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作家刘克襄喜欢动物,在作品中将动物拟人化,也让自己化身动物在作品中出现。以前是鸟人,现在是豆鼠。并以绘画本出版《不需要名字的水鸟》、《鲸鱼不快乐时》和《豆鼠私生活》,这种绘本童书一反流行趋势,以黑白印刷,简单活泼的线条,充满了趣味,也传达丰富、深层的思想内涵。孩子看得懂,但有些大人却看不懂。刘克襄7岁的大儿子对日本电影“哥吉拉恐龙”十分痴迷。他常常带孩子到野外赏鸟和观察自然,  相似文献   

2.
新旧刑法与“扫黄”“打非”●徐海今年3月,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法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从事“扫黄”“打非”工作的同志来说,认识新旧刑法对“扫黄”“打非”的规定的异同是十分必要的。一、旧刑法对“扫黄”...  相似文献   

3.
焦瑛 《全国新书目》2023,(11):80-83
<正>本系列包括《森林鹿王》《鸣唱之狐》《啄木鸟秘境》三本,讲述了长白山林中野生动物们的传奇故事。书中的动物们不仅富有智慧,而且十分通人性,情节妙趣横生、精彩纷呈,可以让小读者既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又增长知识,是小读者们亲近动物、走进大自然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9月15日,《非常了得》著名嘉宾姜振宇携新书《微反应——姜振宇教你察言观色》在北京王府井图书大厦举行了图书签售会。本场活动是姜振宇首次在北京参加的图书活动,大批姜粉们一大早纷纷赶到,令姜振宇十分感动。活动中,有读者热情提出想跟姜振宇PK"测谎功夫",现场气氛高涨;随后,姜振宇还跟读者们分享了真正的测谎要点,并对时下微博、美剧等所谓的测谎攻略进行了批判分析。交流会短短两个小时签售超300本,远远超过同时段同  相似文献   

5.
刘朝报道:批评比创作热闹,这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坛有目共睹的事。继去年9月编辑《余秋雨现象批判》之后,湖南文学评论家余开伟(愚士)近日又编辑出版了一本《余秋雨现象再批判》。该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洋洋30余万言,从篇幅上看,《再批判》比《批判》更具有声势,更受人关注。在《批判》一书里,大到体裁、语言,小到构思、用典,甚至对“余秋雨其人”,批评家们都曾丝毫不留情面。但较《再批判》而言,这似乎还是算比较“温和”的。从收录的文章内容来看,《再批判》显得更加丰富和具有震撼力。该书开篇就以《余秋雨散文透  相似文献   

6.
“史记”版本考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史公自序》云:“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今本《史记》却有五十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字。这多出的二万九千余字从何而来?且其余的五十二万余字,是否皆史迁原著?这是研究《史记》版本所不能不考索的问题。古本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目前通行的、中华书局于1959年出版的《史记》标点本,称为今本,而反把清季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印象里,小学生们的作文题往往是:“假如我是科学家”、“假如我是解放军”等等。“假如”的都是让人钦佩、羡慕的人物、心向往之的角色。可是,《工人日报》1月2日刊登“让人眼晕的作文题”一文披露,西安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给学生出了一个作文题:《假如我是本·拉丹》。《新华每日电讯》去年12月21日揭露,哈尔滨市场出售“恐怖魔鬼贺  相似文献   

8.
孙焕英 《今传媒》2010,(5):86-87
针对媒体把依靠老年人养活的子女们称为"啃老族"并加以调侃甚至批判,我曾经写了一篇小文章加以驳斥:国家没有能力按照《宪法》充分保障公民劳动的权利,政府没有能力为高校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始于文化方面的批判,许多文艺作品,包括文学、美术、电影、戏剧及音乐作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在美术领域,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被揭露批判,扣上了各种各样的“莫须有”的政治罪名,其作者也遭到迫害。 全国美协秘书长华君武,1959年开始在《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开办了一个“社会生活漫画”专栏,每周画一幅,直到“文革”前夕终止。但在“文革”中,这些  相似文献   

10.
书《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最后五篇文章《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的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史观的破产》,都是毛泽东同志对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白皮书《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以及艾奇逊致杜鲁门信的批判,发表于1948年8月14日至9月16日.说它们是批判文章,倒不是时髦的提法,1962年李新、蔡尚思等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就把这五篇文章和一篇新华社编辑部的《无可奈何的供状》冠以"对美国白皮书的批判"的总标题.对"白皮书"的批判,在当时引起了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  相似文献   

