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成立于1989年,其前身为中文科、语文教研组。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2入,副教授5人讲师7人,助教7人。设有古代戏曲研究室和现当代散文研究室;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两个硕士点。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文学概论、逻辑学、写作学、教学法等;开设的选修课有:古代戏曲研究、古代小说研究、两汉文化研究、唐代传奇研究、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文学风格研究、现当代散文研究、美学、影视文学等。多年来,中文系坚持以师范为本,职前培养与…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4,(1):108-111
以话语研究作为切入点,选取新时期报告文学相关作品为研究文本,以"体育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时代语境和体育话语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80年代前期体育话语中知识分子立场的苏醒和80年代后期体育话语中知识分子立场的精英化。80年代前期,体育题材报告文学为赞美体育人、歌颂体育事业的"冠军文学"所主导;80年代后期,"问题文学"以冷峻、犀利的笔调对体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不论是"冠军文学"还是"问题文学"时期,话语中的知识分子立场始终贯穿于新时期报告文学之中。  相似文献   

3.
体育文学是体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体育文学比较繁荣,梳理、分析其发展历程与其特点,可为我国体育文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体育文学的嬗变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美国体育文学的嬗变可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1896年至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晚期、20世纪晚期至今;美国体育文学的主旨先后经历了突出男权主义、反种族隔离、反思工业文明与现代社会、强调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过程;集体人叙事与个体人叙事的融合以及重视"身体叙事",是当今美国体育文学的主要特点。提倡创作题材的多元化、拓展创作思路的开阔性,是美国体育文学发展对我国体育文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体育文学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体育文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达到繁荣的鼎盛时期,90年代以来体育文学发展呈现衰落的趋势。体育文学的发展境况与时代紧密相连,受经济、文化、社会等综合环境的影响。体育文学发展的困境是创作主体、受众、传播媒介共同变更后的结果。体育文学发展困境的消解策略在于:把握文学的价值,破除抑制人的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因素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梳理和总结了中国竞技篮球的发展历程。结果发现,20世纪50~60年代是中国竞技篮球发展的“腾飞期”,也是篮球自传入中国至今最辉煌的时期,、通过对这一时期发展轨迹的深入探讨,旨在找出支撑这一辉煌背后的成功经验,为新时期中国竞技篮球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闫巍  若水 《收藏》2012,(15):100-103
笔者收藏了竺可桢和巴金这两位20世纪科学和文学巨擘的信札,字里行间流淌着纯真的友情。巴金(1904~2005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人,祖籍浙江。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采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巨匠。竺可桢(1890~1974年)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童第周(1902~1979年)浙江省鄞县人,是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的生物学家、教育家..生前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他是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萧乾(1910~1999年)原名萧炳乾,蒙古族,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20世纪60年代中国体育外交进行回顾,旨在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为今后我国体育外交工作提供借鉴.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反帝反修”战略形成.在这一大背景下,体育外交以打破国际封锁为目标,采取了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和中间地带国家交往等措施,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和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的任务,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期体育外交工作应正确把握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分歧;发挥体育对外援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谢伟 《围棋天地》2007,(4):92-93
何云波先生以围棋作博士论文,探讨围棋与中国文学、艺术的关系。他的导师、四川大学的曹顺庆先生说,这是从形而下的角度,开辟一条进入中国文化的新的入径。而全书竭力想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作为竞技性游戏的围棋,在中国古代是如何成为艺术,如何被赋予“道”的意义的,到20世纪,它为什么又会重新回归为竞技。  相似文献   

