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歌不仅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蕴含着特有的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只有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才能解读其蕴含的文化密码,理解鉴赏古典诗歌。因此,掌握一些鉴赏策略,对我们深层理解诗歌颇为重要。本文将诗歌内容与相关知识对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文本阅读鉴赏,达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比重。但是一些同学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常常不知从何处下手,笔者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还未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下面,笔者试从诗歌的关键词句、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三方面来谈谈突破诗歌鉴赏堡垒的方法。一、从诗歌的关键词句入手进行诗歌鉴赏我们在学习郑愁予的《错误》时,老师都会讲到理解这首诗要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入手,这一句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也是突破口。同样,在鉴赏别的诗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出这样的词句,有些诗歌的标题本身就为我们…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①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②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以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诗歌鉴赏是近年来高考的必考题目,分值一般在8分左右,07年海南、宁夏卷的诗歌鉴赏题达到了11分。由于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加上与学生的生活毕竟有一定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较低。究其原因,是考生对诗歌理解不透,审题不严,答题不全造成的。如果每遇到诗歌鉴赏题都能按照读诗、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典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光彩夺目。它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充溢着醉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它展现给我们音乐美、结构美、绘画美,情操美。学会鉴赏诗歌,从浅层说能提高应试能力,从长远来看更助于吸取文化精华,提高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创造新文化。如何去鉴赏,才能品出诗独到的芳香,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呢?"磨刀不误砍柴工",鉴赏诗歌亦如此。找到正确鉴赏的方法,理解诗歌会事半功倍。下面,我谈一下诗歌鉴赏的方法。鉴赏诗歌的方  相似文献   

6.
蔡艳 《快乐阅读》2011,(24):124-125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对表达技巧的鉴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的表达技巧又是综合的、立体的、多方面的,对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鉴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识别、理解、分析诗歌内涵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7.
臧亚洁 《新疆教育》2013,(12):97-97
古诗词的鉴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算作比较难的考题,同时近几年的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已成定局。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如果抓住诗歌的特点,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就好像给诗歌插上翅膀,就能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出发,针对高中诗歌教学的现状,结合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构建了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来谈谈诗歌鉴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洁茹 《考试周刊》2013,(47):45-46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掌握科学的方法,准确了解作品、作者的有关情况,抓住诗歌中关键的词、句进行仔细考析,引导学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运用想象、联想感受意象,并结合诗歌的流派、艺术风格,体会诗中的情感、意境及其艺术手法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9.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必考题。新课标实施以来在江西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题的分值上升到了8分,可见其重要性。在做题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去找一些方法,为学生提供思路,让他们学会自己去分析、去理解、去赏鉴。高考复习时可把诗歌鉴赏分为"初步鉴赏"和"深层鉴赏"两个层次。一、初步鉴赏首先,关注诗歌的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能够给我们提示诗歌的大致内容、情感、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理解诗人的情感,就无法进行诗歌鉴赏活动。文章围绕介绍背景、把握主题、琢磨内容、鉴赏景物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情感来推动诗歌鉴赏。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以论孟诗学的两个重要关键词诗可以兴与以意逆志为考察对象,着重分析其蕴含的深广的文化元素和思想底蕴。说明今人以纯文学化的诗学观念读经学,往往淡忘或遮蔽了这些诗学观念里面所蕴涵的丰厚的思想资源,故此认为应该将两大阐释进路(纯诗学进路、经学化进路)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这将是一种既富于历史厚重感又极具现代性色泽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 ,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 :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 ,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 ,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 ,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 :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 ,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 ,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 :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 ,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释"颂"数语准确地揭示了《颂》诗的内涵,且是《毛诗序》对"颂"的阐释的直接依据和来源。颂时王之成功以告神是《诗经》三《颂》的本质特征。以上博《孔子诗论》释"颂"数语与相应诗篇相对照,在考查诗篇之义的基础上,考释《诗论》对《颂》的评语的含义,并纠正前贤之误。  相似文献   

15.
宫体诗的界定及其产生原因仍有进一步考量的必要。宫体诗狭义、广义两类界定意见还须再作推敲,对其本义及后世此范畴内涵之变动应予兼顾;武人后裔的文人化与高门士族俗化趋势的胶结与融合等因素是宫体诗产生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中国古典诗歌的整体效果、语言张力、社会及文化蕴涵、文字等诸多义项难以传达出来,中文指称语的所指、意义、联想等方面被译成英文后存在不对等,而指称理论的指称范围为英译古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诗歌历史悠久,有着辉煌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如何抓住我国诗歌的特点,进行准确传神的翻译,是广大外语工作者的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任务。本文拟从汉诗英译的三个特点:忠于原文,突显诗意,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对汉诗英译过程中的一些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的文体,"文包诗"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对古诗词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素读的视野内,我们可以重构"文包诗"的教学路径:通过提升古诗的陌生化指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加强"文""诗"的互文式比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延伸古诗的意义圈时空,培养学生的拓展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回归是陶诗创作的重要主题.向本真、淳朴、自然的人性回归,是陶诗回归主题的本质内涵.陶诗从多方面表现了对人性回归问题的思考,其中渗透了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理想的探讨和体验.  相似文献   

20.
历来研究者对纳兰性德词中意象的分析与研究多集中于月亮、风雨、灯等等,而纳兰词中的"酒"意象却无人论及。酒意象在纳兰性德词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酒"在纳兰词中呈现不同的情感内涵和美学意蕴。以"酒"这一意象为考察对象,分析纳兰词中的相思之酒、悼亡之酒、怀友之酒和伤怀之酒有利于我们对纳兰性德词作的整体风貌有更全面的把握,也能增进我们对纳兰情感性格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