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陈雪奇 《新闻界》2004,(2):59-60,54
报纸作为视觉传播的媒介,图像和正文在版面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要求我们组版时要把图像和正文联系起来思考,利用图像的传播特点对正文进行视觉的包装。  相似文献   

2.
报纸的版式设计现在又称视觉化设计,是指在报纸版面上对新闻信息从视觉化的角度进行再加工.版式设计虽然只是平面媒体信息传播的辅助手段,却可以影响信息传播的质量.《今日美国》就是以其适应读图时代的版式设计增强了传播效果,一举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运用丰富多彩的版面视觉语言来吸引受众的"眼球",正成为报纸应对媒体竞争的利器.在多媒体传播手段的冲击下,有必要对报纸的版面进行视觉化的思考,而"修辞情境"的利用是在竞争中取胜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报纸版面,是一种视觉化的新闻语言。在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渠道越来越多,而平面媒体有效传播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报纸版面如何创新,以吸引日渐挑剔的读者的目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应该说,版面创新,是一个渐变突变交替进行、永无止境的过程,而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版面创新的空间往往更大。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媒介事件报道的视觉化转向,使得受众生活在一个充斥图像元素的世界中,大众媒介作为视觉传播的核心主体,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视觉呈现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于新闻媒体来讲,如何在全新的信息传播生态网络中进行视觉创新已成为发展重点.正如《纽约时报》的苏兹伯格所讲,"成功的报业集团能够创造出最有效的内容发行平台,或者适应任何平台,因此报纸必须调整策略,以便能够融入互联网,而不是栖息于互联网之上."而这种融入,并非简单地改变媒介信息传递的方式,将纸质版传播转为电子版传播,而是要从根本上对信息内容、呈现方式和传播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人们把报纸、广播、电视分别称为“文学媒介”、“声音媒介”、“视觉媒介”。电视声像并茂,使人们获取同量的信息时要比广播和报纸舒适省力。一些新传播媒介更上一层楼,将文字、声音、图像集于一身,加之有选择的自由,人们可以更舒适省力地获得信息。同是为了获取信息,人们自然更容易更乐于接受舒适省力的传播媒介。于是,“疏远活字”的倾向在日本日趋严重,日本报界就提出了“报道视觉化”、“版面视觉化”、“视觉化时代”等概念。视觉是辨别外界物体明暗和颜色特性的感觉。笔者以为,日本报人提出的“视觉化”中的“视觉”的语域同“视觉”一词的基本涵义并不完全吻合。但其用意不难理解,即提倡报纸的报道应该更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7.
《新闻知识》2004,(11):54-54
对于一张现代报纸来说,它的版式和色彩是吸引读眼光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报纸有必要通过艺术的美化,合理的编排使其能比较容易地进入读的视线,从而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和宣传功能。报纸的视觉构成主要包括图视觉和印刷成品视觉。为更好地实现改版后视觉总体设想,确保视觉设计效果的整体性,持续性,需要改革目前与报纸视觉相关的部门设置及工作流程,建立专门的视觉设计部门——视觉中心。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媒介、手机媒介、数字电视媒介等多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和深度融合,报纸媒介要想适应新媒介时代的发展,需在其内容变革的同时,加强其版式视觉化的设计传播创新力度。本文通过分析视觉文化对报纸版式设计的影响,研究报纸版式中视觉要素的表达方式,提出信息文本的图像分析解释法、文字内容的造型转化法、版面设计的多样布局法等报纸版式视觉化设计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曦  陈雯  陈晖 《新闻前哨》2011,(8):65-66
报纸版面是一种视觉化的新闻语言。在当前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渠道和手段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报纸版面如何创新,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应该说,版面创新是一个渐变突变交替进行、永无止境的过程,而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版面创新的空间往往更大,要抓住机遇,做出成绩。众所周知,全国两会和全省两会对湖北日报这样一张省委机关报而言,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堪称"高考"。  相似文献   