9.
荒诞,是贯穿于整个20世纪西方文学主潮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也是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力图在美学研究的多维视野中来阐释西方文学艺术中的荒诞主题,并进而论证荒诞是美学发展进入20世纪后形成的一个重要范畴。文章分析了荒诞产生的历史根源,荒诞的审美蕴涵,荒诞艺术的审美效应以及“荒诞”范畴在美学史上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凌云 《收藏》2008,(6):70-72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馆藏有200多幅中国绘画,时间跨度为从10世纪列20世纪晚期,其中大多为明、清年间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与病魔斗争与巴金同时代的文学大师早已作古,而独巴金仍顽强地活在世上,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一代文学泰斗巴金,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悠然来到了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2.
李志铭 《收藏》2013,(11):82-87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大陆面临着内外交战以及西潮政经文化逐步东渐所带来的剧烈冲击,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对峙,中西体用论述之争不断,帝国殖民主义与爱国民族主义之间抗衡加剧。当时的时代背景复杂且惊心动魄,促使彼时文坛改革之风四起,各种文艺思想风起云涌却也相互倾轧。但无疑地,这一时期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创生萌发、名家辈出的黄金时代,因而被统称“三十年代文学”。又由于该时期所倡导的白话文学主要相对于文言体裁的旧文学,故亦称作“新文学”。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现代与传统二者的张力中逶迤前进。本文将百年文学划分为三个时期。并认为:文学的主题由最初的改造民族灵魂衍化断裂为今日的欲望狂欢;作家叙事立场也由激情的史诗般的宏大转向了私人的窃窃私语;与此相适应.文学的总体美感特征也从狂■突进式的力与美的追求到五六十年代的单纯明朗及至文学狂欢所显示的滑稽最终变为当下的冷静与荒寒。  相似文献   

14.
以东亚体育强国中国、日本、韩国参与夏季奥运会为切入点,简述了20世纪以来东亚夏季奥运会的发展历程,日本是东亚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引领东亚奥运会;20世纪80年代日本逐渐衰落,韩国和中国共同位居世界体育板块的第二军团;90年代至今中国逐步成为东亚体育排头兵,2000年后中国在金牌和奖牌总数上已经远超过日本和韩国,引领着东亚夏季奥运会的格局不断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政治环境稳定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东亚奥运会发展的环境,揭示了东亚各国国力的增强对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旨在为促进东亚夏季奥运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代竞技体育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竞技体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竞技水平几乎达到了极限。20世纪60年代以来,“超量恢复理论”、“间歇训练法”、“高原训练”、“无氧阈理论”等带动了耐力性项目成绩大幅度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育科学融合了战略研究、决策科学、美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统计学、营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建国60年来的中国农村学校体育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研究的时间与数量分布、研究的类型与内容体系,以及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述.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数量直到80年代才开始迅猛增长.研究的类型包括理论探讨、现状调查、经验总结、对策建议和新闻报道类五大类,且存在着概念界定不够清晰、严谨性和规范性不够、以偏概全现象突出等问题.本研究旨在为新时期更好地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武术在世界文化互动中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岗 《体育科学》2002,22(6):68-68
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互动加快了武术教育功能提升.20世纪初的中国,由于外受侵略伴随着"西学"与"东学"的互动、交流、碰撞和争论,新文化运动中所产生的"中体西用"和"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思想,为武术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时期报纸体育新闻的传播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世纪的中国体育·一、新时期报纸体育新闻传播的时代背景1979年中国奥委会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从此中国开始积极地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各项活动。中国体育健儿在短短十几年中创造的优异成绩、中国政府举办亚运会获得的成功、申办2000年奥运会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吴振锋  吴夷 《收藏》2011,(10):30-35
钱松喦是20世纪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由钱松喦、傅抱石为代表的江苏山水画派或称新金陵画派曾与以石鲁、赵望云为代表的长安画派和以黎雄才为代表的第二代岭南画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构筑了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郎绍君 《收藏》2008,(2):52-53
20世纪中国画史,是改革变异的历史、大力融合西方艺术的历史,也是与中国社会革命、社会改变密切相关的历史。20世纪的历史环境,能成就艺术家,也会使艺术家陷入困境。李可染无疑属于前者,而且是前者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