长花钱买名额,这在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九小学已成为老师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而按照"惯例",职称名额由校长"标价",遇特殊情况还可以"打折"。记者近日从宿州市埇桥区教育局获悉,涉事校长刘某已经被停职,接受纪委调查。(3月16日《京华时报》)在当下的现实中,类似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绝非个案。在某些地方,不少教学业务水平较为突出的一线教师,连续数年参与高级职称申报评审都无法通过;相反,一些业绩平庸的教师却能轻而易举获得教师高级职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原因有多样,  相似文献   

3.
正老师想要评职称,得先从校长那儿花钱买名额,这样的行为居然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何以如此?没有利益,就没有买卖。评上职称,跟着而来的是诸多"诱人"的好处,在利益面前自然有人多方钻营、勾心斗角,有人投机倒把、生财有"道",也自然有人利用特权、待价寻租。校长明码标价卖职称,老师讨价还价买职称,看似荒唐可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4.
半山 《甘肃教育》2014,(8):15-15
正职称因为和工资待遇直接挂钩,而且与老师的其他个人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有名额限制,使得教师在职称评定中的竞争异常激烈。让谁得到这个"值钱"的名额,成为学校领导及教师最关注、最复杂的事。在大多数学校,达到条件的人"论资排辈"排队等候成为惯用的方法。新闻中公然买卖职称名额的做法只是一个最极端的腐败行为。然而,之所以让老师能掏钱来买名额,背后有其复杂而现实的原因,同时,也反映出职称评定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职称改革严重滞后。职称改革远远不能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论文剽窃、发表论文先交版面费等现象,使现行职称评审制度饱受诟病,改革呼声越来越高。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针对职称评定与工资待遇等各类福利挂钩太多的问题,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根本制度是职称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对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标准体系,即职称系列标准、职称评定标准、职务结构比例标准等进行改革完善,从而提高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原因 制度在制定与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制度改革也是与时俱进的。在新的问题出现的时候,当制度阻碍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笔者在对现有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有关材料的分析中,得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存在以下问题。(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价值的偏离教师职称评定的价值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变味”了。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职称评定不光与其利益挂钩,更是教师在一所学校地位的体现。现实中,教师高级职称指标比较少,论资排辈熬年限、职称评定限指标、职评考核重材料造成了人们对职称评定激励作用的质疑。职称评定矛盾过于集中,部分教师一旦职称到手,再无进取心,工作也没有动力了。  相似文献   

8.
宋亮 《教育》2012,(13):19-20
自2012年开始,北京市西城、朝阳、通州三区的中小学试行职称制度改革,有望出现相当于"教授"级的正高级职称中小学老师。4月9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透露,北京市将逐步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13,(32):30-30
近年来,媒体不时爆出与职称评定相关的“丑闻”,有“评审专家公布宾馆房间号公开索贿”的,有“大学教师因职称评定大打出手”的。今年3月,人力社保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设立于计划经济年代的职称制度考评正在进行改革,将按职业系列推行分类管理试点,目前第一个在全国大范围开展试点的职业系列是中小学,涉及教师1200万人。事实上,对于教师的职称问题,各地已陆续推出了一些改革方案,但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而有关职称评定的争议却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功能探讨: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度分析是一种研究方法与范式,即通过制度主义视角重新审视高校教师职称制度.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及其改革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制度功能是否得到准确、充分、高效的实现.运用"制度范式"剖析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五大功能,厘清五大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可为今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提供政策思路与制度安排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记得当年粮票似金,粮食更加金贵。有一个贪污犯,贪污了几万斤粮票,自然被判了重刑。谁也没想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得如此之快,没几年全国就取消了粮票。可是几年前那个贪污粮票的人刑期未满,还在监狱里因贪污粮票罪继续服刑。如今的职称资格,我看跟粮票一样的尴尬。所谓资格,就跟全国粮票一样,粮食都吃不完了,您手里攥着全国粮票管什么用呀?只能收藏。上海大学首开先例,职称只聘不评,这是在职称评定上的取消粮票。据说还有几个行业即将全部取消职称评定,一律由用人单位只聘不评。这就适应了人才市场的要求。谁有本事可以把天下…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师职称评定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以往职称评定过程中采用其他学科老师教师的评审标准,存在一定的弊端。大庆石油学院体育部依据上级有关职称评审文件精神,结合体育工作实际情况,将体育教学、训练、科研、以及学历和各项奖励作为评审内容。将各项参评内容赋予分值,使其一目了然以期减少职称评定过程的"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职称问题探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教师职称问题探源熊新华自1986年初高等学校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以来,虽然方向基本正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以往职称评定制度的宿弊并未尽除,由此还产生了一些新矛盾、新弊端,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挫伤了一些教师的积极性。职称评定是高校教...  相似文献   

