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学语境与文学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是承载信息的关系场,文学语境是负载审美信息的关系场,是一种审美语境。语言生成文学语境,文学语境制约着文学语言的形成;文学语境是文学语言存在的关系场,文学语言实质是一种文学语境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李满本文所谓文学语言指的是构成文学作品的语言,所谓科学语言指的是构成科学著作的语言。一、文学语言的内向性与科学语言的外向性就语言的指向而言,科学语言是一种外向性的语言,是一种用以表现客观事物之性质、状态及特征的语言。而文学语...  相似文献   

3.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与合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根本区别展开讨论。同时,就新闻与文学“合流”现象进行剖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它,评价它。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学共存共生,语言规定了文学,文学亦可以改变语言。文学语言是一种仅在当下状态中存在的语言,它始终处在生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文学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是文学语言的内核,它制约着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文学语言虽然是一种具体的文化信息,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却能反映出纷纭复杂的文化万象。种种文化现象都可以通过文学语言表现出来。本文试图从文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阐明文学语言是受到各个层面文化的制约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诗意的意境可以很好地激发人们心中文学的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语境和文学语言的诗意创造是本国文学历史上一项重大的突破,在我国的文学当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语境和文学语言的关键性进行深度分析,将对其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对此类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雀冯  雀寿 《文学教育(上)》2009,(19):122-123
在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区别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观点是:非文学语言的特点是“真实、准确、规范、凝练”,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形象性、凝练性、情感性、音乐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也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新闻语言与诗艺语言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话语范畴。在各自的范畴领域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特点;  相似文献   

8.
语言作为符号都是具有指称性的,指称性决定了语词的区别。一个词与另一个词含义不同,因为它指向不同的事物、事理、事情,没有这种指称性,就没有语言。文学语言是日常语言的艺术运用,同样具有指称性,正是这种指称性,使文学语言成为唤醒形象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言在刺激人的头脑时,会导致一个虚拟的文学形象世界在意识中建立,从而将自己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区别,开来。文学语言的这种独特功能与它的能指结构和意义所指结构、以及两者结合而形成的文学语言的整体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声音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方式,往往不是浮现在字面,而是深藏于形象之中,放逸于作品之外,多以暗示、隐喻、象征的方式诉诸言外。文学语言具有文体特点和风格特色,文学语言的使用必须追求审美效果,具有巨大的审美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文学语言的言语生成方式及审美需求离不开模糊,模糊使文学语言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文学语言的模糊审美主要体现在由悖论、辞格、留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分析文学的基本属性模糊性出发,探讨了文学语言语义在词汇、文化、作品风格等方面的模糊性。笔者认为模糊性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恰当地再现原作的模糊美正是对原文本的忠实。  相似文献   

13.
出于对工具论语言观的反叛,俄国形式主义从对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分中发现了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与可感知性,捷克结构主义从对诗歌语言与标准语言的区分中论证了文学语言的美学功能与情感表现的形式性,新批评则强调了文学语言的表情性、伪指性与歧义性.本文反思了形式主义语言观对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形态交叉互渗关系以及对文学语言人文特性关注较少的缺陷,并对其多方面的影响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鉴赏能力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陶治情操,增长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能力;并对改变 语教学现状和提高学生实际水平有很大作用。语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培养;一方面进行朗读训练,增强语感,培养学生对学作品感受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作品,培养其鉴赏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文化在民族、历史、地域上存在着差异,文学翻译又是一种历时性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原貌风格和内涵,把握文化的传递与渗透,又要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最直接的存在形态,其审美特质理应成为我们的关注对象。具体而言,文学语言的审美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声音与意义水乳交融,较之偏重于意义指称功能的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文学语言更强调语言本身的审美效应,故往往将声音外形与意义内容放在同一层面上加以强调;其二,内指性与互文性并行不悖,前者为文学语言的独特性提供了保证,使其脱离日常所指的羁绊,后者则造就了文学语言的丰富性,使其负载着无限的意味和能量向我们说话;其三,模糊性与精确性共生互动,模糊性指的是语义内涵的模糊性,精准性指的是表达效果的精准性,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话语实践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意象性,因而能够最有效地实现文学的形象创造,适应信息时代的视象性特点,创造最直观的形象所体现的文学性.这样,文学性在汉语话语实践中就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也有力地体现了信息时代的视象性特点.这是印欧语系语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8.
文学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个性和创造性的体现,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应当注重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再现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驱遣联想和想象,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调动情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披文入境"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培养创造品质。  相似文献   

19.
九十年代文学理论教材的理论变革和模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学理论教材的理论突破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审美性的回归两方面,其整体风貌,包括编写体例、学观念、研究视角、理论指向、学术视野、学术语言等,发生了显转换。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了解一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尽管近年来,出现了“重语轻文”的现象,但笔者认为教师如果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会使人们不断认识到文学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