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是黄河水沙关系调节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水权制度建设框架,回顾了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完善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建议。黄河流域是中国现代水权制度建设的典范,通过自发和问题驱动机制,流域制定了水量分配方案、开展了水量调度、探索了水权转换和进行了水权明晰。但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没有完成,存在用水计划没有灵活性、用户没有选择性、交易没有市场以及调度取代取水许可管理等问题。同时,水权制度还面临40年来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水资源量、用水结构和水沙关系的根本性转变。最后,建议黄河流域进一步明晰水权、建立生态和环境水权、构建水权交易机制、转变机构职能和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监测、计量和管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破解这一历史性难题,水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简要介绍了水权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国外关于水权制度的法律规定以及水权交易的主要做法,阐述了对水权概念和法律特征的理解,对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孙媛媛  贾绍凤 《资源科学》2016,38(10):1893-1900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现存的水权制度进行分析,探讨了现有的水权赋权依据与水权分类现状。然后对水权赋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包括水权的内涵、水权赋权的含义以及对水资源进行赋权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水权赋权的历史事实,本文详细探讨了水权赋权的理论依据,包括赋权的人类伦理依据以及具体的赋权依据。其中,人类伦理依据是水权赋权必须遵守的最根本的依据,要划分出基本的水权类型,还需要将理论依据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的赋权依据。基于确定的水权赋权依据,突破了将水权简单地划分为河岸权、优先权等类型的认识,将水权更为全面地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河岸权、优先占用权、轮水权、需求权重水权以及生态水权,并分析了不同水权类型各自的特点。通过对水权赋权的依据和水权的基本分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水权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田贵良  胡雨灿 《资源科学》2019,41(2):313-325
水权交易是治水新思路下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水权定价模型研究有助于规范和加快水权交易市场发展。区域水权和取水权两种交易模式影响范围广、社会敏感性高,是中国当前两种主要的大宗水权交易模式,市场交易中,价格机制是培育和活跃两种大宗水权市场的核心要素之一。梳理总结现有定价模型和定价机制在大宗水权交易定价中的适应性,提出水权价格是使用者对水资源生产性使用能力的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在全成本价格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水权的协商定价模型和取水权竞价模型,论证市场竞争机制对水权增值的作用机理,并以内蒙古黄河干流盟市间水权转让为例,进行定价模型的案例研究,发现该案例宜采用成本价基础上的竞价模型形成其最终交易价格,且从实证结果看,竞价模型既能保障回收水权的全成本,又能促进水权向更高效益的用途流动。最后,提出树立大宗经济性用水水权的商品属性认识、健全大宗水权的基础价格评估机制、将大宗水权交易纳入大宗商品交易体系以及建立多种形式的大宗水权交易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关键是水权制度改革,水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水权交易制度。简要介绍了水权和水权交易的基本内涵,重点回顾了水权交易实践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我国水权交易的基本特点,并对当前水权交易制度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水权由水资源所有权派生,是一种准物权,具有私权和公权的混合性质。这是由其支配形式的特殊性与其客体的特殊性所决定。汲水权与引水权等类型权利不含有占有权能,其运行使水所有权从水资源所有权中分离出来。本文以西北地区积蓄雨水作为分析的平台,兼谈集蓄雨水所有权,以期明晰产权。  相似文献   

