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室内以月亮形拱门作为装饰,使整个房间增添了浓浓的中国古典风情。2洛阳市瀛洲大桥主桥中跨为月亮形中承式钢管系杆拱桥,是钢铁打造的巨形月牙儿。如何过3月牙形水晶吊坠,神秘而高贵。4月亮形沙发,坐在上面是温馨而舒适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刘春花 《广西教育》2013,(45):56-56,64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而神聚。  相似文献   

3.
《看月食》一课,课文本身的科学性很强。月食这一天文学中的自然景观,本来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到月亮和太阳中间,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时,挡住了月亮而形成的。可是,过去有的人认为是天狗吃了月亮。所以我力求做到: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教师准确讲授(借助挂图)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月食形  相似文献   

4.
飞碟和月亮     
正飞碟落到阳台上。爸爸用起子旋动螺丝,打开盖子,从里面取出一个月亮,是个香蕉形月亮!爸爸用钻子在两头钻出小孔,穿上线,系在棍子上,做成一个灯笼。晚上,我提着月亮灯笼走来走去,真好玩。白天,月亮灯笼变淡了,好像要睡觉的样子。飞碟飞来飞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常所说的潮汐是海洋潮汐,简称海潮。它是由月球、太阳联合引起的表现在海洋上的一种力,叫引潮力。每当月亮与太阳处在望时或汇合时,处于满月或新月时,两种引力便合在一起而形成强烈的朔望潮。如太阳与月亮处于相位差90°时,吸引力便减弱而出现小潮。潮汐受风、水深、岸形和海底构造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谈谈英语阅读中的文化语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 约外语阅读理解的一大障碍是文化语义。 以月亮为例, 普天之下只有一颗月亮, 照理说人 类对月亮的印象和情感应该是一样的。可实际情 形却并非如此。同望一轮明月, 中国人想到的可 能是玉兔东升、嫦娥奔月、千里共婵娟; 而美国人 想到的可能是“月亮钻石”、阿波罗登月、光溜溜 的屁股(naked buttocks)。月亮的象征意义与文 化涵义在中西方人的文化图谱上竟然如此迥 异! 英语中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 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 能猜出它准确蕴义的读者恐怕不多。道 理就在于, An old dog barks 在中国人的心理认知图式中 绝对是贬义…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中的“月亮文学”现象,感兴趣者多而深入研究者少。本文认为,阴柔之美与初民崇拜是“月亮文学”生成的条件;月亮的普照与诗人的人民性是“月亮文学”传播的前提;月亮的跨时空特质是“月亮文学”繁荣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中的"月亮文学"现象,感兴趣者多而深入研究者少.本文认为,阴柔之美与初民崇拜是"月亮文学"生成的条件;月亮的普照与诗人的人民性是"月亮文学"传播的前提;月亮的跨时空特质是"月亮文学"繁荣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中的“月亮学”现象,感兴趣多而深入研究少。本认为,阴柔之美与初民崇拜是“月亮学”生成的条件;月亮的普照与诗人的人民性是“月亮学”传播的前提;月亮的跨时空特质是“月亮学”繁荣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
太阳有光,月亮也有光,为什么月亮上有暗斑,而太阳上却没有呢?一个小女孩天真地问妈妈。因为太阳的光是自己的,而月亮的光是别人的,是太阳给的。妈妈告诉小女孩。  相似文献   

11.
当时的月亮     
张爱玲说,二十年前的月亮和今天的月亮是不同的。也许月亮已不仅仅是月亮,当时的月亮,令人触动的在于当时,而不在于月亮。谁能告诉我,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谁也不能告诉我。记忆框于当时,场景模糊。初中毕业,一群人去K歌,回去的时候,赶上最后一班公交车,依旧坐在靠窗位  相似文献   

12.
月亮谷是一个异常美丽的地方,那儿有茂密的森林、陡峭的悬崖、甘甜的泉水和一望无际的草原。最美的要数那月亮谷的月亮,皎洁而美丽,散发出清冽的光辉。正因为有这美丽的月亮,所以才  相似文献   

13.
马欣 《考试周刊》2011,(84):27-28
月亮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常用的意象,欣赏中国文学离不开对月亮的欣赏。张爱玲的世界中月亮的意象俯拾皆是,而把月亮这一意象发展到顶峰,则当推《金锁记》。在这片小说中,共六次描写到月亮,有的一笔带过,有的浓墨重彩,汇成一条动人的月亮河。  相似文献   

14.
月光之下     
刘金松 《师道》2008,(2):52-53
月亮普照之下的界域,是形而下的人间;而有关月亮的点点文字,则弥漫着月色的清冷温柔。  相似文献   

15.
月亮是张爱玲小说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在《金锁记》中更是中心意象,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见证了女性悲剧性的命运。作品写了三种月亮,一是叙述人的月亮,一是长安的“模糊的缺月”,一是寿芝眼里的月亮。  相似文献   

16.
农历八月十五。夜幕降临了。太阳渐渐在山的那边隐去,谁也不知道它要去哪。不知何时,月亮已经升上来了,只是上面没开灯,看见的是一个若隐若现好像影子的月亮。过了好久,月亮终于亮起来了。地上有好多晒月亮的人。他们说月亮是有眉毛有眼睛有鼻子有嘴的,还说这会儿月亮正慈祥地咧着嘴朝他们笑,但是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这只不过是个月亮而己!上面一定很冷的,虽然今天是八月十五,虽然今晚的月亮好大,好圆。  相似文献   

17.
李白和王维是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大诗人,但他们却具有不同的月亮情结;李白以月为友,借月亮排解孤独寂寞;而王维以月为景,借月亮烘托自然之清静和谐。  相似文献   

18.
曾经读过这样一段话:“高处有月亮,但是假如你的目标是苹果,就不必飞得那么高。因为如果你的目标是苹果,而你飞到1万米的高空,那么你既得不到月亮,也看不见苹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总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飞得高,都能到达“月亮”而不只是苹果,甚至在我们内心深处,已自作主张地为学生确定了目标——“月亮”。  相似文献   

19.
月亮在古诗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月亮的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而在西方世界,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古诗英译中,保留月亮的意象与连贯是译者的挑战。《琵琶行》的英译,是对原诗中“月”的复现关系与月亮意象连贯的重构,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  相似文献   

20.
自从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后。人们似乎对月亮特别的关注和偏爱。而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更是情有独钟。诗人们经过丰富的想象,描画出了月亮那自然而纯美的万种风情。这种复杂的情感滥觞为绚丽灿烂的月亮文化。那些经典而优美的“月”句。被世人传唱不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