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四水醋酸锰,[1, 10]-邻菲罗啉, 4-(4-羟基吡啶基)-1, 2-邻苯二甲酸,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Mn(L)(phen)(H_2O)]·H_2O,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10.5357(4)?,b=10.7779(6)?,c=12.2105(6)?,α=72.990(5)°,β=65.808(4)°,γ=65.339(5)°,V=1136.99(9)?~3, Z=1,M_r=1084.71.配合物每个结构单元由两个Mn离子,两个邻菲罗啉,两个4-(4-羟基吡啶基)-1, 2-邻苯二甲酸配体,两个配位水和两个结晶水分子组成.配合物在空间堆积之后形成了一个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以2-氨基-4-吡啶羧酸(Hain)和2, 2’-联吡啶为配体,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个新的Ni(Ⅱ)配位聚合物{[Ni_(0.5)(py)(H_2O)_2]·(ain)·(H_2O)_3}_n,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 Fdd2空间群,晶胞参数:a=22.3018(17)?,b=20.8637(12)?,c=13.7290(7)?,α=β=γ=90°,V=6388.0(7)?~3,Z=16,Dc=1.402 mg/m~3,最终偏差因子R_1=0.0582,wR_2=0.1706 [I> 2σ(I)],F(000)=2856.0.该配合物为零维单核结构,通过复杂的氢键堆积为最终的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Cd(II)配位聚合物{[Cd_(0.5)(Ac)(bbib)_(0.5)](H_2O)_2}_n,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259(4) ,b=14.7638(5) ,c=16.4687(7) ,α=90°,β=106.975(4)°,γ=90°,V=2587.31(18)~3,Z=8,D_c=1.517 mg/m~3,最终偏差因子R_1=0.0294,wR_2=0.0691[I(2((I)],F(000)=1208.0.该配合物的1D链结构通过氢键链接为2D层结构,进而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最终的3D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Co(Ⅱ)配位聚合物[Co(phda)(bib)(H_2O)]n,并对其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4297(14),b=13.6937(11),c=12.6858(13),α=90°,β=105.179(11)°,γ=90°,V=2083.9(4)~3,Z=4,Dc=1.528 mg/m~3,最终偏差因子R_1=0.1245,wR_2=0.4172[I>2σ(I)],F(000)=988.该配合物为2D层结构,通过氢键结合为层对,层对之间通过弱的范德华力堆积为3D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维链状锰配位聚合物[Mn(C10H8N2)C12]n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C:/e空阃群,晶胞参数是a=1.7757(2)nm,b=0.91776(11)nm,c=0.69953(9)nm,B=111.895(6)°,V=1.0578(2)nm3,Z=4。每个锰离子周围有4个氯离子和2个由2,2’-联吡啶提供的氮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相邻两个锰离子通过两个氯离子相连,将配合物扩展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维链状锰配位聚合物[Mn(C10H8N2)Cl2]n,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是a=1.7757(2)nm,b=0.91776(11)nm,c=0.69953(9)nm,β=111.895(6)°,V=1.0578(2)nm3,Z=4。每个锰离子周围有4个氯离子和2个由2,2’–联吡啶提供的氮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相邻两个锰离子通过两个氯离子相连,将配合物扩展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乙醚缓慢地扩散到六水合苦味酸锰的DMF溶液中的方法得到了标题配合物[Mn_2(Pic)_4(DMF)_8](Pic=苦味酸根阴离子)并进行了X-射线结构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15.2561(12),b=19.6756(16),c= 12.1328(10)■,β=94.4010(10)°,V=3631.2(5)■~3,Z=2,C_(48)H_(64)Mn_2N_(20)O_(36),M_■= 1607.07,D_c=1.470g/cm~3,F(000)=1660,μ=0.451mm~(-1),最终的一致性因子R= 0.0424。在不对称单胞中存在着两种配位环境相同的Mn(Ⅱ)离子,四个DMF中的羰基氧原子和两个苦味酸根离子中的酚氧原子直接和Mn(Ⅱ)离子配位,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的稀土配合物[Nd(H_2O)ddpp]_n(ddpp:2,5-二(2',4'-二羧酸苯基)吡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标题配位物的结构式为C_(21)H_(12)NNdO_9,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9.3219(6)?,b=10.5276(6)?,c=11.1369(7)?,α=64.340(1)°,β=80.881(1)°,γ=82.009(1)°.V=969.64(10)?~3,Z=1,最终偏差因子R_1=0.0353,wR_2=0.0941(Ⅰ>2σ(Ⅰ)),F(000)=554.