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强  伊人 《理科爱好者》2003,(24):69-70
例1甲乙两列火车,甲车的速度是20m/s;乙车的速度是16m/s、长度是240m.两车逆向行驶错车的时间比两车同向行驶错车的时间少96s.求甲车的长度。  相似文献   

2.
例读解题中常会有一类动态物理题,遇到这一类题,许多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更是无从下手,下就一类动态物理题给出特殊解题方法,以供同学们在解题时借鉴。例1甲、乙两列火车,甲车长120m,速度为15m/s,乙车长80m,速度为10m/s。(1)若两车相向行驶,那么甲、乙两车的错车时间是多少?(2)若两车同向行驶,甲车追上乙车后的超车时间是多少?解析本题运用“相对思想方法”解答较为简便。(1)甲、乙两车相向行驶:设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相对速度为15m/s+10m/s,行驶路程为两车长,于是有t1=vs11=1512m0/sm++1800mm/s=8s。(2)甲、…  相似文献   

3.
所谓“错车”是指交错行驶的两车的车身从相错开始到恰好错开为止.以“错车”为背景的问题我们称为“错车”问题.错车问题有同向错车和相向错车以及一车静止三种情形,其中车过桥梁和隧道问题相当于一车静止这种情形.解决错车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这么几个量:两车的长度、两车的速度以及错车的方向.现举例如下:例1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长1000米的大桥需要几分钟?分析与解: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是指火车的车头到大桥的那刻起,到火车的车尾离开大桥的那刻止.在这个时间段里,火车经过的路程是1000 200=1200(米),因此,…  相似文献   

4.
在路程问题中,“遇离”问题变化较大,许多同学往往无从下手。能否恰当选取参照物来确定相等关系,是解此类问题的关键。例1 甲、乙两列火车的长分别为200米、280米,在双行的轨道上相向匀速而行,已知两车自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经过18秒,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5:3,求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   在一次数学课上,笔者出示了下面这道综合练习题:   甲车速度是乙车的3/4,现在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离中点6千米处相遇,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追及和避碰问题时,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1解析法在同一直线上,后面的物体能否追上或者碰撞前面的物体、两物体的最远或者最近距离的临界状态,通常是在它们的速度相等时。因此可以先确定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进行求解。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甲以v1=16m/s的初速度、a1=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以v2=4m/s的初速度、a2=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和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解析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车做匀减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开始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两车距离增大…  相似文献   

7.
正比例与反比例应用题相互联系,断不可分,因此解法也不必分家,也就是说用正比例解答的应用题也可以用反比例解。例:从甲地到乙地,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5小时到达。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几小时到达?1.用反比例解分析:每小时行的路程×时间=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一定),所以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解:设乙车行完全程需x小时。50x=40×5x=42.用正比例解(1)把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看作单位“1”,甲车5小时到达,每小时行这段路程的15;乙车x小时到达,每小时行这段路程的1x。因为甲、乙两车每小时行的路程的比是40:50(一定),所以甲与乙车…  相似文献   

8.
行程问题是应用题的一类典型问题,这类问题有三个基本县:路程、速度和时间,它们的基本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应用时,必须弄清以什么速度、在哪段时间内走了多少路程.对于较复杂的题目,需要采取图示法或列表法进行分析,这样较容易找出等量关系.现就行程问题的几种主要类型分别举例说明如下:一、相遇问题1.甲、乙分别由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通时有如下等量关系:(1)甲走的时间=己走的时间;(2)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距离.2.甲、乙分别由两地相向而行,已比甲晚出发t小时,相遇时有如下等量关系:(1)田所…  相似文献   

9.
季敏 《良师》2002,(18)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这两辆汽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分析与解: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判断。一、可以从两辆车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去考虑甲地开出的车行驶了312÷52=6(小时),乙地开出的车行驶了(480-312)÷42=4(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6-4=2(小时),这说明两车不是同时开出的。二、可以从速度、路程这两方面去分析、计算,作出判断从速度考虑。假设两…  相似文献   

10.
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在解答应用题时,有时会遇到一类列车过桥(或隧道)的题目。列车过桥,应从车头上桥起,算到车尾离桥为止。由于列车车身具有一定的长度,所以我们应当把车长和桥长的和看作列车过桥的路程。由“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可把这类题目归为以下四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冬梅 《江西教育》2001,(10):49-49
策略一鼓励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开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表面看上去似乎有些离奇,但这样培养的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有这样一道题目:甲车从A地到B地要行驶5小时,乙车从B地到A地要行驶7小时,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距中点35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学生在练习时基本上都是这样解的:先根据工程问题的思路求出两车的相遇时间再求出路程,即1÷15+17=352小时,35×2÷3512÷15-17=420千米。…  相似文献   

