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并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之一,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活动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得学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进而能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刘健梅  韦宝光 《广西教育》2013,(30):13-13,22
美育一词是由德国诗人席勒提出来的,他将美育定义为“人性”的自由解放与发展,开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审美的生存”的新人文精神的重铸之路。化学蕴含着许多独特之美:有物质的色彩、结构之美,有化学、物理变化之美,化学实验之美等。化学教学应挖掘和体现美,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中的美,把美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化学教学与美育的结合,要从课堂教学和化学实验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教学中也不缺少美,关键在于能否从中敏锐地捕捉到。化学美包括物质结构的对称美和不对称美、化学实验中的变化美、化学家故事带来的情景美等内容。笔者在化学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发现美、理解美、享受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优质化。一、物质结构的对称美。晶体的结构是让学生体验物质结构对称美的好素材。教材中的许多晶体,如NaCl晶体、金刚石晶体、石墨晶体、干冰晶体、金属晶体等,不仅它们…  相似文献   

4.
化学学科在揭示物质内部丰富多样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化学领域中所蕴含的美。化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化学中蕴含的美,在教学中从情感转移、和谐奇异、多样性、统一性等原理着手,引导学生去追求美、探索美。  相似文献   

5.
二、复习方法指导 1.重视化学实验氧气是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所以氧气的性质实验与实验室制取既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蕴含有今后认识其它物质的重要方法,因此要重视这部分化学实验的复习。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一门美的学科。色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及奇妙的化学现象给我们丰富的视觉享受,化学是物质世界在运动变化中体现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给我们以旋律美的体验,难怪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结构理论被喻为“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化学理论把外观似乎杂乱无章的化学世界提炼成和谐、单纯的世界,体现了真和美的统一。化学家从美的角度开展的神奇的审美创造,不仅揭示和超越了化学的自然美,而且他们工作时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又使我们品味到怡情怡性的创造美感。化学的美和化学的审美创造不仅促成了化学的发展,也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弥足珍贵的动力源泉。化学的美是促使在化学学科方面创造的本质力量,因而在化学教学时品味化学的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迄今为止,人类研究过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物质之间的变化更是不计其数,为了表述这些物质及其变化,在化学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符号系统,即化学用语系统(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书面语言).化学用语的完善适应了化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化学的发展,化学用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史永香 《考试周刊》2013,(71):151-152
化学知识揭示了物质内容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揭示了物质所固有的各种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揭示了化学领域所蕴含的美.课堂美育,就是要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正确阐释学科的审美价值,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在化学教育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黄婕 《山东教育》2006,(5):35-36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物质的性质体现在宏观变化上,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微观更高是是理解性质,变化本质的依据,而化学符号则从微观层次上科学、简明地表达了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连接宏观与微观的中介。  相似文献   

10.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物质的分类、命名及相应的理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类型、规律、化学用语、溶液理论等知识内容.这些内容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因此,一定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注意答题的规范,以避免在中考时意外失分.  相似文献   

11.
实验是科学认识的重要源泉,是研究科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中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化学实验美同样也是化学科学美的基础,它揭示了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化学实验教学融多种美于一体,是一个充满美的科学过程,其无穷的魅力耐人寻味、耐人探索。在千奇万变、错综复杂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积极发现美、倡导美,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是很有益处的。一、化学实验装置的整齐美化学实验要求,实验装置正确而整齐…  相似文献   

12.
中学美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包括化学学科在内的各科教学共同完成的。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美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化学美教育。化学美教育,就是通过对化学美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指学生水平的创造)化学美的能力,同时形成一定的化学审美修养的过程。本文拟对化学美的特征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化学美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基本要求做一探讨。 一 化学美的基本特征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的美,是化学美产生的基础。化学美是一种理性美,是化学内  相似文献   

13.
杨廷芳 《青海教育》2003,(11):42-43
化学科学充满了魅力,是因为化学现象很美,物质结构很独特,化学理论和谐统一,化学实验新颖,有创造性化学充满了好奇,诱你去想象,去创造。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主要采用各学科渗透的方式进行.化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在环境教育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学习各种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职能,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5.
黄婕 《山东教育》2005,(3):48-49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性质体现在宏观变化上,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微观知识则是理解性质、把握变化本质的基础与依据,而化学符号则从微观层次简明地表达了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连接宏观和微观的中介和桥梁。这样,在化学学习中,学习者心理上就形成了对物质所特有的三种表征形式: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16.
李正军 《时代教育》2007,(8Z):90-90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实验的教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然而由于学生对一些有毒物质的认识还不深入,实验中常常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给化学实验教学埋下非常大的隐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有毒物质知识的介绍,意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化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自然科学,是一个充满美感的和谐体。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将化学所蕴涵的美充分地显露出来,变为化学教学的美,就会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这就是化学教学的艺术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李文旭 《中国教师》2008,(24):41-42
<正>化学概念是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正确的化学概念,既是化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化学知识奠定基础。美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美育 ,很多人想到的只是美术课、音乐课 ,认为这是美术、音乐教师的事 ,其实美育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不仅揭示物质内部丰富多样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 ,而且揭示了化学领域所蕴含的美。化学教学中可通过物质结构美、化学实验美、课件设计美、化学创造美等渗透美育 ,以提高学生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物质结构美  科学知识本身就包含着真与美 ,化学知识蕴含着很多审美因素。化学现象中声、光、色、态的奇特美 ;物质内部结构的对称、均衡美 ;化学理论、原理所揭示的物质世界的规律美等 ,都是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