10.
宋会平 《东南传播》2016,(4):136-137
新媒介环境下,为顺应读者阅读习惯,报纸版面视觉化呈现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羊城晚报》2014年4月20日头版,作为第25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版面中唯一的一等奖获奖版面,采用重点式版式,运用多种编排手段和版面语言,把弘扬红色经典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主题宣传巧妙结合,达到了视觉传播内容的完美统一,也成为当代顺应报纸版面视觉化流行趋势的代表之一。本文从版面主题和版面语言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1.
姜青青  郑蔚雯 《传媒》2014,(9):28-30
正视觉化传播方式(如图片、图表、漫画、3D美术、动画和视频)在报纸吸引眼球、易读性、阅读性和新闻解读深度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应看到,这种传播方式在促进报纸转型发展的同时,必将会在战略上推动报业整体的转型升级。视觉化传播对报纸和报业转型的意义2000年前后,都市类报纸引领了国内报纸版式革新,国内报纸中以图片新闻和图表新闻为代表的视图新闻不断涌现,成为报业争夺读者的新战场。视觉化传播在纸媒新闻传播上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可以实现减少信息获取时间,提升阅读体验(如现在很多媒体在两会报道上通过信息提炼,挖掘新闻的核心信息和内涵,利用版面语言、图表、图示等视觉化手段来做报道,既容易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也节约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时间);独创版面设计,提升报纸品质(利用创意体现新闻主题,打破传统的以新闻照片、图表和文字内容为主的  相似文献   

12.
徐明 《传媒观察》2013,(9):50-51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怎样自觉地运用视觉功能和手段扩大报纸的影响力,进而提升报纸的品格与竞争力,是摆在所有报纸面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南通日报》作为一份地方性党报,近两年也明显感到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了寻求新的传播方式与发展空间,从树立现代视觉传播理念人手,改革不适应现代报业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优化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在视觉层面上提高了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视觉化表达,是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媒体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视觉表现与互动效果的高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报道是否贴合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特性和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必须注重视觉表现力,特别是面对较为严肃的重大主题报道,就更需要运用“视觉创造价值”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新闻传播研究者借用“煽情”这样一个名词来批判电视新闻以视觉文本刺激感官来强化传播效果,也有研究者指出现代电视叙事对视听感官刺激的高度依赖导致了信息内容浅薄化、降低受众对媒介判断力、信任度等传播效果局限问题.在突发自然灾难报道中规避煽情化主要有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鸿雁 《新闻世界》2013,(12):20-21
新媒体环境下,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促使报纸版面设计向"易读"与"视觉化"方向发展。高校校报要利用视觉识别抓住读者,需充分利用报纸版面视觉语言元素如图片、标题、留白、色彩、字符、线条等设计报纸,使校报尽早进入视觉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16.
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提高和灾难性事件的极高新闻价值,灾难报道成为受众关注的热点以及各类媒体抢占市场的关键。和其他媒体相比,报纸在时效性上处于劣势,但是报纸具有长期树立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以及属于更能引起受众思考的静观的视觉范式,因此报纸在灾难报道中依然独具优势。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多家报纸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从整合、理性以及深度三个报道角度来阐述报纸如何在灾难报道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7.
所谓视觉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形象思维,对应着报纸整个传播过程中的直观的、感性的、基于浏览化的阅读.报纸是用来“看”的,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报纸好看、容易看,就应该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视觉思维支配下的视觉传播,主要包括新闻摄影、图片编辑、美术设计、版式设计等.  相似文献   

18.
饶雪蓉 《新闻窗》2005,(2):50-50
时事新闻是党的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报纸的时事新闻,其来源通常由党的重要媒体新华社播发。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是党的喉舌,在全国新闻界担负引导任务,传播全国和全世界重大新闻的主要媒体。它不仅要宣传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还宣传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地方报纸如何从大量的新华社电讯稿中选择可供本报刊发的稿件,以及对所选稿件的编辑与版面安排,  相似文献   

19.
刘燕 《青年记者》2012,(20):60-61
报纸的版式设计对新闻与信息的传播有着很大影响.高水平的版式设计不仅可以强化视觉形象、传达信息、增加报纸销售量,还有助于扩大报纸的影响力,扩展读者群.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更多地依赖于视觉化的语言,这使版式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0.
时事新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人们对其有了越来越高的期待。过去的单一传播式的或俗称为“卡拉OK”式的办报方式,已逐步演变成受众对资讯多面的、深度的、立体的和全方位的需求。随着新闻竞争的不断激烈,在垄断被打破的情况下,报纸传播者本位已让位于受众者本位。如何在报纸平面上整合出高质量的时事新闻,使内容、版面有机结合,形成视觉冲击力是我们时事编辑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