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这为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言转换的过程受到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绝对等值在翻译中是不存在的,但是有效的翻译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关联理论把翻译视为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翻译本质上是一个译者在原语认知语境和译语认知语境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译文作为一种阐释性文本在内容上必须与原文相似,并且使译文读者像原文读者一样没有付出不必要的推理努力就达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原文与译文关联度相对应的语用等值翻译是获得有效翻译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根据接受美学翻译观,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参与者,他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充分了发挥能动作用,他是原作的特殊读者,目的在于对原作进行解读和阐释,最终形成译作文本;在解读和阐释的过程中,译者要对原作者、原语文化以及译文读者所处的文化环境进行研究,最终实现译文读者与原作顺利的沟通。  相似文献   

4.
德国功能理论的译文目的论,要求译者翻译时首先考虑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读者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就要弄清楚儿童读者的审美要求,要明确儿童文学文本的主要功能,同时考虑译语文化受众的接受能力.要实现儿童文学译本的目的,译者必须依据目的论的法则,从语内、语际两方面着手,把握原语和译语的主要特征,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德国功能理论的译文目的论,要求译者翻译时首先考虑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读者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就要弄清楚儿童读者的审美要求,要明确儿童文学文本的主要功能,同时考虑译语文化受众的接受能力。要实现儿童文学译本的目的,译者必须依据目的论的法则,从语内、语际两方面着手,把握原语和译语的主要特征,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黄娟  周满平 《海外英语》2013,(7X):163-166
互文性理论是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中一个较新的概念,它关注的是一个文本同他文本的相互指涉,在翻译研究中强调作品、语言、社会文化等与原文作者、译者、原文读者、译文读者等的对话与交流。钱锺书的著作《围城》充满了大量的互文性现象,这为读者带来丰富文化盛宴的同时,也为译者带来了重重的翻译困难,但妥善处理互文性可以有效地克服不同语言文化障碍,实现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反应趋于一致,从而使译文与原文获得最大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7.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深刻的思想革命,肯定了译语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围城》英译本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灵活采取翻译方法对译语读者进行关照.一方面,译者迁就译语读者现有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水平,关注了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以及认知心理,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译者向读者输入异语文化成分,提高读者的认知能力,开拓读者的接受视野.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从本雅明关于原文和译文是"圆与其切线"的比喻出发,分析了从共时的角度看,由于受到源语与译语的特点,原文文本的地位,译者的目的以及读者对象,译入语的文化语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同一原文可有不同的译文;从历时的角度分析,由于文本理解的历史性,读者的期待视域的变化,文学作品的复译有其必然性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晓丽  安静 《文教资料》2011,(2):31-33,88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源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作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在W.J.F.詹纳尔的《西游记》译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詹纳尔为翻译《西游记》中的文化内容,采取了多种手法,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替代法及注释法。本文通过评析具体例句指出,在翻译涉及文化内涵的文本时,译者应灵活采用翻译方法,在忠于原文作者和忠于译语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实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1.
阮宏芳 《考试周刊》2014,(59):16-17
本文从概念整合模式下的认知翻译观看中国古诗翻译。概念整合下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个四空间的整合过程。通过实例解读,作者认为,诗歌翻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整合的过程,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除了文本之间的转换外,还涉及源语和译语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是译者在原文和译文认知框架制约下的主观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2.
功能翻译理论及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理论有助于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昆曲翻译中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主体审美在昆曲翻译中的具体体现。交际性对等原则与译者主体性在昆曲翻译中的应用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昆曲翻译中的同一认知关系。这种同一认知关系体现在原文同译者风格、译文文化语境、译语美学特征的同一认知。同时,译者主体性介入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译文的质量决定于译者的语言表现力,而表现力又取决于译者的文德修养。译者要有“平和”的语言文化观,要有开拓精神,拉伸译语的张力,推动译语的发展。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关怀读者的文化情感,又要“和而不流”。为了更好地把握翻译过程各个相互影响的因素,译者要时常“自省”,尽量“忠实”原文,在“过”与“不及”间寻求中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迎合旅游文本翻译的特点,实现其信息、呼唤和美学功能,译者需兼顾语言、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处理,以满足译文读者的心理和文化需求。基于认知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可以帮助译者对源语进行三重解构,在重建译语图式的同时译者应当依据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为行为准则,适度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择善而从”的翻译策略。译者通过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的重建使译文词句通顺自然,补充缺失的背景信息,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吸引游客,最终实现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理想的翻译是原文中所蕴含的认知结果可以完全忠实地反映在译文中。鉴于源语和目标语在句法、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译文和原文有时会存在差异,这使得原文中所蕴含的认知结果不能完全忠实地反映在译文中,译者在译文中对原文中所蕴含的认知结果进行了调整。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看,译者有时需要在译文中对原文中所蕴含的图形-背景关系进行转换。本文通过简单句、复合句的翻译实例简要阐释了图形-背景关系在译文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作者运用文化翻译现的理论。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出发.对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努力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还指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成功译文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是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7.
翻译研究经历了由"文本独自"到"译者独自"再到目前"文化独白"的转向.译者虽然由原语文化可以自由穿透的玻璃球变成了译语文化可以自由穿越的玻璃球,但译者认知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在翻译研究中依然缺席,译者依然仅仅是一个没有躯体体验的主体.美国译论家罗宾逊把翻译中既是载体又是感性存在的译者"躯体"引入翻译研究中,不仅为较为空泛、抽象的译者主体提供了实质性的基础,也为后现代语境下颠覆原文同一性的行为找到草根性的发轫点.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不同时期出版的《瓦尔登湖》的3个中文译本为例,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思想,比较分析译语文化介入问题。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的译者在译语文化因素的介入上表现出各自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对原文文本文化的诠释上走的是从归化译语到回归源语表达的演化过程。另外,不同译者在处理译语文化介入上同样存在着侧重归化或侧重异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对翻译进行研究时,研究者通常忽视了其他学科对翻译的影响、参考语言带来的局限性及研究者本人的主观因素。译者,尤其是初学翻译者没有认识到大多数翻译理论及翻译标准的提出都受这三种背景因素的制约,结果往往被翻译标准束缚得不敢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翻译,即认识这一活动中所涉及的因素;原文作者、原文文本、原文读者、译者、译文文本、译文读者,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样,译者对翻译过程中将要遇到的矛盾就会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认识在翻译活动中自己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活着》的英译本一经出版获好评无数,译者白睿文力求忠实原文,尽力传达原文内容,译文翻译取得较大成功。两种语言间完全对等的翻译是不现实的,译文和原文难免会存在一些细微差异。《活着》英译文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一些语义偏移现象。本文将从译者的认知识解入手,通过对比典型的汉英翻译例句讨论《活着》英译过程中的认知语义偏移的特点,并分析认知语义偏移背后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