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未来的社会必将是学习型的社会,而学习型社区则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文章在阐述国内外学习型社区运动的基础上,对学习型社区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地方,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自然就成为居民接受教育、自觉学习的一个场所。如何将学习型社区锻造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是摆在全体社区居民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就建设学习型社区的路径做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社区局域网的构建与应用为学习型社区升级为数字化学习型社区搭建了数字平台.但目前由于社区局域网与其他资源整合不够,网络内容开发不足,已经阻碍了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进程.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发展和完善社区局域网软硬件建设,将成为目前利用社区局域网构建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区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未来我国社区建设的主流方向。调查表明,保定市社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习型社区雏形开始形成,但也存在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学习活动开展不普遍等问题,应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高校作用,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加快创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5.
论成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使成人教育发展有了一次新的机遇与飞跃。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创建学习型社区必然会促使成人教育机制的改革,成人教育体系的完善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必要条件;成人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教育,理应在创建学习型社区过程中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社区教育、学习型社区,是实现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是走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南京市玄武区运用生态学原理开展生态式社区教育的情况,研究了在生态式价值取向、生态式资源配置、生态式机制培育、生态式内容选择等方面加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及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21世纪信息化与学习化时代的到来,创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广大人民的关注和追求。社会是由若干个社区组成的,建设好学习型社区是建成学习型社会的首要前提。一个完善的学习型社区不仅能够使居民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能够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学习型社区的发展虽然小有成效,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国外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起步较早,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我国学习型社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琦 《成人教育》2006,(9):57-58
学习社会的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载体。台湾台北县泰山乡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经验,对大陆的学习型社区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学习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强调要构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社区,是最基本的社会共同体,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创建学习型社区,对我国来说,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笔者从学习型组织理论开始,做了一定考察调研,参加了一些社区实践活动,经过提炼、整理、系统思考,认为创建学习型社区主要策略重在挖掘社区各类资源。因此,本文在分析陕西省榆林市“典型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区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发展社区教育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尽可能多的学习型社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学习型社区的理念和建设要求,我省构建学习型社区的策略是结合社区教育的开展和经济发展形势,理顺社区的领导管理体制;营造社区的共同愿景;挖掘社区的有效教育资源;创造人人学习和团队学习的气氛。  相似文献   

11.
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建设,自21世纪起,在我国已经留下了整整十年的前行脚印。为了使其走向更加完善的认知,以及更加深入的实践,本文以"师生对话"形式,重申了学习型社会的内涵与本质,描绘了学习型社区建设业已取得的进步与成就,以及需要进一步处理好的一些基本关系。尤其但愿的是:让我们在一种更加宽阔、更加深远的时代发展背景中去展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新的征程、去期待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新的腾飞!  相似文献   

12.
论知识经济背景中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立足于知识经济的社会发展背景,概述了学习化社会的理念以及国际上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实践,并就推进我国学习型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七大明确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以后,加快我市社区教育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以"社区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咸宁市咸安区温泉、永安、浮山三个办事处辖区的调查,归纳出我市社区教育形态的现状、特点,从而为全面、准确地把握社区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形式,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并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一些解决思路,试图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提供一份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社区建设既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但也存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多元参与不够、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融入社区治理程度不够等问题。在总结郑州市学习型社区建设经验基础上,从社区治理的视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型社区建设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督导评估,开展学习共同体创建,培育终身学习文化、提升信息化学习水平,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的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兴起正是应对这一趋势而产生的。本文意在通过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内涵及基于合作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使教师明了当下教育视域中学习共同体的最新理念,凭借共同体所产生的知识交流和智慧共享,促进教师高效学习,走上"互助学习"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6.
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和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社会经济、科技和社会文化生活发展的必然。图书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抓住当前的良好机会,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学习中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的指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践在全国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迅速发展,随着苏州学习型城市和四个名城建设的不断推进,作为终身教育组成部分的社区教育的发展愈发重要。通过系统研究欧美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运用比较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方法,对苏州市社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立法建设和政府统筹、引入社会力量并建立各方协作机制、建设完善评价制度、拓宽社区教育经费渠道等建议,期望对今后苏州的社区教育发展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平民学习的中国远程教育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民学习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平民需要属于自己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是平民的教育,必须以促进平民学习与发展为宗旨及价值取向,坚持走平民化的发展道路.历史地形成的平民学习文化,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土壤,根植于平民学习的文化土壤,远程教育才具有内在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基于平民学习文化,中国远程教育必须创建贴近平民生活、满足平民需求、接受平民评价、寻求平民支持、体现平民学习特点的平民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世界教育与发展的共识。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弱化了时空限制,利用移动学习技术可以构建出理想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全民学习、个性化学习、有效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还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新形势下如何完善移动学习的不足,利用移动学习技术更好的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型社会服务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Experiential learning pedagogy is taking a lead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attributes and educational aims as these are of prime importance for society. This paper shows a community service experiential project conducted in China. The project enabled students to serve the affected community in a post-earthquake area by applying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This paper documented the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from their project goals, pre-trip preparations, work progress, obstacles encountered to the final results and reflections. Using the data gathered from a focus group interview approach, the four components of Kolb's learning cycle, the concrete experience, reflection observation, abstract conceptualisation and active experimentation, have been shown to transform and internalis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chieving a variety of learning outcomes. The author will also explore how this community service type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the engineering discipline allow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deep learning and develop their graduate attribu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