14.
王鹏飞 《师道》2006,(1):10-10
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某小学一名体育教师因对学校的职称评定不满,把校长刺成重伤,另外还有3名教师在劝阻中受伤……因职称评聘问题,拔刀相向,大开杀戒,血淋淋的场面,令人心惊胆颤。虽已事过境迁,却在人们心中留下阴影。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是按照职称来确定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但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评聘中主观因素过多,可依据的有操作性的法规过少,在“人情味”甚浓的环境中,容易滋生腐败。二是评聘中存在许多…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称评聘行为是由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两个行为构成的,教师职称评定行为是一种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职务聘任则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现行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缺乏法律的规范,与高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关系不清晰。  相似文献   

16.
职称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性因素,也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称在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及目标比例总体框架下,在名额的分配和评聘上呈现较为突出的城乡差异,乡村教师高级职称数量占比较低,晋升困难,制约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和待遇提升,严重影响乡村教师的从教积极性和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利于乡村教育短板的补齐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教育基本现代化,要以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强化政策倾斜引导和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在县域内进行高级职称名额统筹分配力度,配套化实施对乡村学校的职称专设比例、专轨专用。  相似文献   

17.
职称为何变成了这模样《现代汉语词典》对职称一词给出的解释是“职务的名称”。对于现代中国社会流变中的职称制度来说,这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解释。因为,从本意来说,职称不是行政职务的名称,而是一种标志学术水平级别的职衔,尽管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现行职称中已经糅杂了许多非学术性因素,实际包含了职位、学衔、资格、荣誉称号等多种意义,但它肯定不能等同于单纯的行政职务的称谓。深圳大学从事高等教育体制研究的杨移贻副研究员认为,如果排除中国的古代、近代社会教育体制中相近、可类比的学衔制度不谈的话,中国真正的职称制度发…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尽管已有不少人持有异议,但一项制度的实施有其历史根源,也自会形成某种历史惯性,这种惯性甚至会演化成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我们习惯于把凡是涉及到教师的学习考评都与职称“挂钩”,这就使教师的职称评定成了一个套子,在这个套子里装有教师的年龄、工作年限、工作态度、品格道德、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等,也许有人觉得这个套子还不够大,所以还在往这个套子里塞进新东西。据报道,“为提高教师的整体法律素质”,“今年暑期,江西峡江县一千九百多名中小学教师背起书包,走进教室,进行普法‘充电’”,…  相似文献   

19.
过去,有些学校音体美等课程由于师资不足等原因,无法开全开足,按说现在条件具备了,该会开好了吧?不一定。比如综合实践课,不少学校就开得不尽如人意,因为大多数教师不愿上这门课。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厚"主"薄"副"职称评定导向造成的。现在,教师职称系列讲究分科,偏向"主科",先是语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从任命制到聘任制的变迁。职称制度作为高校师资管理的核心制度,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看,其结构变迁的方向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制度的影响,并与教育场域内各利益主体的博弈结果密切相关;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历史变迁产生了“制度锁定”的路径依赖,延滞了制度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打破行动集团的博弈均衡,突破历史否决点,才能实现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转变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