11.
《娱乐至死》是一本通俗而又极富哲理的书,是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完成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描述了一个娱乐化的时代,阐述了美国传媒业的发展,从报刊、广播电视到书籍,传媒业已经开始走到文化沦丧的地步。《娱乐至死》就是波兹曼对当今时代电视文化一针见血的批判和无可辩驳的分析。本文分析尼尔.波兹曼对电视娱乐化的批判和反思及其对娱乐批判的绝对性进行批判,最后分析对大众文化的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12.
作者:Yann Martel Yann Martel的《派的历险记》(Life of Pi)是一本奇妙的读物,讲述了一个关于冒险、幸存和信仰的故事。16岁的派·帕泰尔是一个动物管理员的儿子。他在印度东南部的城市本地治里长大,从小和动物在一起的生活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动物世界的知识。他那颗好奇的心又使他脱离了本地的印度教加入了其它宗教。  相似文献   

13.
一20世纪60年代,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最后一位批判理论家,哈贝马斯在其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系统地阐述了“公共领域”的概念。哈贝马斯认为:国家和社会之间可以存在一个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这便是“公共领域”①。他认为,“公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11,(21):7
《太原晚报》报道:"被传记",赵本山不是第一个。今年年初,一本《梦游九天——金庸的醉侠世界》就被曝未经金庸授权。演艺界的大腕们,更是经常会发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了传记。孙红雷被出了《坏小子孙红雷》,未经张艺谋授权的《印象中国:张艺谋传》作者也被张艺谋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5.
“惟一”或者“唯一”的释义是 :只有一个 ,独一无二。以前都是“唯一” ,近些年多被改成了“惟一”。是“惟一” ?还是“唯一” ?到底哪个更准确 ?在古籍中 ,唯、惟、维三字通用 ,在《词源》“惟”字的注释下特别说明 :《尚书》用“惟” ,《毛诗》用“维” ,《左传》用“唯”。从字源上看 ,唯、惟都不是“只”“独”“仅”的本字。《说文》曰 :“惟 ,凡思也 ,从心 ,隹声” ;“唯 ,诺也 ,从口 ,隹声” ;“维 ,系车盖维也 ,从系 ,隹声”。就是说 ,“惟”的本义是思 ,考虑 ;“唯”的本义是答应 ,应答声 ,成语“唯唯诺诺”中的“唯”就是它的本…  相似文献   

16.
凡读过《人民日报》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五日一版头条通讯《今日“两地书”》的人,都顿觉新风扑面,精神振奋!一些出生入死的前线战士,能够在硝烟未散的阵地上,议论国家大事,并利用罐头商标纸,依在枪托上,把一个个疑而不解的问题直率地提出来,写信向军委机关干部张立同志请教;而张立同志在自己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废寝忘食查阅资料,坦率地写信回答战士的各种问题,这是何等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两地书”探讨的不是战士们一般个人得失、生死的实际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改革大课题。战士们置生死于度外,议论国家大事,可见战士们的胸怀,  相似文献   

17.
明人刻书,人多以为太滥,其实精刻也不少。但书帕本,却是古籍版本史的一个怪胎。封建社会官场中贿赂成风,不知那位先生附庸风雅,居然刻版印制书籍,作为馈送长官的礼物。于是,形成一种风气,凡做外官的,任满入朝,都要带点书帕,馈送长官。书是自刻,帕是手帕。《日知录》记载,致这一本一帕,《先正遗风》记载:“……止具一书二帕,以贽京贵。”我们不想讨论书帕本的优劣和它在版本史上的地位,我们只是借这个题目议论一下目前图书馆中一种不正之风。新书到馆,还未履行登录手续,就有人跑到某些领导人面前“通风报信”,并择其喜爱者送上门去。流  相似文献   

18.
蔡尚思教授是我国一位很有成就的史学家,现在是复旦大学的顾问、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还是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顾问。蔡教授写有《中国思想史研究法》、《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中国文化史要略》、《孔子思想体系》等学术著作。他的兴趣广泛,博学多才,在解放前就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史学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对中国文化史、中国学术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很有独特的见解。蔡尚思教授并没有上过大学,他是怎样成为一个学问渊博的学者的呢? 蔡尚思是福建省德化县人,一九○五年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弃农经商,结果人财两空,成了破落户。蔡尚思小时候在农  相似文献   

19.
一家报纸在一篇题为《要“算”才能“了”》的文章中写道:“因此,应该提倡积极的、名符其实的‘算了’……”;一份漫画报纸在题为《佳句分析》一文中用了“竞竞业业”;一张晚报在题为《杨振宁关于做学问的三点建议》一文中说:“……第三点建议是,不要怕不按步就班的学习方法……”;一本电影杂志在一篇题为《让女豪杰们收鞭下马吧!》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梁宜翠 《大观周刊》2012,(9):64-64,59
刑法修正案(七)》已对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1条作了较大的修改,以“逃避缴纳税款罪”(简称逃税罪)取代“偷税罪”,其用意值得深思。本文从三个方面解析逃税罪,通过对罪名修改之背景、新旧两罪名的对比及实施后的问题思考,试图对“逃税罪”这一新罪名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