中心Nd(Ⅲ)原子形成了九配位体的单帽四方反棱柱结构,再通过氢键最终形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一个新型单核配合物[Fe(MeCN)_2(H_2O)_4]·HL (1)由FeCl_3·6H_2O、2,4-二羟基-1,5-苯二磺酸(H_4L)在乙腈(MeCN)的水溶液中反应获得,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在配合物1中,阳离子组分[Fe(MeCN)_2(H_2O)_4](3+)含有Fe(Ⅲ)中心是六配位,呈现八面体几何形状,其中两个乙腈分子互为反向占据Fe(Ⅲ)中心的轴向位置,四个水分子在赤道线与Fe(Ⅲ)配位.阴离子HL(3+)含有Fe(Ⅲ)中心是六配位,呈现八面体几何形状,其中两个乙腈分子互为反向占据Fe(Ⅲ)中心的轴向位置,四个水分子在赤道线与Fe(Ⅲ)配位.阴离子HL(3-)提供电荷平衡,其平面处于近似垂直于两个乙腈分子所在的阳离子轴.有趣的是,配合物1通过水分子、酚羟基与磺酸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和乙腈分子与阴离子上苯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_(10)H_(17)FeN_2O_(12)S_2,M=477.23,空间群为I-42d,a=b=13.304 2(10)?,c=21.484 8(4)?,α=γ=β=90°,V=3 802.85(8)?(3-)提供电荷平衡,其平面处于近似垂直于两个乙腈分子所在的阳离子轴.有趣的是,配合物1通过水分子、酚羟基与磺酸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和乙腈分子与阴离子上苯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_(10)H_(17)FeN_2O_(12)S_2,M=477.23,空间群为I-42d,a=b=13.304 2(10)?,c=21.484 8(4)?,α=γ=β=90°,V=3 802.85(8)?3,z=8,D_c=1.667 Mg/m3,z=8,D_c=1.667 Mg/m3,R1=0.0404,wR2=0.0957.  相似文献   

10.
1,2-二溴环己烷、1-乙基咪唑、氧化银按照物质的量比为1∶2∶1的比例,在DMSO溶液中成功的了目标配合物[{(CH_3CH_2(CHNCHCHN)}_(2n)(Ag_2Br_2)]_n,配合物通过了元素分析,~1HNMR和X-ray衍射表征.晶体的结构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化合物晶胞参数为a=15.248 9 (15) ?,b=13.988 8 (13)?,c=7.719 8 (7)?,β=109.809 (1)°,V=1 549.3 (3)?3,Z=8,F(000)=1 086,Dx=2.464 Mg/m~3,μ=7.68 mm~(-1),R1=0.019,wR2=0.048.配合物是由1-乙基咪唑,银离子和溴离子桥联的聚合物结构,银离子是一个四面体结构,溴离子联接两个结构单元而形成一维聚合结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热法合成一个新的羧酸金属配位聚合物[Cd(fu)(bipy)(H2O)](1)(bipy:2,2’-联吡啶,H2fu:反丁烯二酸)。配合物晶体为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92242(7),b=16.2136(12),c=19.9133(14),V=2978.2(4)3,Z=8,Mr=400.67,Dc=1.491g/cm-3,F(000)=1584,μ=1.491mm-1,S=1.012,R=0.362,wR=0.0959,I>2σ(I)的衍射点有2352个。Cd(II)中心与桥联配体fu2-配位形成一维链聚合物,一维链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在室温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具有荧光性质。在下煅烧配合物1的粉末产生CdO纳米颗粒。获得的CdO颗粒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扫描电镜观察形貌,研究发现以不同溶剂合成的配合物1的粉末作为前驱体,合成的CdO粒子形状不同。  相似文献   

12.
用氢氧化钴、丙二酸(mal)和三吡唑甲烷(tpm)合成了氢键连接的超分子配位化合物[Co(mal)(tpm)(H2O)]·2H2O,该化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5.414(3)(A),b=9.1174(18)(A),c=12.886(3)(A),α=90°,β=90°,γ=90°,V=1811.0(6)(A)3,Z=4.结晶水与配位水之间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将配合物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1,3-联(4-吡啶基)丙烷(bpp),间苯二甲酸(H2ip)为有机配体,以过渡金属Zn为中心离子,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出配合物.化合物中Zn离子表现为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P2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10.9443(8),b=11.1569(8),c=15.7486(12),α=90.00°,β=103.8230(10)°,γ=90.00°,V=1.8673(2)3,Z=4,Dc=1.539g/cm3.由于bpp分子中含有丙烷基柔性链,故其在晶体中有多样的几何构型,而H2ip分子为多羧酸刚性分子,羧基上的氧原子可以有多种配位形式,在晶体中可以形成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水热条件下,用MnCl2·4H2O、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和4,4'-联吡啶自组装合成了二维配位聚合物[Mn2(BPTC)(4,4'-bipy)1.5(H2O)3]n(H4BPTC=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4,4'-bipy=4,4'-联吡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该配位聚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教为:a=10.434(2)(A),b=11.845(3)(A),c=13.904(3)(A),a=107.392(3),β=94.862(3),γ=111.394(3),V=1490.1(5)(A)3,Z=2,Mr=752.42,De=1.677g/cm2,F(000)=766,μ=0.922 mm-1,RI=0.0600,wR2=0.1435.  相似文献   

15.
