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不仅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还应该对生成性资源有一个捕捉和利用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结合教学实例,从错误性资源、差异性资源、问题性资源三方面简要阐述,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捕捉与利用,以此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而灵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时不仅需要有"预设"的能力,还需要有对"生成"把握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结合教学经验,从教学"等待"生成性资源捕捉的现状、捕捉的重要性、教学应用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等待和生成性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买琴 《宁夏教育》2010,(7):99-99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巧妙利用学生资源,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焕发出魅力,折射出生命的活力呢?这就需要我{门在新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利用教育智慧捕捉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的问题、个性化学习表现以及独特的思维。进而巧妙引导、灵活点拨,使之成为关注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和思维品质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动态生成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念。一节具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总是在动态生成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出发,营造创造性教学资源的情境,挖掘各方面的教学资源,特别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生成点。抓住时机,适时引导,拓展生成面,使全体同学都能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主动中获益。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成性教学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是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敏锐发现并及时捕捉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读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问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说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写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机械地按预先确定的思路进行,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捕捉“瞬时性”的信息,以促进课程资源的“动态化”生成。  相似文献   

7.
余银飞 《化学教与学》2012,(9):55-56,49
文章从建构主义的角度阐述生成性教学,分析了传授式教学的弊端以及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从捕捉教学的非预期资源、学生的错误资源和学生的创新资源等角度探讨高中化学生成性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生成的资源呢?从学生的失误、错误中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从课堂的突发事件中捕捉生成的教学资源;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在丰富而多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景中,面对转瞬即逝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的数学课堂才会涌动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10.
曹顺平 《考试周刊》2011,(66):70-71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生成一些动态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学艺术的高超,不仅仪表现在精彩的预设上。更表现在灵动的生成上.教学的精妙就在于动态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巧妙利用。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元”,及时发现并抓住课堂教学稍纵即逝的契机,将其发掘和利用.从而确定新的任务.制定新的方案.形成新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之中。“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叉展现了课堂的真宴性,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开放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2.
关注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必须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出发,同时关注数学知识的静态形式和动态形式,合理重组、拓展数学知识的生成点,并在课堂上捕捉和提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资源,推进学生数学经验的自我生成和数学知识网络的自我构建。通过对数学知识生成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的定位、生成性内容的开发、生成性资源的捕捉、生成性评价的构建等环节的思考,可以构建数学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提出在教学中要巧妙利用课堂即时场景,善待学生的错误,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等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引而不发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的前沿部分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启迪,还应该包括身心和人格的润泽。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在捕捉学生生成性资源中,往往从有利于知识教学的狭隘角度出发,只关注数学素材的获取,而忽略了数学资源生成者——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数学教学的人文情怀的冷落与缺失。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不仅仅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作为数学教师,理应充分调动现实生活中和课堂教学中的所有资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教师应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渗透历史中的文化资源、拓展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引入现实中的生活资源,从而通过引入"源头活水",打造活力课堂。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贯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学会学习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预设,又要合理对待生成,及时敏锐地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并通过合理开发将其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探索、分析、抽象、概括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数学本质,提升思维品质,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孙志勇 《考试周刊》2012,(24):72-73
意外生成即非预设性生成,课堂教学因“意外”的生成而富有生命和活力,因此捕捉意外不确定事件资源;捕捉和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捕捉学生的疑惑需求;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等课堂教学中的意外的生成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生成式教学应以学生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为契机,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生成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捕捉教学中的意外资源、错误资源、创新资源,可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成;通过动态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可促进教学过程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合理处理教材,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及时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使课堂教学彰显动态生成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会经常出错。学生的生成性错误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的错误,甚至诱发学生犯错误,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意义构建,成就更精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