7.
孙昭妍 《科技风》2013,(13):277
水权制度是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型制度,对地下水资源的分配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提出了地下水水权概念,同时对地下水资源市场的构造进行阐述,对地下水资源的分配和交易原则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下水水权制度的一整套理论。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关于水权价格的含义、水权价格确定的意义和对水权价格的影响因素,然后阐述了实物期权理论的思想方法、基本概念,最后对按不同实物期权的类型执行水权价格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指导我国水权市场建立和培育科学的水权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产业间水权交易潜力及制约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姜楠  梁爽  谷树忠 《资源科学》2005,27(5):90-95
对我国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揭示了我国产业间水权交易的内在驱动因素;从用水效率和经济激励角度对三次产业在水权交易中的地位做了前瞻性的分析,前者的着眼点在于三次产业间用水效率存在差异,后者在于现有产业间水价存在价格歧视,进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可能驱动的产业间水权交易量进行了初步估算;指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农业将成为产业间水权交易的潜在供应方,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与工业用水结构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但考虑到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战略等因素,工业将成为未来水资源的潜在需求方;第三产业比重与生活用水的线性关系显著,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的比重增加,它将成为潜在的需求方;揭示了产业间水权交易的特征,即产业间水权交易主体的集群性、客体的差异性、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和产业间水权交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同向性等主要特征;此外,针对制约产业间水权交易的因素从制度完善、降低交易成本和定位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产业间水权交易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权制度的起源是与水资源紧缺密不可分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地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当今世界各地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早期阶段,水资源的利用是无偿随取即用的,随着人口增长和开发活动,水资源成为一种短缺的自然资源,水权就作为解决特定地区社会系统冲突的制度而产生了。”(石玉波,2001)本文就水权产生的影响、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水权制度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代水权制度建立的立法障碍与完善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水权制度在实现水资源多元价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解决我国水危机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建立我国现代水权制度的问题主要是理论界对水权的认识模糊以及有关水权制度的立法极其滞后。因此,本文着重阐明了水权的涵义,并就我国水权制度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雨水集蓄的若干立法设想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缺水地区人民的雨水集蓄权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权,属于水人权范畴;人们取得雨水的方式应该是先占,雨水收集人对雨水行使完全的所有权全能;集蓄雨水具备了市场化的基本前提。在现阶段,雨水集蓄的技术理论和实践已经能够相当完善,但是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雨水集蓄的上述若干特征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和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权管理制度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挤占牧业用水、用水的生产方式失当、多头管水的行政机构设置、水权交易的不规范等制度方面的原因是造成目前中国水危机的主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推行农牧水权转换、确立管水、治水与督水三权分立的水资源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白洋淀流域湿地生态水权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水权是分配给湿地生态系统使用水资源的权利。明确湿地生态水权对于建立湿地补水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湿地生态水权分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基本生活用水保障原则;②生产与生态、上游与下游统筹协调原则;③尊重现状用水原则;④合理用水原则。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湿地生态水权的计算方法,并选取白洋淀湿地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白洋淀湿地50%保证率的年生态水权量为13130×104m3,大于湿地适宜生态需水量;75%保证率的年生态水权量为8585×104m3,大于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而95%保证率的年生态水权量只有3891×104m3,远小于其最小生态需水量。在50%和75%保证率下,用白洋淀湿地自身的水权量为白洋淀补水,可分别满足其适宜和最小生态需水量要求;而95%保证率下,按照最小生态需水量为白洋淀补水,也需占用其他地区(白洋淀上游或外流域)的水权,需要对此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5.
赵学涛  石敏俊  马国霞 《资源科学》2008,30(8):1147-1154
干旱内陆河流域因缺水而引起的流域下游生态退化及社会矛盾引起全社会广泛重视,而现状水资源分配的优先权体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制度和产权经济学层面提出以“虚拟的”初始水权概念为媒介,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权交易的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目前内陆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流域自汉代以来分水规则的变化获得经验启示,初始水权分配应该按照公平性、稳定性要求,并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据此提出现状条件下水资源初始产权分配宜以农业人口比例为基础,并发现中游凉州区对下游民勤县地表水资源的侵占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2005年的情况计算,中游凉州区多占下游民勤县水权份额15.15%,合计水量0.97×108m3。对于初始水权分配与现实水资源分配两种不同分配方案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促使水资源分配从理论公平走向现实公平。这种思路的提出,对于调整内陆河流域现有的水资源分配格局、实现水权分配由不公平到公平之间的转换提供了桥梁,对于解决我国其他流域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初始水权分配中的主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妍  郑丕谔 《软科学》2008,22(2):91-93
通过对初始水权分配一般模式的研究,针对现有的两个水权分配机制,提出初始水权分配是一个以集中机制为主,市场机制为辅的协商过程,即一主和多从的主从对策问题。建立管理部门为主者、用户为从者且相互独立的初始水权分配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满意解。  相似文献   

17.
干旱内陆河流域因缺水而引起的流域下游生态退化及社会矛盾引起全社会广泛重视,而现状水资源分配的优先权体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制度和产权经济学层面提出以“虚拟的”初始水权概念为媒介,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权交易的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目前内陆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流域自汉代以来分水规则的变化获得经验启示,初始水权分配应该按照公平性、稳定性要求,并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据此提出现状条件下水资源初始产权分配宜以农业人口比例为基础,并发现中游凉州区对下游民勤县地表水资源的侵占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2005年的情况计算,中游凉州区多占下游民勤县水权份额15.15%,合计水量0.97×10^8m^3。对于初始水权分配与现实水资源分配两种不同分配方案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促使水资源分配从理论公平走向现实公平。这种思路的提出,对于调整内陆河流域现有的水资源分配格局、实现水权分配由不公平到公平之间的转换提供了桥梁,对于解决我国其他流域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水权转让的基本内涵,分析了辽宁省水资源现状的主要问题。针对辽宁省水资源前景的平峻形势,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变水危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权转让法律问题的理论基础和水权转让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丹 《软科学》2012,26(8):31-36
结合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理论与实践,根据我国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试点工作的研究成果,基于自然资源产权科层理论,建立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科层结构概念模型,研究探讨科层结构下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制度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遵循目标约束下交易成本最小化规则,对我国科层结构下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变迁路径进行经济解释;并根据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制度与分配机制的选择与变迁,进一步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协商博弈机理。  相似文献   

20.
黄河置换水量的水权分配方法探讨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为了促进西部开发,在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开始发挥效益和西线工程尚未建成之前,可在东线和中线的受水区范围内置换出一部分引黄水量,重新分配给黄河上中游使用。黄河置换水量的分配是一个特殊的水的使用权的分配问题,也是一个多地区、多目标的决策问题。该文首先探讨了水权的基本理论和使用权的分配原则,即有效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构建了水量分配的一整套指标体系。为解决这一多地区目标的决策问题,研究提出了根据这些原则,构建了水量分配的一整套指标体系。为解决这一多地区多目标的决策问题,研究提出了根据水权分配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决策理论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了水权分配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黄河置换水量进行了分配决策,获得了较为合理和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