12.
巧选参照物     
解机械运动题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然而,对于几个物体都运动的问题,如仍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则思维过程往往会显得杂乱无章,不易得到结果。如能巧选参照物,问题很容易解决。请看下面几例。例1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上,某旅客以一定的速度在车厢内行走,设旅客从车尾走到车头用的时间为t1,从车头走到车尾用的时间为t2,那么t1t2(选填等于、大于、小于)。析与解设旅客在车厢内行走的速度为v,火车行驶的速度为v车,车厢的长为l,选地面为参照物,则:人从车尾走向车头时的速度v人1=v车+v,通过的路程s人1=v车t1+l,而s…  相似文献   

13.
一、模空题(本题20分):甲、乙两地相距496千米,汽车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摩托车以2倍于,汽车的速度从动地开往甲地,汽车比摩托车先行半小时.问两车相遇时各行驶了多少路程?解1.设相遇时汽车行驶了千米,摩托车行驶了千米;用代数式表示相遇时两车共行驶了千米,这就是甲、乙两地间的距离496千米.于是得二元一次方程为.2.两车相遇时汽车行驶了小时,摩托车行驶了小时,明代放式表示汽车行驶时间减摩托车行驶时间为小时,它等于小时.于是得二元一次方程为。为了求得结果,应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列方程组(不解方…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初二年级)有下面一道赛题:甲、乙两同学同时从跑道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部时间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乙在全部路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内走。如果他们跑和走的速度分别相等,则先到达终点的是:A.甲B.乙;C.同时到达;D.无法判定.本赛题的一般解法是推理比较,具体解法如下:解析令全部路程为s米,他们跑的速度为。v1米/秒,走的速度为v2米/秒,则:对甲而言,S=v1·T甲/2+v2·t甲/2=(v1+v2)·t甲/2,所以t甲=2s/v1+v2对乙而言t乙=s/2÷v1+s/2÷v2所以…  相似文献   

15.
森林小学正举行应用题比赛。几轮下来后,小猴、小兔、小松鼠三人不相上下。于是大象老师又出了道这样的题: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75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5小时后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25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小猴道:“这道题中有多余条件,我舍去总路程575千米这一条件。根据甲车5小时比乙车多行25千米,先求得甲车每小时多行的千米数,再结合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求得乙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他在答题板上写的是:60-25÷5=55(千米)小兔道:“我舍去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25千米这一条件。根据总路程575千米和5…  相似文献   

16.
探寻一个数学问题的多种解法 ,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题目 甲、乙二人在 40 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 .同时从同一起点同向出发 ,甲的速度是 6米 /秒 ,乙的速度是 4米 /秒 .乙跑几圈后 ,甲可超过乙一圈 ?分析 这是一道同时同向出发的环形追及问题 .从路程上考虑 ,当快者超过慢者一圈时 ,有相等关系① :快者走的路程 -慢者走的路程 =环形跑道周长 ;另一方面 ,从时间上考虑 ,又有相等关系② :同时同向出发 ,当快者超过慢者一圈时 ,两人所用时间相等 .根据这两种相等关系 ,可得以下多种解法 .1 .设间接未知数解法一 设经过x秒 …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上,我们正在讨论一道思考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7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千米处相遇。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A、B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后,数学课代表自告奋勇地想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学们分享。于是,按照惯例我把他请上讲台,我呢?当然也就“退居二线”,洗耳恭听了。课代表一上讲台,便拿起粉笔,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小老师。课代表:首先请大家看线段图:从这图中我发现,当甲乙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行了2个3千米,也就是6千米。从题目…  相似文献   

18.
求物理量的比,常在填充题和选择题中出现,由于这类习题的解答比较繁难,所以初学物理的学生都怕解这类习题.下面以几条习题为例,谈谈解物理量之比的习题的几种方法.一、相同物理量替代法相同的物理量替代法解比的习题,是将习题中的已知条件,化成一个物体的物理量表示另一个物体的物理量的形式,然后代入比中化简求解。例及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1:2,求它们的密度之比?例2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两车,甲车的速度是动车速度的3倍,甲车行驶的时间是乙行驶时间的:,求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乙车行驶路程的多少倍?==、按比…  相似文献   

19.
<正>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要依据.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通常有哪些呢?下面结合例题归纳出十类常见的等量关系,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第一类:相遇问题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甲(从A出发)所走的路程+乙(从B出发)所走的路程=A、B两地间的路程.在求解时,应注意灵活运用公式:路程=速度×时间.例1 A、B两地相距700千米,甲车从A出  相似文献   

20.
学过了比例的有关知识后,我们都知道:如果时间一定,那么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如果路程一定,那么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利用这些性质,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解决一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 问题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当甲车行至全程的2/5时,乙车距中点还有36千米。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