通过ZnCl2与NH4SCN和二乙烯三胺(DIEN)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制备出了单核配合物Zn(DIEN)(SCN)2,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mc2(1),晶胞参数为:a=8.6540(17)(A),b=12.916(3)(A),c=11.128(2)(A),V=1243.8(4)(A)3,Z=4,Mr=284.70,D=1.520 gcm-3,F(000)=584,μ=2.283 mm-1(MoKa).通过对其晶体结构的研究发现,锌离子处于一个稍微扭曲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中,周围为五个N原子,其中二乙烯三胺中的两个N原子[N(3)和N(4)]以及所有的C原子都是无序的.标题配合物的合成采用了单纯水溶液的方法,与传统的Zn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相比.简单、易行、节约能源且易于操作,而且晶体颗粒较大、晶形完整,易于培养成大晶体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聚合物{[Co(H_2bptc)(4-bpy)_(1.5)(H_2O)_2](2H_2O}n[H_4bptc为2,3,3',5'-联苯四酸,4-bpy为4,4(联吡啶],经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量其结构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0429(5) ,b=11.4609(7) ,c=20.2316(12) ,α=103.6040(10)°,β=89.8480(10)°,γ=108.8700(10)°,V=1709.71(18) ~3,Mr=729.03,Z=2,Dc=1.416,F(000)=754,吸收系数μ=0.571 mm~(-1),最终偏离因子R_1=0.056 4,wR_2=0.131 8.在化合物中,2,3,3',5'-联苯四酸和4,4'-联吡啶交替连接六配位的钴形成四边形的微孔,此微孔交替连接成一维链结构,水分子和羧基间的氢键把这些一维链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Nd(NO_3)_3·6H_2O、C_6H_5CH_2N(CH_3)_3OH和浓HNO_3为反应试剂,通过溶液挥发得到一例新型配合物[(C_6H_5CH_2)N(CH_3)_3]_3[Nd(NO_3)_6](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三斜晶系,P-1(No.2)空间群,晶胞参数a=9.779(1)?,b=10.857(1)?,c=22.412(3)?,α=78.064(3)°,β=81.766(3)°,γ=65.596(3)°, V=2115.5(5)?3, Z=2.配合物1中Nd3, Z=2.配合物1中Nd(3+)与6个NO_3(3+)与6个NO_3-阴离子的12个O原子配位,大体积的[Nd(NO_3)_6]-阴离子的12个O原子配位,大体积的[Nd(NO_3)_6](3-)阴离子和电荷平衡[(CH_3)_3N(C_6H_5CH_2)](3-)阴离子和电荷平衡[(CH_3)_3N(C_6H_5CH_2)]+阳离子之间通过非共价库仑力以及范德华力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8.
硝酸锂与己二胺四甲叉膦酸(H8L)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一个新型配位聚合物[Li_2(H_6L)(H_2O)_4](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位聚合物结晶于P-1空间群,晶胞参数a=5.9800(1),b=9.463 9(2),c=11.0305(2),α=74.445(1)°,β=76.108(1)°,γ=84.284(1)°.该配位聚合物中锂离子通过四膦酸配体中每个膦酸基团上的一个氧原子的配位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地,通过链内氢键作用以及相邻链单元间的氢键作用,堆积组装形成了一个结构致密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种新颖的配合物[Zn(H2O)(bpp)(Bript)2]n(其中,bpp=1,3-二(4-吡啶)丙烷,H2Bript=5-溴间苯二甲酸),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结构.晶体数据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为:a=7.862(3),b=27.530(10),c=9.664(4),β=96.694(6)°,V=2077.6(13)3,Z=4,Dcalc=1.677 g·cm-3,μ=3.141 mm-1,F(000)=1056,R1=0.1119,wR2=0.2760.在配合物中,Zn原子被5-溴间苯二甲酸离子连接为一维链,这些一维链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连接在一起形成二维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u(NIT-1'-MeB zI m)2Cl2]·4H2O(NIT-1'-MeB zI m=2-{2'-[(1'-甲基)苯并咪唑]]}-4,4,5,5,-四甲基苯并咪唑-3-氧化-1-氧基自由基),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X衍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0H46Cl2Cu N8O8,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7.353(5),b=21.083(6),c=11.978(3),α=90°,β=111.964(3)°,γ=90°,V=4064.0(19)3,Z=4,Dc=1.277 g/cm3,最终偏差因子R1=0.0786,wR2=0.2213(I>2σ(I)),F(000)=1636.中心金属Cu(Ⅱ)离子与两个自由基螯合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畸形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