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诗歌作为审美的结晶,具有启迪人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生活品位的作用。高中古诗鉴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歌的情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及深奥的哲理,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鉴赏诗歌需要有诗一样润湿的心田,诗一样艺术的语言。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往往很难通过语言描述,对于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仅靠传统教学中的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理解感悟,诗  相似文献   

2.
正读懂诗意,是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鉴赏时应该借助古代诗歌蕴藏的各种信息,找到小而精的切入点,才能准确理解全诗。一、看诗题,分清类别,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诗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是诗歌的灵魂,对理解全诗有指向作用,是解读诗歌的切入口。依据题材的不同,古代诗歌分为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咏物诗、爱情诗、哲理诗、闺怨诗等。有不少诗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如何引导欣赏古代诗歌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欣赏呢 ?(一 )必须理清诗歌的分类1 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的角度看 ,诗歌可以分为 :叙事诗 ,说理诗 ,抒情诗。2 从体裁上分 ,诗歌可以分为 :旧体诗 ,新体诗。3 从主题上分 ,诗歌可以分为 :送别诗、望月诗、伤春诗、悲秋诗等。(二 )需要学生准备文学作品在假期中布置一项作业 :按分类寻找古代诗歌并熟读成诵。开学后每天语文课前十分钟要求学生轮流讲解假期积累诗歌中的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讲解内容包括 :析题、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语句讲解。(三 )教师引导入境教育家叶圣陶说 :…  相似文献   

4.
在古诗教学中,不少教师从字词意思到整首诗的思想情感再到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讲解全面而丰富,但学生却不感兴趣,收获甚少。原因何在?因为我们以所谓的现代的教学方式来教古代诗歌,总觉得是隔了一层,有的甚至用错误的方式来教古诗,更远离了诗歌的特点。我以为回  相似文献   

5.
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作者丰富的情感、和谐精练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新课标非常重视古代诗歌,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意象丰富、包罗万象,情感层面深浅不一。阅读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塞北大漠、江南春雨;可以品  相似文献   

6.
诗歌中只有哲理诗而无哲学诗的说法,事实上,哲学诗是哲理诗的精华,有必要将哲学诗从哲理诗中独立出来,将诗歌引向对最高价值的追求。表达普通的生活道理而又抽象化、带有思辨性的诗即是哲理诗;而建立在彻底的哲学基础上、具有明确形而上精神价值取向的诗歌则为哲学诗。哲学诗的精神是形而上的,哲理诗的精神则是形而下的。哲理诗的意义是局部的、有限的;哲学诗的意义是整体的、无限的。中国古代哲理诗发达,但哲学诗极为不发达。哲学诗直到近现代才得以根本改观。中国现代哲学诗的创作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终极精神形态。必须重视哲学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先生在《缪思的左右手》一文中说:"散文乃走路,诗乃跳舞。"他用极形象的语言揭示出"诗歌具有跳跃性"这一特质。虽其如此,诗歌不管是叙事的、抒情的,还是说理的,大都可以被读者补缀成较完整的"事件",其主旨、情感与哲理也大都浑然包孕在这寥寥几十字的尺幅之内。因此,我们隔着时代去复原诗中(主要指古诗)描绘  相似文献   

8.
张梦迪 《辅导员》2012,(30):30+26
古人的含蓄温婉,古诗的意远情长,一直为后人称道。你看它,短短数字就可写尽天下苍生事;点点墨痕便可勾勒天地奇秀景;屈屈少语就能断明古今成败事;寥寥几笔即可表尽一世动人情。如何走近古人,如何走进古诗?以下"问路之石",希望可以成为古诗欣赏的引玉之砖。一、读题目把握内容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往往题目中可以流露出很多的内容:写诗的时间、地点、背景、目的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从题目中可以获知很多信  相似文献   

9.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形成的西周、春秋时期到现在的两千年问,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难以计数的诗人。他们或以诗写景.或以诗记事.或以诗言情,为后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为后代的我们.面对这极具品位的精神晚餐,如何欣赏它的情感.如何去吸取它的养分,成为了我们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以情感的切入点为突破口,来谈谈对诗歌欣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要求,阅读古代诗歌,能做初步的赏析。赏析即指欣赏并分析,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意识活动。本文主要从反复朗诵,探究古诗词之情感;品读欣赏,探究古诗词之内涵;赏析语言与技巧,探究古诗之韵味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在教学多角度探究古诗魅力,全方位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杨海岭 《学语文》2012,(1):45-46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巅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积淀。学习古诗词,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代圣贤对话,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步鉴赏古诗词。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当下.很多学生对古诗歌却敬而畏之,鉴赏起来往往无从下手,思绪混乱,赏析的语言不伦不类。在感叹学生文化素养、审美品位下滑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诗歌鉴赏的复习指导方法:中考是从哪些角度来考查诗歌赏析?我们究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千百年来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歌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古诗的教学就应寻循诗中潜藏的情感脉络,让学习者受到诗中的情感震撼,产生相应的情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篇章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们是那么耐人寻味,那么富有情趣,那么给人以启迪。“于无声处听惊雷”,就是人们常说的古诗中的理趣。如何让学识浅薄、阅历不深的小学生体味个中理趣呢?我们认为: 一、理趣初发于对诗的认识中接触一首古诗,喜不喜欢总是第一位的,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学习古诗,是一个难点,语文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唱诗、绘诗、写诗等教学方法 ,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对古诗和现代诗的兴趣,提高诗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成就斐然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体裁丰富,主题多有创新,有的诗歌阐述哲理,有的是与友人赠别唱和,有的诗是属于家训,但最主要的、最能代表他创作成就的则是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反映了作者向往隐居生活,追求恬静淡泊、怡然自得的心境,表现出独有的艺术特征和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就要掌握解读古诗的方法。下面,笔者就鉴赏古诗的技巧方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从诗题入手诗题,通常是诗的眼睛,它能告知我们诗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到,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古诗词是最能融合这三方面要求的一种文学体裁.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大都短小精悍,在短短的二十来个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韵味.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古诗教学停留在对诗的字面意思的肤浅理解上,或把诗人的思想感情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无法主动融入诗的意境,领悟诗中的形象与情感,更无法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要让学生真正欣赏古诗,就不能让学生被动地去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主动去感受诗的意蕴,用心灵与诗作者对话.  相似文献   

18.
在诗歌教学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是一个教学难点,以下笔者就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谈几点体会。真正的诗歌欣赏入门,首先应当是对于诗篇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诗歌创作时代的了解。让学生从诗人写诗的环境、时代的氛围中去感受、去理解诗。如戴望舒的《肖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是诗人1944年写的。1942年诗人被日军所捕,此时的诗人,身心交瘁,极思奋起,但又无以宣泄。退肖红基,是他此时心中积郁的表达。如果再进而让学生了解诗人写作此诗的1…  相似文献   

19.
当代学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古代诗歌教学受到较大干扰。古代文学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现状,开展以作品鉴赏为主的审美教学,引导学生围绕吟诗、画诗、演诗、选诗、写诗等进行趣味阅读,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得以提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诗歌的意境入手。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分为三种境界: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即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情境即诗人主观世界,意境则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现实之境和谐统一。欣赏诗歌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诗中的形象画画,然后深入体验诗中情感,最后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